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操夜夜添-日日操影院-日日草夜夜操-日日干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不卡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ylptlb.cn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來源:雷科技

在我看來,HiFi 圈是一個廣泛而小眾的興趣圈," 廣泛 " 與 " 小眾 " 看似前后矛盾,但是在 HiFi 圈里卻是成立的。首先,什么是 HiFi?HiFi 的完整表述為 High-Fidelity,直譯為高保真度,指對聲音的高度還原與再現,在理想情況下,一套 HiFi 系統還原出與錄制現場高度相似的聲音。

所以,HiFi 愛好者實質上追求的就是更好聽的聲音。試想一下,你在買耳機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想要買一副同價位里音質更好的耳機?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么你也算是泛 HiFi 圈的一員。

在真正的 HiFi 圈內人士看來,你們與一般用戶無異,只是想買一副好一點的耳機罷了。HiFi 并不僅僅是選擇一款好的耳機,還包括前后端、線材、音響等一系列的設備,只有折騰這些的發燒友,才會被這個圈子接納為其中的一員。

HiFi 作為一個愛好,它的 " 廣泛 " 與 " 小眾 " 并不沖突。

HiFi 愛好者一般根據使用的器材而分為不同的團體,早期的 HiFi 愛好者大多是音響愛好者,而從隨身聽時代走過來的 HiFi 愛好者則大多以耳機為主,圈內一般將他們分別稱為:音箱黨和耳機黨。

因為耳機的使用場景更廣泛,門檻更低,所以大多數 HiFi 愛好者其實都是耳機黨。傳統的 HiFi 耳機品牌大多源自海外,如鐵三角、AKG、森海塞爾、索尼、拜亞等,基本創立于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技術基本源于二戰時期的聲吶、無線電工廠(比如拜亞就是德國的軍方供應商之一)。

注:世界第一副動圈耳機 DT48(圖源:Polar Audio)

隨著歐美、日本等國家的經濟恢復,喜好音樂的人們開始追求更好的聲音,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HiFi 的概念逐漸成型并發展為依托于音樂的一個新的興趣圈。相對于歐美,國內的 HiFi 行業起步要晚很多,早期是廣東出現一批代工廠商,逐漸發展出 HiFiman 等自主品牌。

現在談論到 HiFi,不少網友都會想到一個網絡梗:"HiFi 就是玄學 ",作為曾經的 HiFi 愛好者,某種程度上我是贊同這句話的,只是多少帶點夸張的意味。如果你想了解一下真正的 HiFi 圈子,那么不妨往下看,我拜訪了幾家廣州本地的 HiFi 音頻店鋪,為大家呈現 HiFi 愛好者們真實的一面。

在與店鋪員工、老板的交談中,我也了解到近年來國內 HiFi 市場的一些變化。

HiFi 音頻店都有著類似的陳設,居中的一張長桌擺放著不同型號的入耳式耳機與便攜 HiFi 前端,靠墻的貨架和桌子則一般用來擺放桌面解碼、功放以及頭戴式耳機,這些都是為顧客準備的試聽器材。

圖源:雷科技

在說明我的來意后,店員對此表達了驚訝:" 很少看到有來采訪我們的,你想了解什么?",因為店里沒有其他顧客,所以店員除了偶爾回復一下旺旺上的咨詢信息外,基本上也是處于無所事事的情況。從店員的自述中,我了解到他還是國內 HiFi 比賽的金獎獲得者,在這個圈子里有著不小的名氣。

除了提供試聽服務外,一些專業的 HiFi 音頻店還會兼任某些品牌的官方售后點,為用戶提供簡單的維修服務,一方面是為顧客提供一條龍的完善服務,另一方面則是增收。

當我笑問:" 不擔心我是競爭對手派過來的間諜嗎?",店員也笑道:" 廣州的店就這么多,做這行的基本認識,而且除非真的有錢又閑得慌,否則我是想不到有人會現在來入這行。"

店員坦言自 2020 年暴發疫情以來,他們的經營就受到了很大影響,不僅僅是無法為顧客提供試聽場所和服務,一些試聽活動也無法舉辦," 因為缺少活動和交流,加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少老粉都脫坑了,損失真的很大 "。

