來源:前瞻網
掃地機器人隸屬于機器人產業中的服務機器人細分行業,其政策發展歷程主要跟隨機器人產業的宏觀政策發展。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科沃斯 ( 603486 ) 、石頭科技 ( 688169 ) 、小米集團 ( 01810.HK ) 、美的集團 ( 000333 ) 、海爾智家 ( 600690 ) 等
本文核心數據:掃地機器人相關政策
全文統計口徑說明:資料來源于各省份官網及武漢大學質量發展研究院《國際機器人產業政策的主要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1、政策歷程圖
掃地機器人隸屬于機器人產業中的服務機器人細分行業,其政策發展歷程主要跟隨機器人產業的宏觀政策發展。由于我國早期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人口紅利,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和低端化的制造水平決定了我國對機器人產業的需求和供給水平有限,因此,我國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應用普遍晚于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我國首次在國家性的規劃綱領中提到 " 機器人制造 " 是在 2001 年的 " 十五 " 計劃,我國機器人相關政策規劃密集出臺階段始于 2006 年,其中,《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 2006~2020 年 ) 》首次將機器人技術納入前沿制造業的先進制造技術。
2、國家層面政策匯總及解讀
——國家層面掃地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產業的發展以及勞動成本的提升,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開始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現已成為國家政策重點支持領域。掃地機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國家紛紛加緊布局,搶占技術和市場制高點,而中國作為未來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不僅要把服務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因此,國家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的發展戰略與規劃。
——掃地機器人綜合性政策解讀
由于我國掃地機器人起步較晚,我國機器人產業的應用和技術普遍落后于發達國家。從政策內容上看,我國綜合性政策重點把握機器人領域的技術攻關。2006 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 2006~2020 年 ) 》主要關注智能控制和應用系統集成等共性基礎技術 ;2015 年出臺《中國制造 2025》開始轉向研制機器人本體、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與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 ; 而 " 十四五 " 規劃基于《中國制造 2025》,將控制器、伺服驅動系統、減速器等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發推向更先進、更高精度的發展方向。
——掃地機器人專項性政策解讀
專項性的政策基于綜合性政策更為細化,往往針對機器人全產業的各個環節或者細分領域制定更為明確的計劃,部分提出了更加量化的目標。
——國家層面掃地機器人行業發展目標解讀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未來 5 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是我國機器人產業自立自強、換代跨越的戰略機遇期。根據《" 十四五 " 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 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約 15%,2020 年產業營業收入突破 1000 億元 ; 到 2025 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目標超過 20%。
3、各省市層面的政策匯總及解讀
——重點省市掃地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
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市區都出臺了機器人產業支持性政策:
——重點省市掃地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解讀
依據地區經濟發展情況、機器人起步時間和產業側重點不同,地方政府的機器人產業政策也存在區域性差別。我國長三角地區機器人起步相對較早,產業鏈發育較為健全,因此更加注重與應用和消費場景的結合 ; 珠三角地區制造業較為發達,涌現了一批優秀的本土機器人企業,因此,更加強調企業扶持和產業配套發展。
但是,我國的機器人政策目前主要停留在通過財政資金引導、稅收、補貼等宏觀調控引導產業布局和技術突破,手段較為單一。而在公共研究、技術轉化、中小型企業扶持、供應鏈協同創新等方面,我國缺乏功能型產業政策。這主要也與我國機器人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在核心技術仍有空白領域有關。
此外,地方政策存在同質化現象。部分地區缺乏對地方產業資源稟賦、機器人應用環境以及地區間產業協同效應的審慎評估,盲目樂觀地引進、發展機器人產業,容易導致資源運用效率低下、市場競爭失衡、行業發展失序、地區間重復競爭等問題。
隨著 2022 年,,我國《" 十四五 " 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目標:到 2025 年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建成 3~5 個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我國將為機器人領域的中小型技術企業創造更為良好的發展環境。地區也將逐步擺脫轉型升級的陣痛,產業規劃向差異化、協同化、功能化、市場化方向發展。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掃地機器人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 募投可研、IPO 業務與技術撰寫、IPO 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 APP】,還可以與 500+ 經濟學家 / 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