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北的,東北吉林的……”
“我是四川的,四川成都的……”
“我是廣東的,廣東汕尾的……”
前段時間,一段云南傈僳族小伙“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的“魔性”家鄉特色方言介紹視頻走紅網絡,引來網友爭相模仿。大家紛紛通過這種形式介紹自己的家鄉,為家鄉方言打call。
不得不說,十里八鄉不同音。無論是“洗腦”指數一絕的東北話,“發”、“花”不分的福建話,還是自帶“相聲”效果的天津話......方言都是各地極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傳承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到了今天,方言梗更是在短視頻和各大網絡綜藝里火出圈,甚至超越地域的限制,成為網絡時代的“通用語”,足見其魅力所在。
方言的傳承與使用
古人感慨:“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每當身處異地的你聽到熟悉的口音,親切感就油然而生,即使是不認識的陌生人,也恨不得搭上一句“朋友,咱老鄉啊!”
方言不僅是地域文化的載體,也是聯結人與地方情感的紐帶,我們應該加以保護和傳承。對于方言的交流屬性,我們更應該在時代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為其創造更多的使用機會和平臺。
事實上,在智能語音應用日益普及的今天,隨著用戶對智能語音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方言語音識別以及語音合成已經成為熱門方向。其中,語音合成技術的應用,讓機器也能開口說方言。
例如,智能音箱用熟悉的鄉音和用戶對話,慰藉身居異地的思鄉之情;直播間里,主播通過搞笑幽默的方言讓直播內容更有趣味性,增加與各地觀眾的黏性;影視配音場景下,方言合成能幫助影視、短視頻快速完成有聲內容建設,保證質量的同時降低人工配音成本。
對于智能語音設備廠商來說,讓產品具備方言能力,滿足不同地域的用戶需求,有助于打造產品差異化優勢,更好的開拓下沉市場。
方言語音合成難點
雖然方言合成前景廣闊,但面臨的技術挑戰也不少。首當其沖就是方言的多樣性。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根據教育部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概況》介紹,漢語方言通常分為十大方言: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閩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徽方言、平話土話。各方言區內又分布著若干次方言和許多種“土語”。
同時,各方言之間相互獨立,有其不同的表達特色以及不同的體系,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都有所差異,很難被系統整理。這給方言數據的采集帶來諸多困難。
一般來說,語音合成數據的采集就是把方言的常用句子、詞語通過文字、音標以及語音的方式搜集記錄下來,組成一個數據集,并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對數據集完成標注,供人工智能學習使用。語言的種類越多,意味著需要完成的數據采集和數據標注工作也就越多。
標貝科技方言合成數據庫
標貝科技深耕AI能數據服務領域多年,在數據采集和標注方面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方言需求,標貝科技基于專業級錄音棚及優質聲優資源建立了系列方言合成數據庫,覆蓋東北話、天津話、河南話、四川話、粵語、臺語、維語等多種方言,并完成對數據庫的音字標注、韻律標注、音素邊界標注,可供算法優化直接使用,確保合成出來的音色更穩定、自然度更高。
*以上數據庫列表僅為部分內容,如需完整數據庫請聯系我們
歡迎對以上數據集感興趣的行業伙伴聯系我們~
如果以上數據不能滿足您當前的需求,標貝科技還可以針對特定人群、特定場景、特定語種提供相應的數據定制化服務,全力幫助企業客戶得到滿意的數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