" 不過也不能把所有原因歸咎于疫情,畢竟在 2020 年前 HiFi 圈子就已經開始衰退,以前最火的時候這里經常可以坐滿,都是來試聽各種器材的?,F在就不行了,就算是周末經常也就十來個,而且都是三三兩兩地過來,想要坐滿這個桌子都難 " 店員的語氣中也透露出不少無奈。

聊到這里,店里正好進來兩批試聽的顧客,在征得店員和顧客同意后,我向他們做了一個簡短的采訪調查。

在 ACG 文化中成長的一代

兩批顧客中,一批是學生,另一批則是從事設計行業的上班族。在交談中,兩位學生沒有透露自己的預算,表示自己只是想隨便聽聽,在試聽幾款耳機后匆匆離去,另外兩位白領(簡稱 A 與 B)則帶了自己的設備,此行主要是想看看有沒有什么新出的耳機合自己口味。

在談論到各自喜歡的音樂時,前后三家店鋪遇到的四批顧客,雖然答案不盡相同,但是卻也有著共同點:ACG,除此之外還會夾雜如歐美流行樂、輕音樂等回答。甚至店長及店員也給出了一樣的答案:" 很多買 HiFi 耳機的人都是從 ACG 音樂入坑的,還有就是歐美流行和吉他、輕音樂等樂器純音樂,很少有單純喜歡華語歌曲的人來買高價的耳機。"

" 其實大多數 HiFi 耳機發燒友都是 80 后和 90 后,最近開始出現 00 后,這幾代人群很多都是看著日本的動畫、玩著 PS 主機長大的,所以他們喜歡 ACG 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日本的 HiFi 品牌也經常會和一些耳機品牌合作推出聯名款,久而久之在 ACG 就與 HiFi 圈有了許多關聯。"

注:索尼與初音未來聯名的 MDR-100A(圖源:piapro)

此時店員指著一旁占了兩個展示格的水月雨," 很多 HiFi 品牌都有十年以上的歷史,最近幾年能做大的 HiFi 耳機品牌其實就水月雨,銷量、用戶數量都擠上一線(指在 HiFi 圈里),其實特點就是針對性的 ACG 調音和二次元營銷,加上不錯的性價比很容易抓住年輕用戶 "。

"ACG 音樂大多考究的是設備對人聲的處理,相較于低頻和高頻,處于中頻的人聲更容易做出特點,而且 ACG 的音樂往往大量使用合成音,在分離度、聲場等方面的要求會低很多,所以不用太貴的耳機也可以聽出不錯的效果 " 在我與店員交談的過程中,兩位學生悄悄離開店鋪。

隨時隨地聽歌才是剛需

有趣的是,雖然頭戴式耳機在聲音表現上遠超入耳式耳機,但是入耳式耳機依然是最暢銷的產品,大多數 HiFi 玩家實際上都對入耳式耳機情有獨鐘。因為入耳式耳機更便于攜帶和使用,可以滿足通勤等室外場景的需求," 不少人喜歡一邊聽音樂一邊工作,在辦公室用頭戴式就太顯眼了。"

" 其實便攜一直都是市場的主要需求,所有品牌銷量最高的基本都是藍牙耳機,TWS 耳機火了之后很多傳統 HiFi 品牌也在做,在普通市場賣得不錯,但是在 HiFi 市場其實反響一般。" 雖然藍牙耳機很暢銷,但是 HiFi 音頻店里卻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款 TWS 耳機和藍牙頭戴式耳機," 藍牙耳機都是線上賣得多,價格不貴所以一般都很少有人特地跑一趟來試聽,所以基本放在那邊架子上。"

" 而且,來線下試聽的基本都對音質有著比較高的要求 ",藍牙耳機雖然方便,但是卻犧牲了音質,所以往往不會成為首選," 而且大多數品牌的藍牙產品線都面向中低端市場,無法滿足 HiFi 用戶的高要求 "。

當我詢問哪些 HiFi 器材賣得比較好時,店員指著我面前的桌子:" 就你看到的這些,很多剛剛入門的顧客,預算基本就在 1000 左右,想湊齊傳統的 HiFi 前端 + 耳機還是有些勉強的,所以不少都喜歡買‘小尾巴’(Type-C 轉 3.5mm 的解碼功放一體配件)配一副千元左右的耳機,所以我們這里的小尾巴賣得很不錯 "。

