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9公益日正在火熱進行中,將從9月1日持續到9月10日。
今年99公益日迎來第八年,在互動模式、配捐規則、公眾動員等方面持續升級創新,首次推出“一花一夢想”新主題活動。廣大愛心網友可以“用小紅花,一塊做好事”,并參與公益項目的“逆向發起”和“全民共創”,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關注的公益領域直接貢獻力量。
2015年至今,“99公益日”撬動整個社會公眾的捐贈資金已經達到97.7億元,共有來自2.24億人次愛心網友參與捐贈,還有近7000家愛心企業、3萬多家機構的共同參與。
99公益日已經和美國Giving Tuesday、英國全民公益節“紅鼻子日”共同躋身全球最大公益節之一,在公益動員和公益文化普及上持續努力創新。
小步快跑創新連接
為了將公益做成“人人可參與”的全民活動,99公益日不斷推陳出新,創造各種場景支持用戶隨手公益,激發大眾的公益熱情,逐步將公益文化推廣和普及開來,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公益嘉年華”。
2015年至今,“99公益日”撬動整個社會公眾的捐贈資金已經近百億元,其背后的“傳播+捐贈+泛行動”的互聯網公益新模式,是支持99公益日躋身全球全民公益節的重要動力。
除了捐款,越來越多的連接手段被開發并在99公益日期間被廣泛使用:“愛心接龍”、“一塊走”、“每日益答”……“一塊走”線上公益捐步小程序,只需用戶日常走路并將微信運動記錄的步數捐出,就會獲得騰訊基金會及愛心企業配捐的公益金,用于支持對應的公益項目,小紅花更是成為公益人越來越熟悉的“愛心符號”。
騰訊基金會副秘書長、騰訊公益平臺負責人劉琴表示,基于很多用戶希望零門檻參與公益的需求,騰訊公益做了很多嘗試,上述這些產品和服務,將走路、學習、閱讀等日常生活場景與公益相關聯。當生活中一舉一動已成為公益的一部分,而不需要刻意去打開某個平臺的時候,公益行為的形成鏈路已發生了根本改變。
2021年“99公益日”期間,共計有超過6870萬人次捐出35.69億元,小紅花互動人次超過1.25億,捐款金額和互動人次都創出新高。
今年,99公益日上線了“一花一夢想”新模式,推出“小紅花愛心賬單”,做好事得小紅花,用小紅花還能繼續做好事,進一步降低愛心用戶的參與門檻,并不斷鼓勵用戶日常、持續的行為公益,讓人人愛上公益。
小紅花公益音樂會也將在99公益日期間連辦六場,用戶可以聽音樂看直播,為項目點贊,捐款,通過數字化能力創新,小紅花公益音樂會用音樂打破公益的次元壁,為公益行業和數萬家公益機構提供數字化勸募運營新路徑,調動各屆、各行業聯動。
互聯網公益中國樣本
“公益節”是全球多國普及公益文化的共同路徑。
紅鼻子節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慈善節日,從1988年創辦至今已有34年的歷史。紅鼻子節這一天,被認為一向缺乏幽默感的英國人會戴上滑稽的“紅鼻子”道具,裝扮成可愛的小丑,在路上募捐。截至2021年累計籌集善款10.6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95億元)。
美國的“Giving Tuesday”災難2012年由非盈利組織發起。創辦的初衷是為了抵御感恩節的“消費主義”,呼吁人們減少過度消費、更多關注公益。有調查顯示,18%美國民眾熟知“Giving Tuseday”。
中國公益事業相較于英美兩個大國起步較晚,2015年,移動支付在中國迅速崛起,騰訊公益率先發起了中國首個互聯網公益日“99公益日”。
據了解,創立之初,99公益日就秉持“人人公益,透明理性”的理念,鼓勵網友通過移動互聯網化、社交化的創新手段,用輕松互動的形式,將公益做成人人皆可參與的全民活動。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數字化技術對公益事業的發展正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互聯網慈善報告》中指出“慈善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人性的關愛。互聯網存在與否,這種關愛都要繼續下去。然而,有了互聯網,關愛可以跨越時間、地理和資源的障礙。這是互聯網對慈善的終極貢獻。”
相對比國際上其他公益節,99公益日的平臺化機制和互聯網連接特點更加鮮明。普通用戶在“騰訊公益”微信小程序上就可以動動手指參與公益;而各類公益項目以“機構”身份“入駐”平臺,騰訊公益平臺會進行嚴格、公開、透明的審核,目前已經匯聚了上萬公益組織、超過10萬個公益項目。
互聯網公益節的互動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一起捐”、“愛心接龍”、“一塊走”、“每日益答”等移動社交互動讓公益不斷出圈、裂變,普及傳播公益文化。2021年99公益日,除了捐款以外,還有1097萬位愛心網友通過走路等多種方式參與到行為公益中。
在最新的一封內部全員信中,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寫到:“當時,我們一頭扎進這份陌生的事業,只是希望借助數字科技的點滴能力,為這個社會、為公益事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公益變得觸手可及人人皆可參與,也讓公益變得更加透明理性。”
“每一個社會議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共創的力量。正是過去七年的耕耘和積累,才有了如今小紅花的滿屏盛開,才有了全民公益共創的原野土壤,如今,我們也有了新的夢想:希望走上更遠的征程,參與更多社會議題的討論和解決,以我們的綿薄之力助力社會價值持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