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綜藝頻道《文化十分》欄目報道了一場以直播帶動非遺文化“出圈”的直播活動,拜師逛館、現場畫瓷、洗泥拉坯、淬火燒制等精妙的傳統技藝吸引了眾多青年觀眾的目光。
據悉,本場名為“夢回瓷都 陶出匠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直播活動,由國內領先“以游戲為核心的多元化內容生態平臺”斗魚發起,活動旨在通過互動直播演繹的方式還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釉下五彩瓷傳統技藝的制作過程,同時幫助當地文創企業借助網絡直播尋找新商機。
“文化傳承其實不用太嚴肅”
在這場歷時五天的活動中,斗魚主播劉灶灶、羽三出現、OC頻道包大人、魚子醬啦和小栗吱,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副會長黃小玲,高級工藝美術師、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吳曉濤,醴陵陶瓷古法手工拉胚技藝傳承人付新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利的帶領下,復刻了醴陵陶瓷的制作工藝,將洗泥、拉坯、捺水、畫坯和燒制等摶泥成器的工藝流程,并通過直播畫面展現給了屏幕前的年輕人。網絡直播的視角貼合了年輕人接收信息的習慣,有效地將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傳播出去,幫助年輕觀眾們更深刻地感受了這座千年瓷都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與歷史厚重感。
為了保證活動的趣味性、增強觀眾的代入感,斗魚為此次直播活動策劃了多種創新形式,觀眾們可以看到幾位主播身穿古裝的“角色扮演”;也可以看到“古代匠人”拜師學藝的傳統儀式。而當這些“半吊子匠人”的“后現代主義作品”紛紛出爐時,直播間彈幕的笑點被引爆,笑評主播“學藝不精”之余,觀眾也被古典技藝所散發出的獨特魅力所吸引,被匠人們手工制瓷的傳統技藝所折服。
有業內學者表示,“這種綜藝化的表達形式,能夠更好地體現非遺文化的獨特技藝和傳承故事,讓年輕用戶更直觀、更生動地感受到傳統文化所散發出的‘年代氣息’,展現了直播平臺在文化傳承方面的特殊作用。”
直播為傳統行業轉型創造新機遇
隨著國潮、中國風、古典文創等流行元素的崛起,傳統文化類消費品在年輕一代消費群體中迸發出了活力,作為傳統文化象征的陶瓷產品消費呈現出了網絡化、個性定制化、年輕化的趨勢。乘著傳統文化抬頭之風,湖南陶瓷產業和互聯網平臺積極合作,將網絡流行文化和非遺傳統技藝結合,在行業碰撞中開拓了新的文化創意發展模式,推開了新市場的大門,同時也助力了傳統企業的轉型和創新發展。
與此同時,這種跨界合作也促進了陶瓷相關高校畢業生的創業和就業,利用他們對網絡平臺的熟悉度、結合專業能力以及精準的流量扶持,打造出了一批極具人氣的新銳文創直播間,匯集了傳統制瓷技藝、網絡流行標簽和新的經營模式。和互聯網行業的碰撞不斷推動陶瓷產業和文化創新發展,讓歷經滄桑的中國陶瓷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其實,優秀的自制綜藝內容在斗魚早已屢見不鮮。此前斗魚就在自制PGC綜藝《奔跑吧!主播5》中將直播綜藝和中國傳統文化之進行了融合,不僅滿足觀眾們對娛樂內容的需求,也讓傳統文化能夠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廣泛傳播,同時還收獲了一批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新用戶,實現了“內容破圈、用戶納新、弘揚傳統文化”一舉三得。斗魚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斗魚還將繼續探索直播邊界,打造出更多有看點、有價值的精品節目,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借助‘大流量’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