店員展示了飛傲、山靈、艾巴索等品牌的 " 小尾巴 "," 這些都賣得還不錯,老品牌大家還是相對信任一些,不過現在很多品牌都在做‘小尾巴’,所以市場挺混亂的。其實真正有技術的就那幾家一線廠商,其它基本都是 OEM 工廠的整合方案,最多再自己微調一下聲音走向就拿出來賣。"

" 學生之外的主要新顧客來源就是收入還不錯的年輕白領,一般預算也會高一些,在五千到八千之間,不少人會選擇五千以上的耳機搭配兩千到三千的國產播放器。" 店員展示了幾款國產播放器,有的體積僅掌心大,有的拿起來則像一塊磚頭,甚至要搭配專門的散熱支架使用,你很難將它與 " 便攜 " 聯系在一起。

" 現在的國產 HiFi 前端在硬件上下了不少功夫,你別看這個播放器像個磚頭,但是這里面用的芯片是桌面解碼功放級別的,幾年前誰能想到可以把臺機隨身帶走 ",對比海外廠商,國產 HiFi 前端近兩年得到了更多的用戶認可,快速迭代和迎合用戶需求的設計是主要原因。

高端市場仍然是海外品牌的天下

" 沒有哪個一直玩 HiFi 器材的人會局限在入耳式耳機上,玩一段時間或者工作后基本都會買頭戴式。" 這是后面我在采訪另一家店鋪時店長的原話。在 HiFi 耳機圈里,雖然入耳式耳機中也有高端產品存在,但是如果將整個圈子分出高中低端,那么頭戴式耳機才是毋庸置疑的高端市場。

頭戴式耳機雖然研發周期長且成本高,但是在客單價上也遠遠超過入耳式耳機,而且往往會帶動相關設備的銷售。以圈內人的角度來看,入耳式耳機的入門標準在 1000 元左右,頂尖配置則是 HiFi 前端 + 高端入耳式耳機,花銷一般在 2 萬元以內。

而在高端頭戴式耳機市場,僅僅是耳機的價格就往往超過兩萬元,同時還會搭配解碼、功放等一系列的前后端設備,搭建一套完善的高端 HiFi 頭戴式耳機系統花銷往往超過 5 萬元。而且相對于入耳式耳機市場,頭戴式耳機市場的競爭較小,用戶忠誠度也更高。

目前國內只有 HiFiman 有足夠的品牌認可度及技術在中高端市場與海外品牌競爭,其他品牌的產品都集中在 5000 元以下的中低端產品線,暫時無力競爭更高價位的產品市場。

從一家老牌 HiFi 音頻連鎖店的店員處了解到,目前國內的中高端 HiFi 用戶,基本上還是只認可海外品牌,如森海塞爾、鐵三角、STAX 等,少部分涉獵較廣的會考慮 HiFiman 等國產品牌。但是,如果只能選一個品牌的話,他們都會首選海外品牌,忠誠度高是高端 HiFi 市場的一個顯著特點。

" 我覺得國產頭戴式廠商還是有一些機會的,但是首先要有廠商愿意投很多錢進來做產品,而且還要平衡售價和成本,太難了 ",雖然并不看好國產頭戴式耳機在高端市場的表現,但是店長依然認為國產 HiFi 廠商是有機會的。

" 說白了還是賺不了大錢,市場就這么大,真正有錢砸研發砸技術的廠商不愿意進來,之前小米等品牌試過水,后來發現市場太小就不做了,小米一個月賣的 TWS 耳機,能頂多數 HiFi 品牌一年的銷量。"

線下到線上

如果說 HiFi 實體店是 HiFi 圈子的根基,那么網絡上的 HiFi 社區就是為根基供養的枝干,正是因為網絡的多元性、開放性,讓許多音樂愛好者無意中接觸到 HiFi 耳機圈,進而成為其中一員。

