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展示全球商機,“金鑰匙”為國際資本開啟財富之門。第二十二屆投洽會,作為雙向投資促進和招商展示大平臺,吸引境外48個國家和地區的使領館、政府代表處和投資促進機構等參展。樹根互聯作為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以制造業低碳數字化轉型“新基座”的身份深度參與本屆投洽會。
樹根互聯精彩亮相綠色創新技術產品展A3-137和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展A4-6雙展位,為您勾勒綠色低碳發展路線。
01
制造業低碳數字化轉型“新基座”亮相
在本屆投洽會上,樹根互聯緊扣“工業互聯網賦能+能源雙碳”主題,由點及面展示根云平臺賦能行業、產業鏈成果,以及助力工廠、企業、產業打造低碳生態的一系列成功實踐。
7日下午,第12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民主黨原常務副主席劉曉峰,福建省副省長李建成、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等在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副會長狄森的陪同下蒞臨樹根互聯展位調研指導,樹根互聯首席運營官黃路川、高級副總裁劉偉光為領導們現場解說了樹根互聯在低碳數字化領域的創新成果。
樹根互聯核心產品為根云平臺。通過根云平臺三大核心能力,即:多種類工業設備的大規模連接能力,多源工業大數據和AI分析能力,多樣化工業應用的開發協同能力,樹根互聯搭建了智能制造、產品智能化、產業鏈三大平臺化解決方案,助力多家制造業龍頭企業完成高效低碳的數字化轉型。
以“聰明工廠”三一18號工廠為例,一名技術工人憑借一臺電腦就可以為每個工位提供物料和零部件提取、配送服務;加入了視覺識別模塊的智能焊接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物料進行焊接;重型AGV滿載物料在廠房內川流不息;在智能化系統的指揮下,上百臺機器人協同作戰,每45分鐘就能下線一臺泵車……
高度柔性制造的背后,是樹根互聯提供的根云平臺、“透明工廠”解決方案、“基于工業區塊鏈的碳監測平臺”讓這座工廠實現了設備、能耗、“三現”(現場、現物、現實)以及碳足跡的全部透明化。管理人員通過掌握“人、機、料、法、環、測”全要素數據,得以科學降低能耗成本、提高設備使用率,實現碳排放透明化、碳核算流程和數據標準化、數據可信化,并支持碳核查標準。
以鋼鐵行業為例,通過IOT平臺+數據中臺+數據可視化的架構,樹根互聯助力民營鋼鐵龍頭企業新天鋼德材科技實現數據資產的有效管理,實現生產效率有效提升,能源利用率提升15%。并結合AI分析實現重要設備預測性維護,非計劃停機時間降低60%。
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僅助力企業實現雙碳目標,更能通過強大的資源連接能力,賦能雙碳產業鏈發展。
以樹根互聯打造的光伏產業鏈平臺為例,該平臺打通了光伏產業鏈上下游制造協同、生產管控、設備監管、運維服務四大板塊,覆蓋了湖南省60%以上的光伏裝備產業鏈相關企業,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
對于產業鏈而言,工業互聯網的價值在于打通上下游,實現資源優化整合和商業模式轉變。
以印刷包裝為例,通過根云平臺,千鳥互聯成為中國首家印刷包裝產業鏈數字化交易服務商,打通廢紙回收—原紙采購—產能交易整個產業鏈條,實現了產業鏈條上下游精準的生產協同、效率提升,和整條產業鏈的資源整合。
在助力制造業降低能耗,實現雙碳目標的道路上,樹根也一直在探索。在展會現場,樹根互聯還透過“模擬生產線”直觀呈現工業互聯網的價值:通過樹根互聯自研的邊緣側設備,生產現場的能耗數據、生產數據可以實時被掌握,使得廣大企業低成本、低門檻、高效率、高可靠地享受到數據驅動的轉型成果。
02
權威認可,低碳領航
在第7屆中國國際綠色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分享《工業互聯網+園區助力制造業低碳數字化轉型》的主題演講。譚院士表示數字化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選項”,并指出:
“企業邁向綠色低碳發展,就要運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結合應用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改變過去對勞動力、資源、污染密集型的依賴性。
透過工業互聯網的廣泛連接,企業乃至產業園區可以實現硬件的互聯、軟件的共享、數據的集成,形成市場互聯、設備互聯、資源互聯,進而實現科技的互聯、知識的互聯、人才的互聯,助力企業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
也就是說,最根本的做法是要幫助企業成功轉型,幫助企業把創新的產品搞出來,依托工業互聯網可以有效幫助企業實現產品升級、工藝升級,改進加工方法,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低碳可持續發展。”
談及平臺+園區的典型場景,譚院士表示:“樹根互聯就做得特別好。透過工業互聯網+工業區塊鏈技術,樹根互聯對三一重工長沙產業園內3萬多臺生產設備的水、電、油、氣能耗數據進行采集和監測,能耗數據和碳排放量每天在區塊鏈上進行存證,實現了能耗監測數據的真實可信、不可篡改。”
大會最后,中國投促會常務副會長劉作章宣讀綠色創新領軍企業、低碳發展領軍企業名單并進行表彰授牌。憑借出色的低碳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及眾多成熟的賦能實踐案例,樹根互聯榮膺“綠色創新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