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22全國科技活動周輪值主場活動“科學向未來”——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活動由科技部科技人才與科學普及司、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辦公室、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辦公室、騰訊公司聯合主辦。為慶祝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30周年,活動聚焦“大航天”, 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總設計師兼副總指揮及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趙堅、月球及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中科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中科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及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雙南應邀演講。
從“探日”“探月”工程突破,到“黑洞”“暗物質”天體現象,從“祝融號”探測器到“羲和”“慧眼”衛星等大國重器,五位科學家系統展示了我國航天重大工程和天文觀測兩大領域的前沿進展,并以自身成長經歷勉勵青少年放眼太空,為建設航天強國奉獻力量。
入選國家級科普公益活動
本屆科學小會以“科學向未來”為主題,列入2022全國科技活動周輪值主場活動,全程在新華社視頻號、央視頻、中國青年報視頻號、騰訊視頻等40個媒體和平臺直播,演講精彩內容將在微信、QQ等10余個騰訊產品的“青少年模式”中上線,以短視頻形式呈現。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井頓泉致辭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井頓泉表示,今年的科學小會以“科學向未來”為主題,邀請航空航天和天文探索重大科技成就背后的科學家,與大家面對面交流,是適應新時代青少年特點,點亮孩子們好奇心,培養孩子們探索精神的有益科普實踐。希望社會各界攜起手來,共同探索推動科普教育方式創新和科普教育內容建設,打造特色科普項目,使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精神貫穿于青少年成長全過程,助力青少年用科學開創更美好未來。
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辦公室主任孟華致辭
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辦公室主任孟華表示,從1970年《東方紅》樂曲響徹寰宇,到前兩日“嫦娥石”最新科學成果發布,航天人用“中國式浪漫”,在星漢之間寫下“宇宙級”詩歌。中國航天特有的奮斗歷程、科學精神、探索未知元素,是科普宣傳的天然“富礦”,希望更多青少年通過科學小會,了解科學之奇、科技之美、科幻之趣,同時高揚理想之帆,腳踏實地逐夢。
騰訊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集團市場與公關部總經理李航致辭
騰訊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集團市場與公關部總經理李航表示,科學小會致力于“以小見大”,希望孩子們在小時候,能見大師之大、樹理想之大,以科學家的言傳身教,讓更多青少年感受科學的魅力,傳承榜樣的力量。這屆科學小會舉辦航天專場,科學家們帶領青少年思考“天”大的事,希望鼓勵孩子們探索未知,讓航天精神薪火相傳。
航天總師講述中國航天前沿突破
1956年,錢學森等老一輩航天人篳路藍縷開創了我國的航天事業。“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伴隨錢老的這句經典之問,“科學向未來”——2022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高燃開場。錢老的珍貴影像經騰訊多媒體實驗室光影煥新技術智能修復,以超清4K畫質重現,讓青少年如同回到66年前的崢嶸歲月。在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的“帶領”下,新一代航天人的杰出代表,面向青少年講述我國“探日”“探火”等關鍵航天工程的前沿突破。
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總設計師兼副總指揮趙堅演講
自去年10月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發射至今,僅一年時間其探測成果就創下了五個國際“首次”。會上,國家“高分”專項工程總師趙堅向青少年系統講解了探日工程的價值和領先成果,太陽會影響地球氣候和環境變化,探測了解太陽實時動態情況,對地球安全至關重要。“‘羲和’這位攝影大師,首次實現了在太空給太陽做‘CT掃描’,科學家可以通過掃描到的光譜信息,分析太陽爆發的前兆特征、能量釋放和傳輸過程等。”趙堅介紹說。
月球及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演講