在 HiFi 網絡社區中,較為出名的有百度貼吧的 " 耳機吧 ",耳機大家壇(綠壇)、耳機愛好者俱樂部(紫壇)等。其中 " 耳機吧 " 的用戶人數最多,不過相對的湊熱鬧、看熱鬧、只想買個幾百塊耳機的人占多數,大多數老玩家都已經遷移到私有聊天群或是其他的 HiFi 論壇。

總體而言,對比十年前的盛況,如今的幾個主要網絡社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但是不得不說,耳機吧依然是 HiFi 耳機圈引流的最佳場所,甚至可以說是國內 HiFi 耳機圈維持活力的關鍵。

以耳機吧來說,關注用戶數量高達 268 萬,雖然與那些千萬級的貼吧無法媲美,但是單就人數來說在貼吧也算是名列前茅。當然,我們還要剔除大量的水軍、小號和過往關注者,每日的實際活躍人數大概在 10000-20000 之間(根據貼吧簽到記錄功能推算),整體的活躍用戶應該在 10 萬以上。

截取自貼吧

雖然人數看起來不多,卻都是有著一定消費能力的真實用戶,在 HiFi 這個小市場中已經足以養活不少品牌。至于另外兩個論壇,雖然注冊人數均有八十多萬,但是實際的活躍人數分別是 2000 和 300 左右。

不少國產品牌都將耳機吧作為主要的輿論陣地經營,一些新興的 HiFi 品牌也是從耳機吧中孵化出來的,如前面提到的水月雨,同樣主攻 ACG 方向的天使吉米,還有諸如興戈等國產 HiFi 品牌,大都是在貼吧完成了初期的口碑和用戶積累,現在的主要用戶來源也依然是耳機吧。

作為一個曾經在耳機吧里廝混了五六年的人,在里面也結識了不少的朋友,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都已經 " 脫坑 ",就算沒有脫坑的也很少再在耳機吧冒頭。當我詢問他們還有沒有逛耳機吧時,得到的答復基本上都是:" 誰還逛耳機吧???"

一個很有趣的事實是,隨著在 HiFi 圈子里逐漸深入,那些從耳機吧入坑的人大多都不會再回到這個社區,在很多老玩家看來,耳機吧的大多數網友都稱不上是真正的 HiFi 玩家。

多數人的購買預算都會止步于幾百一千的藍牙耳機或是入耳式耳機,只有少部分會購買更昂貴的設備,而在那群老玩家看來,沒有個幾千上萬的設備其實都算不上 " 發燒 "。

不過在我看來,他們與當年的我十分相似,懵懵懂懂地點進貼吧,到處找人詢問便宜的入門耳機買什么好?有沒有音質好且便宜便攜的 MP3?當時蘋果還在更新 iPod、甚至市面上還流通著微軟的 Zune 便攜音頻播放器(大多數人估計都不知道,當年微軟曾經想過狙擊蘋果的 iPod)。

注:微軟的 Zune 播放器(圖源:維基百科)

所以,我并不打算多做評價,只是個人認為如果沒有新鮮血液的加入,那么這個圈子的沒落會是未來的唯一結局。

HiFi 愛好者在追求什么?

或許你會有一個疑問:"HiFi 愛好者們到底在追求什么?更貴的設備?還是更好的聲音?",答案自然是更好的聲音,怎樣的 " 聲音 " 才算是更好的?這時候就會有人告訴你:" 價格越貴,聲音越好 ",這句話似乎也沒有錯。

從商品的角度來說,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耳機系統的森海塞爾 HE-1,價格接近 50 萬元,提供最佳的聲音還原度,但是從個人角度來說,最貴卻不一定是最好,你喜歡的就是最好的。這里就引出了 HiFi 愛好者中的兩個派系:還原黨與調音黨,其中還原黨以追求聲音的還原為目標,而調音黨則是以 " 聽感 " 為第一要素。

隨著 HiFi 耳機圈的分化,HiFi(高保真)本身的意義已經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用戶之間的聽音觀沖突。實際上在耳機廠商中也有一樣的矛盾,不管是森海塞爾還是鐵三角都有著各自的聲音特點,這種聲音特點來源于振膜材料、腔體結構和聲學工程師的調試,一個有趣的事實是 HiFi 耳機廠商在大多數消費級產品上并不會追求真正的 " 高保真 "(真正的高保真產品線往往會標示為 " 參考級 ",面向商業市場)。

