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92歲的史學大家許倬云在知乎用視頻短片的形式為年輕人帶來一場開學演講——“如何與工作相處?”
短片開端以知乎獨特的提問形式展開:“工作到92歲是一種怎么樣的體驗”,許倬云回答了年輕人關于工作和人生的提問。
年過九旬的許倬云娓娓道來工作對于他的意義,“工作不僅是維持你的生活,也是讓你帶進社會的一個角落,是一個連線”。
1930年出生,從戰亂時代走過來的許倬云,由于身體的緣故從小無法正常站立,然而身體的桎梏并沒有讓他停止學習和探索。他是美國匹茲堡大學榮休講座教授、中國臺灣“中研院”院士,2004年榮獲“亞洲學會特別貢獻獎”,2020年獲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終身成就獎。許倬云近三十年致力為大眾寫史,著有大眾史學作品數十種行世,海內外行銷百萬冊。
做學問的人是沒有年紀的。短片中,92歲高齡的許倬云坐在輪椅上,使用電腦瀏覽全球資訊的畫面,時至今日,他仍未停止工作。談到他對工作和人生的態度時,在許倬云的工作觀中他把工作比喻成“打仗”,他認為任何工作都是一個缺口所在,“這個缺口守不住,整條戰線都崩潰”,這是他們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品格。
“工作之中你可以獲得許多知識,你可以獲得許多人生該有的態度,我樂此不倦”。他認為每次盡心盡力做好一個事情,就等于雕刻的一個藝術品,“工作是雕塑你自己”。
面對當下流行詞“躺平”、“擺爛”,92歲高齡的許倬云認為,躺平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盡一份力是一份后果”。年過九旬的許倬云對工作仍不敢放松一刻,對工作常持敬意。他的生命經驗與品格精神,總會滋生日久彌新的力量。“浪在往前走,不要被浪丟在后面,你可以做個沖浪兒,你不要做個海灘上的曬太陽人”。
他看得見舊時代,在時代巨變下,他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感存在于骨血中;他同樣看得見當今年輕人的孤獨,在工作中“明明就一個胳膊的距離,但在虛擬的連線之下,沒有同行的伴侶”。
如何面對變化,無數年輕人涌入知乎尋求答案和幫助。視頻中許倬云用自己的經歷,緩慢且有力量地回答,“拿自己找個歸屬,不要喪失你自己”。要時刻對自己保有深刻的思考與自省,“你要掌著自己的舵,狂風大浪你挺得住,和風你不要偷懶,你有你的定見,去定心”。
每年9月,年輕人總會面臨兩個問題:開學和就業,知乎也都將通過一場特殊的演講為年輕人帶來“人生一課”。2022年的職場季活動,知乎邀請到著名歷史學家許倬云,為當下時代年輕人帶來不一樣的職場破局策略。
這不是一場說教,也不是一個范本,這是來自一位92歲高齡、經歷過動蕩歲月,著作等身卻仍沒有停止思考的史學大家對工作意義的回答。“不要說天下有標準答案,標準答案在你自己,自己掌握自己”,這是許倬云給年輕人的“靈藥”,也正是知乎想要傳遞的理念。
在接下來的職場季活動中,知乎還陸續邀請到冬奧冠軍徐夢桃、復旦大學教授梁永安、資深電影人關雅荻、知名企業家馮侖等多位在不同領域有所建樹的嘉賓,借助他們積累的學術理論、行業認知和資源,一起探討工作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