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熱度最高的營銷時刻之一當屬春節,沒有了工作的壓力,人們和親人歡聚一堂、共度佳節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娛樂游戲。因此,春節也成為了各大品牌重點營銷的節點之一,可惜往往恰好因為出現的聲音太多,很難精準地和用戶建立起情緒共鳴,更不用提價值認同感的實現。
今年春節前夕,虎年即將來臨之際,金典、安慕希攜手新浪新聞,聚焦人們對“中國元素”之一“中國紅”的深刻印象,并以此為切入。以“中國人對紅色有多執著”,配合金典和安慕希的新年賀歲短片宣發,打造出了一場全民參與、充滿人文色彩的全新玩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熱搜榜第二十位,在熱議榜二十位占據超過18小時,討論量1.5萬,閱讀量突破1.5億。在話題繁多、種類各異的春節檔營銷中,這個數據同樣非常亮眼。
尋找輿論風口 引領熱點風向
相較于其他時段,春節期間的營銷具有一個重要特點:亂。這是熱度高發期,所有品牌都積極準備。考慮到春節的特殊性,如果沒有一個可以激發用戶情感共鳴的話題,用戶很難愿意主動從這些紛繁復雜的熱搜中深入關注某個特定話題。
因此,提高互動性和好奇心,是尋找輿論風口的重要一步。
本次新浪新聞聯合頭條新聞主動創建投票板塊,從四個用戶最熟悉的顏色中選擇一個最能代表中國的顏色。這個話題與#中國人對紅色有多執著#形成了相互自證的連鎖反應:用戶看到熱搜標,下意識選擇紅色,在選擇了紅色之后,也忍不住點開熱搜,看看國人到底如何在意紅色。最終,共有2萬以上的用戶參與了本次投票和討論,直接引爆話題熱度,使話題迅速上榜,為下一步營銷做好鋪墊。
融合歷史傳承 激發情感共鳴
如何讓品牌破圈?關鍵在于,需要令它在更大的范圍內被人關注、討論。在找到輿論風口后,提升話題的豐富度和深度,就成了重中之重。豐富多彩的話題,讓用戶忍不住刷個不停;有深度的優質內容,則可以有效提高對話題的粘性。
為什么中國人對紅色執著,因為紅色最能代表中國。那么,“為什么在中國的歷史中,紅色會成為重要的顏色和符號”?新浪新聞商業策劃團隊,以這樣一個問題,將話題的內容持續深化。產出大量帶原創圖片的優質文案內容,將色彩拔高到歷史的傳承和藝術的品鑒。比如@你丫才美工在微博中提到了不同的中國紅的形態,并分享了相關的名稱。用戶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到了色彩相關的知識,也感受了獨特的中華文化。
上述操作,從實際物品中呈現出國人對紅色的喜愛,并完成了一次輕科普。讓用戶不僅僅是參與投票和討論,而是主動去思考紅色的來源,激發了用戶的情感共鳴,用戶的黏性得以加強。
而同樣一種紅色,晨星計劃博主@設計青年 向用戶們科普了不同的稱呼方式,“絳、朱、赤、丹、紅”都可以用來表示紅色,這種高貴、莊嚴與吉祥、熱情并存的顏色,自秦漢以來,就以雅俗共賞的姿態,走入了中國人民的生活中。 這些博主,以高品質內容從視覺和文字上雙雙吸引用戶的注意,保留了中國紅老少咸宜的特色,讓用戶產生強烈的參與互動的想法。不管是文藝工作者,亦或者對色彩、中國文化不夠了解的用戶,均會成為這個話題的受眾,憑借在不同圈層的影響力,“中國紅”話題為品牌奠定了類型豐富、求知欲旺盛的目標受眾。
人文破局,讓營銷像回憶一樣美好
除了搭配歷史文化相關的高質量內容提升話題的深度外,新浪新聞還通過一種獨特的方式,打破了圈層的壁壘——邀請包括文學、科普、美學、情感、軍事、攝影等在內的多個領域的KOL,分享對紅色不同層面的理解和感受。
紅不僅是一種顏色,也是一種符號。讓不同領域的KOL,從生活的各個角度拆解這個符號,總有那么一個角度,可以吸引到用戶,讓用戶產生好感和共鳴。
博物館攝影師@動脈影 談到:中國人對紅色的喜愛,僅僅在瓷器上,就通過溫度的變化、著色劑的調整,為后人留下了品類眾多的紅釉。無論是艷麗四射的郎窯紅,還是端莊沉穩的豇豆紅,都是中國紅的組成部分。這種以小見大,以攝影師敏銳的視角,展現文物中對紅的詮釋的做法,新穎吸睛之余,也點燃了用戶的社交情緒——“我身邊的什么顏色,是怎么樣的中國紅”,激發用戶積極參與,順利幫助品牌建立情感共鳴。
不難發現,這種以紅色為切入的營銷方式,既有品牌傳播的熱度,也有勾起大家美好記憶的人情味。增加的品質內容,有效提高了話題的豐富度和深度,點燃了用戶的參與熱情。
好的營銷并不純粹是營銷本身,讓用戶記住品牌,同時得到快樂和知識同樣可以并行。新浪新聞與金典、安慕希的整個營銷過程,無論是傳播策略的制定、情緒共鳴的建立,都表現得可圈可點,為“如何在春節營銷中脫穎而出”,提供了一個值得學習、可操作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