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建立“智慧應急”新體系的急切,不僅快速催生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與應急管理業務的深度融合,也令國內的科技巨頭們意識到,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和產業升級帶來的巨大商機。
“華為今年專門成立了應急軍團,”華為公共事業系統部應急軍團總經理李道政說。
8月28日,在杭州開幕的2022國際安全和應急博覽會上,作為嘉賓受邀發言的李道政解釋,有關應急方面的工作,華為這些年其實也一直在做,“在應急、地震、消防、礦山和危化方面,都有項目合作。”
以前是淺度的,如今是深度的;過去是被動的,現在是主動的。這個垂直產業能夠吸引華為公司為之組建軍團,深度介入,足以說明這片“藍海”已大到能容得下龐然大物的折騰。
華為把“創新”作為介入該產業的立足點,這是和傳統應急產業企業不一樣的地方。
對此,李道政的解釋是,華為會把通信、5G、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創新性地運用在應急管理和救援的解決方案中,以機器代替人力,用算法替換思考,讓智能成為生產力。
比如光感知技術,這是一項使用于通訊領域的技術。如今華為卻把光感知技術引入到對化工領域危化氣體的監測中,用光來監測力度、溫度、變形、震度的變化。
“這是一個創新,業界目前還沒有這樣的做法。”李道政說。
在化工園區,為了檢測危化氣體是否泄露,常用的做法是電化學傳感器進行監測。因為電化學傳感器的覆蓋范圍小,不僅需要大量部署傳感器,還要針對不同種類的危化氣體選擇不同種類的傳感器。即便如此,監測危化氣體泄露的準確率也只有60%的幾率。
針對這樣的使用場景,華為公司則是使用監測覆蓋范圍是電化學傳感器100倍的光化學傳感器,通過光譜技術疊加氣體分析算法,一臺檢測儀器可以同時檢測23種氣體,甚至可以擴展到120種氣體的監測,不僅準確率大為提升,在發現泄露的時間上可以達到亞秒級。 “我們使用的遙感FTIR光譜,還能及時確定危化氣體逸散的方向和面積。”李道政說,“這就是科技的優勢,讓效率得以提升。”(撰文/薛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