注:索尼的參考級產品 MDR7506(圖源:索尼)

比如被不少 HiFi 愛好者追捧的索尼,消費級耳機產品線一直都以高音染的調音而著稱,刻意調整的音頻曲線在流行樂上能夠表現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聲音。而另一個著名的日本 HiFi 廠商鐵三角,更是以 " 妖嬈 " 的人聲表現而被 " 女聲 " 愛好者(主要聽女性歌手音樂的愛好者)追捧。

從 HiFi 的角度來說,這些產品其實都與 " 高保真 " 的含義背道而馳,只是如果所有的耳機都擁有一樣的音頻曲線,那么這個愛好也就失去意義了。所以,有一部分愛好者甚至閑置自己高價買來的 HiFi 設備,找回傳統的黑膠唱片、模擬信號唱片機,只是想感受那來自十九、二十世紀的 " 經典之聲 ",或許正是這種對于自己喜歡的聲音的追求,才造就了今天的 HiFi 圈。

在 2000 年 -2015 年這段時間里,HiFi 其實算不上是小眾愛好,甚至與攝影、模型并稱貼吧三大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兩個圈子依然保持著活力,而 HiFi 耳機圈卻肉眼可見地在萎縮。

甚至很難將這些原因歸咎于 HiFi 器材價格昂貴這一點上,因為攝影器材的價格同樣昂貴,甚至入門所需的花銷要遠大于 HiFi,在互聯網用戶中也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HiFi 毀一生,單反窮三代 ",從 " 嚴重程度 " 來看也是攝影更勝一籌。

那么原因在哪里?經過與一些朋友、店員的交談,以下是我總結的一些原因。

音樂黃金時代的離去

將 HiFi 器材火爆的時期與流行音樂影響力最大、最受追捧的時期做對比,會發現兩者高度重合,隨著流行音樂在全球范圍內讓步于影視劇、偶像和游戲產業,明星的粉絲也從追捧歌喉變成了追捧顏值。

如果你是 80 后、90 后,或許還記得初高中時談論的都是周杰倫、林俊杰這樣的歌星,并且時常為了哪首歌更好聽而爭論不休。而在近幾年,如果你的小孩已經成長到了相似的年齡,不妨問一下他 / 她平常討論的明星都是哪些,應該會得到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

從世界范圍來說,音樂領域的創新與發展也遠不如 20 年前,加上手游等各種新興娛樂方式的出現,讓人們的注意力被分散到各處,不再像 20 年那樣只能抱著個 MP3 躲在被窩、書桌旁一遍一遍地播放著喜歡的那幾首歌。

甚至我認為娛樂方式的變更,是 HiFi 耳機圈子沒落的最主要原因,就像曾經主流的 MP3、MP4 逐漸從我們的身邊消失一樣,HiFi 耳機雖然不至于完全消失,但是其存在感必然會降低。

HiFi 實體店獨木難支

" 雖然要付店租和人工,但是能支撐的話還是會支撐下去的,因為有一個實體店在這行是很重要的,維修、試聽、搞活動或者就像今天你我這樣交流,都需要一個地方,大家聽得滿意了,東西也更好成交 ",店主看著自己的店鋪,眼中有著自豪。

" 當然線上也是重點,我們也提供線上試聽服務,不過一般都是那些有多余樣機的產品,而且要支付全額押金,所以往往問的人不少,真正下單試聽的人不多,不過對于那些本地沒有 HiFi 音頻店的玩家來說,線上試聽也是唯一試聽的途徑了,要不然只能靠腦補聲音‘盲狙’(指沒有試聽直接購買)"。

一般實體店都有各自固定的客戶群體,并且也會提供一些額外的服務,比如在一家 HiFi 音頻店中,店員介紹到試聽服務時就笑稱:" 一般都是在店里試聽,不過如果是老客戶,也可以拿回家隨便試聽,回頭再還回來就是。"

雖然從規模來說,HiFi 耳機市場并不算大,但是我認為 HiFi 實體店并不會消亡,正如店主所說的:"人們總是需要一個地方能夠坐下來交流一下心得,或者就是單純聽聽歌也不錯,歡迎常來坐坐。"