“百尺箭,萬鈞弓。云霄欲上第五重。”兩年前,月球及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在執行“天問一號”發射任務時,做了一首詞。在今年的科學小會上,賈陽以這首詞開啟演說,講述“祝融號”火星車著陸火星,一路向南的“探火”故事。在分享“祝融號”的印章“額頭”、“中”字車轍等獨特符號的設計巧思中,賈陽引導青少年體悟中國五千年文明智慧。近期,他還在參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騰訊發起的“全國青少年編程與人工智能計劃”,帶領青少年在虛擬仿真環境中“探索火星”。
天文學家分享宇宙探測最新發現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演講
宇宙浩瀚無垠,“暗物質探測時代”開拓者常進在小會上介紹說,“目前人類在太空已發現的物質僅占宇宙總質量的 5%,一直‘隱身’的暗物質占比超過四分之一。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今,人類發現的只有暗物質的‘蛛絲馬跡’。”常進分享了“悟空號”衛星的領先水平和近7年的探測,它是目前全球觀測范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優的空間高能粒子探測器。2017年以來,“悟空號”在電子、質子和氦核宇宙線測量方面取得了領先成果。現在,它處于二次延壽運行階段,仍保持著良好的探測狀態,繼續揭秘宇宙中的暗物質。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演講
今年5月12日,中科院上海天文臺與全球多地同時發布了首張銀心黑洞的照片。這個距離地球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與三年前人類發現的首個黑洞——M87中央黑洞,拍出的照片都是“甜甜圈”的樣子。中科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解密了原因,“觀測黑洞需要依賴它周圍的發光氣體,而這些氣體發出的光線被黑洞自身強大的引力所彎曲,就會呈現出一個明亮的環狀結構。”他向青少年介紹道,“基于這兩張照片,科學家可以進一步研究兩個黑洞的異同之處,幫助我們揭開星系形成和演化的奧秘。”
中科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雙南演講
“宇宙中哪些地方最有可能發出外星人信號?”“最美的星云長什么樣?”面對孩子們一聲聲“天問”, 中科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及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雙南介紹了“慧眼”衛星多項突破性成果,包括確認首個與快速射電暴相關聯的X射線暴,來自銀河系內的磁星,“這是人類首次確認快速射電暴的起源天體”。對于未來極端宇宙的探測,他分享了正在推進的大型國際合作“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以及“全變源追蹤獵人星座”(CATCH)計劃,“基于騰訊游戲AI多智能體強化學習算法,科學家和騰訊工程師正在訓練AI智能學習觀測天文現象,未來它將輔助我們管理上百個天文衛星所組成的‘衛星星座’,以捕捉更多天文現象。”
去年12月,騰訊聯合《科學》雜志發起第四份年度《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評選活動,與科普合作伙伴上??萍拣^共同邀請全國青少年了解天文地學、生命科學、數學物理、化學新材料四大領域中20項年度前沿科學突破,341萬青少年票選了自己最感興趣的科學項目?!犊茖W》雜志新聞主編蒂姆•阿彭策爾(Tim Appenzeller)通過視頻揭曉并解讀了青少年最感興趣的十大入選話題,其中“中國空間站”高居榜首。
在中國空間站即將完成在軌建造之際,由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辦公室指導,科學小會聯合騰訊地圖獨家上線“中國空間站軌跡地圖”,以互動創意吸引公眾關注并了解我國航天發展的輝煌征程,致敬中國航天,只要在騰訊地圖App搜索“空間站”,即可查看中國空間站軌跡,遇見最亮的“中國星”。
科學小會致力于為青少年創造“了解科學知識、培養科學信念、參與科學實踐”的成長環境。在歷屆科學小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首席科學家潘永信、“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清華生科院院長王宏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等25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科普學者,為青少年解讀宇宙探測、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前沿科學領域的奧秘,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引導青少年以科學探索為新時尚。四年來,已有超4000多萬青少年通過線上線下參會與科學家“面對面”。
感謝以下幾位公益合作伙伴,愛博物·極薩學院、科學苗子培養項目、騰訊青少年科技學習中心、騰訊Mini鵝,再次相約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帶領多位科學少年聆聽科學家最前沿的演講,和小會一起繼續為更多熱愛科學的中國青少年創造接觸前沿科學,接觸頂級科學家的寶貴機會。
感謝直播合作伙伴騰訊視頻、騰訊新聞、喜馬拉雅直播、一刻talks、一直播、微博直播等40余家平臺同步推出,并由騰訊云音視頻提供視頻直播技術支持。為青少年普及航天知識,讓科普散播到更多孩子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