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速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浪潮中,每個行業都在面對數字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建筑行業也不例外。行業數字化已經啟動,作為建筑業數字化初始階段的設計領域,數字化轉型已經迫在眉睫,要求整個企業從組織流程、產品設計到人才儲備等隨之變革。
設計數字化的五大影響
伴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來臨,產業數字化是必然趨勢。產業數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數字科技支撐和引領下,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價值釋放為核心,以數據賦能為主線,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全要素數字化升級、轉型和再造的過程。具體到建筑設計企業,數字化會在以下五個方面帶來影響。
一是數字化是一種工具。當年我們用二維CAD“甩掉圖板”,乃至今天所進行的協同設計,工具的創新將帶來生產效率和工作質量的提升,協同設計是設計院的第一項基礎性工作。
二是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融入設計產品,讓已有的資源數字化,通過計算機識別加以應用。從這個角度看,設計院要把內部的資源盡可能地數字化,并以此支撐設計協同。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西北院”)在近70年的發展過程中,積淀了220萬余張寶貴的紙質版設計資料,目前正在積極對接AI智能識別頭部企業,共同探討研究圖檔數字化建設工作。預計通過圖紙檔案掃描后,介入AI智能識別技術,可以快速提取圖紙中關鍵信息并自動錄入數據庫。
三是交付的設計產品是數字化產品,比如BIM數字模型。數字化的第三個層次是重構產品形態——形成數字化產品。現有的二維圖紙還不是數字化產品,而三維數字模型才是。BIM模型不僅是將項目的幾何信息、屬性信息、工藝描述、管理信息等直接附著在內的三維標注技術(MBD),而且其數據載體關聯工程項目的策劃、設計、采購、施工和運維等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可以實現在各參與方之間進行數據與業務信息的傳遞以及項目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數據的收集、關聯和復用,是一種“數字攣生”的概念。這既是智慧建筑的根本,也是構成智慧城市的基礎。
四是再造產業鏈生產模式,即重構生產模式。建筑業傳統的生產模式制約著設計產業數字化,其根源在于設計和施工“兩張皮”,只有實現設計施工一體化,有了數字化的設計,才有智能建造的可能,才能實現智慧運營,從而構成一體化的建設模式,也才能實現從BIM到CIM的發展。反過來,才能實現從使用和運維角度指導設計和建造,將一個數字模型貫穿到底。
五是數字化的應用為城市規劃設計者提供了更具前瞻性思考的可能。從建筑設計角度來說,數字化給建筑師提供了一個更具前瞻性的創作空間,讓建筑更符合城市建設的規律和城市發展的邏輯。也就是說有了數字化的手段,我們考慮的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才會更全面,更有高度、廣度和深度。
設計企業數字化的痛與希望
數字化轉型勢不可擋,建筑設計企業近十年來一直在進行艱辛的探索。對整個建筑行業來說,建筑設計是龍頭,但是建筑設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在整體上是比較緩慢的。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沿用了蘇聯的工程建設模式,造成目前設計、施工、安裝、運營的分割,彼此關聯度很低。這種模式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后,是與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不太適應的。當前,無論是EPC模式、工程總承包模式,還是全過程工程咨詢、建筑師負責制,都是西方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引用到我們的體制中仍是不太適合的。在此期間也進行了很多變革,實際上其焦點是設計和施工“兩張皮”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數字化轉型能夠通過賦能的方式對“兩張皮”問題進行解決,但進程很緩慢,其難點和痛點在于投入與收益的不匹配。數字化轉型的收益成果主要留在了施工、安裝和運營端,設計企業作為前端要承擔“產業鏈龍頭”帶來的高投入,卻并未享受到數字化轉型的價值賦能。
當然,這與行業建設體制有關。現在,基于BIM的建筑設計平臺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它使數字化可以跨界融合,整合整個產業鏈,讓產業鏈之上的各類信息以數字化形式互通互聯,形成一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組織生態,實現設計施工一體化,達到全產業鏈賦能的效果。
對設計企業數字化轉型未來,我有兩個展望。
一是通過設計的帶動和引領,把整個建筑業的產業鏈拉通,進而實現全生命周期的關注和服務。數字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要素,產業數字化遲早會到來。整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建筑設計企業是關鍵。有了數字化的建筑設計,才能有建筑的智能化建造、智慧化運營,直至從智慧建筑到智慧城市。轉型成功的建筑設計企業,收獲的不僅是高質量、高效率、高完成度、精細化的設計產品,一定還會引領全要素、全過程、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的整合和互動。
