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中國公路學會、在役長大橋梁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全國公路長大橋隧健康監測與安全運營在江蘇南京隆重舉行。交通運輸部公路局養護處處長楊亮、中國工程院院士姜德生等30余位相關行業內優秀專家與領導,就全國公路與橋梁隧道、智慧管養、新型光纖傳感網絡等行業內熱點領域全球現狀與技術革新等課題進行討論,共同助力全國智慧交通發展。
海納云作為國內橋梁監測領域的先鋒企業出席會議,海納云數字市政市場總監姚興北發表《青島市路橋監測及數字化管養平臺》主題演講,集中展示了海納云自主研發的“青島市道路橋梁監管服務平臺”和“路域智能巡查”等智能化管養場景,與業內專家積極探討公路橋梁隧道管養領域未來發展趨勢,并就當前市場問題等方面展開深度交流,促進相關技術從學術理論到市場應用的良性過程。
01 橋梁性能衰變難管理?
數字化平臺擔重任我國目前建成的橋梁總量已超過100萬座,位居世界第一。據不完全統計,其中40%服役超過20年,技術等級為三四類的帶病橋達30%,有超10萬座危橋。近些年發生的多起橋梁事故造成了巨大生命、財產損失。橋梁的安全和耐久性已成為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論壇現場,姚興北表示,隨著我國在役橋梁數量的增加,提升其安全與健康已成為當務之急。而橋梁的“性能衰變” 是漸進的,對其運行狀態進行監測預報、降低災難發生率,十分必要。海納云一直致力于解決橋梁監管難題,促進橋梁建設為主向“建養”并重轉變,以數字化手段打造“城市級道路橋梁監管服務平臺”,并用數字模型以及實際案例解決目前橋梁的“監”與“管”,讓橋梁更安全、更聰明。
02 人工巡檢弊端多?
智能巡檢打造養護新模式巡檢,是道路養護的第一步。當下,我國橋梁管養還以人工巡查、拍照記錄的方式為主,效率低、及時性差,并且結果依賴于人員經驗。為此,海納云聯合哈工程與頂級院士共同成立“智慧城市與重大工程基礎設施智能監測實驗室”, 發起尖端科技攻堅,形成了集硬件、軟件、服務為一體的結構監測解決方案。對需要開展結構健康監測的橋梁,海納云通過結合橋梁實際,全面實現橋梁管養的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
以“路域智能巡查”這一場景為例,海納云通過自主研發的“T型云臺”,依托視覺感知、融合感知等技術積累,結合海量路橋病害樣本實現路橋智能巡檢,不僅可以解決因車速過快無法精確判別微小路面病害的問題,提高病害識別度60%;同時還能避免巡檢人員下車拍照帶來的安全風險,為路橋巡檢由人工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轉變奠定了堅實基礎。
03 全市橋梁齊管理,“云養護”漸入佳境
據了解,由海納云打造的“青島市道路橋梁監管服務平臺”,讓全市橋梁管理實現了“一平臺、一張網、一個APP”,也讓青島成為全省唯一一個擁有接入全部橋梁信息智慧管理平臺的城市。不僅為青島市城市發展中心、城市物業、各區管理單位提供橋梁、道路監測管理服務;而且給全市近千座橋梁裝上“智慧大腦”,實現橋梁安全監測、科學養護;同時也為城市云腦、城市生命線提供數據開放接口。該平臺也因此榮獲“2021全國十大智慧城市樣板”,還被作為典型案例被山東省住建廳發文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用戶價值和社會價值。
未來,海納云將繼續聚焦長大橋隧結構健康監測與安全運營領域,加快前沿技術落地。此外,海納云還將橫向擴寬應用場景,從橋梁擴展至隧道、管廊、邊坡、基坑、堤壩等多諸多場景,不斷進化,在省內甚至全國結構監測領域制定更科學、更有效的養護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