二是用數字化手段實現對城市高質量規劃建設和城市發展邏輯的前瞻性預演和可視化塑造。在城市規劃、城市更新和生態修復方面,中建西北院提出要進行“系統思考、整體謀劃”這一新思路。
系統思考,就是要從“四個站位”的角度進行思考:一要站在以科技創新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終極目標是降低城市碳排放,以此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這是規劃師、建筑師要考慮的第一個站位;二要站在以人民為中心進行城市建設和發展這一角度思考,也就是要以人為本,以高度的人文關懷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三要站在傳承城市文化、促進人類文明進程的角度來思考。數字化不僅要讓城市變得智慧便捷,還要讓城市更可愛可親。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文化塑造著一個城市與眾不同的歷史底蘊和精神氣質;四要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思考,充分考慮投資者的利益,讓城市充滿活力。從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來說,如果這個城市對投資是有吸引力的,投資在這里能得到回報,一定能促進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的經濟活力,最終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有了上述四個角度的站位思考,還要通過全要素、全過程、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的整體謀劃,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這“四個站位”和“四全”的實現,沒有數字化的手段是很難做到的。建筑設計的數字化轉型、提升和再造,讓我們有了一個對城市建設規律和城市發展邏輯的前瞻性再思考,它是可模擬、提前預演的,可以通過虛擬指導現實。
“人才+傳承”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作為我國最早設立的六大區綜合甲級建筑設計院之一,中建西北院始終堅持傳承、創新、弘揚與光大中華建筑文化,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創作道路,在人才和歷史文化傳承創新方面形成了核心競爭力。
中建西北院成立以來,培養和造就了一批行業領軍人才。從20世紀50年代留美的總建筑師董大西、留法的洪青,到改革開放以后成名成家的張錦秋院士,再到現任總建筑師趙元超,以他們為代表的這些人才就是中建西北院的核心競爭力所在。2015年5月8日,經過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的批準,紫金山天文臺于2007年發現的一顆編號為210-232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張錦秋星”。此次命名是對張錦秋院士所作貢獻的高度認可,讓張錦秋院士成為建筑界的一面旗幟,也成為中建西北院的閃亮名片。同時,中建西北院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優化完善了人才引進、培養和職業發展體系,形成體制機制。中建西北院提倡年輕設計師不僅要有高超的技術能力,更需要有情懷、格局和遠大的理想,需要義無反顧地堅持和堅守,讓這份事業成為終生的職業追求。
“十四五”已經啟航,可以預見,這必定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五年,而數字化必將成為趨勢。數字化時代,就是看誰能將數字技術有效轉化為高價值創造和高競爭力,讓我們積極擁抱數字化,全力奔向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來源:中國勘察設計雜志)
關于數字設計
數字設計,即數據驅動的一體化智能設計。廣聯達數維設計,作為數字設計的前沿實踐,以自主創新的圖形平臺為基礎,以多年豐富的行業實踐為載體,詮釋數字設計理念落地,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為設計行業創造無限可能。
今年7月,廣聯達數維設計產品集已重磅發布。這是一款以自主知識產權圖形平臺為基礎,基于統一的數據標準,立足全專業、全過程的數字化設計軟件,同時也是一款專為國人打造的設計軟件,可以實現設計數據在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應用、數據的高效流轉與復用,從而降低設計成本,提升設計效率。
關于系統性數字化
2022年,數字建筑平臺服務商廣聯達提出“系統性數字化,重塑企業掌控力與拓展力”的新價值理念,致力于推動從戰略到執行、閉環落地企業數字化轉型。
大變局時代,建筑企業主要通過兩種手段增強發展韌性,其一,堅守核心競爭力、穩步增長,主要體現為掌控力;其二,創新發展需求、引領變革,主要體現為拓展力。對于“兩力”建設,數字化是重要的驅動力,而數字化建設是系統性工程,要注重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
廣聯達始終定位于數字化使能者,服務于設計院、施工企業、咨詢公司、建設方等產業鏈各參與方,以建設工程領域專業化應用為核心基礎支撐,推出數字建筑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并為數字化運營公司和應用服務商提供PaaS平臺,提升上下游的數字化能力,共同推動產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