HiFi 被 " 玄學 " 標簽反噬

如果你常逛網絡論壇,并且擁有如攝影這樣的小眾愛好,或許就會經常聽到這句話 " 玄學 HiFi"。HiFi 被稱為玄學并非沒有道理,一般人看 HiFi 圈子,無非就是耳機、音響、CD 機之類的設備,實際上在圈內人看來還有很多東西會影響 " 聲音 "。

即使是最簡單的入耳式耳機系統,不同的前端、耳塞套也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更進一步還有線材的影響。而且,不同的人有著不一樣的聽音觀(對聲音的喜好不同),就像莎士比亞說的那樣:"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副耳機,不同的人聽了之后也可能會給出不一樣的評價。

即使廠商可以通過音頻曲線等數據來量化耳機的聲音,但是具體到個人卻又往往會給出不一樣的評價,因此在不少人看來,HiFi 就像 " 玄學 " 一樣難以捉摸。如果說個人主觀帶來的 " 玄學 " 尚且可以理解,一些 HiFi 廠商卻在嘗試將 " 偽科學 " 引入這個領域。

" 你聽說過量子 HiFi 嗎?" 在我提出這個問題時,換來的是店長的一陣爽朗笑聲:" 那玩意純騙人,腦子有坑才信 "。實際上在傳統 HiFi 市場,數千、數萬元一根的高價線材已經被不少人認為是 " 智商稅 " 的存在,而新興的 " 量子 HiFi" 則更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圖源:淘寶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打開淘寶搜索 " 量子 HiFi" 的關鍵詞,倘若你對高能物理有一定了解,想必會收獲到半小時的快樂。

在進行網絡 HiFi 論壇調查時,我就意外看到一個高熱度的帖子,樓主宣揚自己的飛秒時鐘可以極大改善音頻器材的聲音表現,只要 600 元就可以對標 60000 元的設備。為了宣傳這款飛秒時鐘的效果,樓主甚至引入了平行世界、時空錨等科幻術語,如果不是看到標題討論的是 HiFi,我肯定會誤以為樓主在研究時光機。

圖源:網絡

在我看來,聲音作為一種可量化的物理現象,其不應該是 " 難以捉摸 " 的,如果可以用更標準化的方式去測定,那么對于整個 HiFi 行業的發展應該會更加有利,至少能夠驅逐掉純粹以概念蒙騙消費者的低劣品牌和廠商。

HiFi 的未來在哪里?入耳式?頭戴式?還是最熱門的 TWS 耳機?面對這個問題,店長思考了不少時間,最終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HiFi 玩家說白了就是追求更好的音樂,未來可能是更好的材料和設計,也可能與設備完全無關"。

" 我舉個例子,索尼的 Walkman 是賣得最好的播放器,但是在很多老玩家眼中它并不‘ HiFi ’,因為索尼播放器內置不少特殊音效,可以讓聲音變得更有氛圍感,更滿足普通人對音樂的需求 ",店長提到的特殊音效,其實就是計算音頻技術的一種,通過特殊算法對聲音進行調整,讓聲音變得更好聽。

隨著處理器 AI 性能的發展,計算音頻技術出現了革新,在一些音樂軟件中,你或許已經注意到了個人定制音效的存在。前面提到過,每個人喜歡的聲音都是不同的,而索尼的特殊音效只能滿足主流人群的喜好,而且無法根據音樂的特點進行調整。

圖源:QQ 音樂

針對這個問題,一些音樂軟件開始利用 AI 計算,通過掃描用戶的耳廓形狀,結合用戶的聽音喜好,最后通過特殊算法生成一套個人音效,讓軟件播放的音樂能夠更符合用戶的喜好。

當然,算法并非萬能,受限于設備的物理參數限制,在不同的耳機上用戶依然會得到截然不同的聽感,所以個人認為 HiFi 廠商們并不會因為計算音頻技術的出現而消亡,反而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將 AI 算法與設備結合在一起打造出了的 "AI HiFi",或許才是適合大多數人的 HiFi。

分享到:
標簽:黃金時代 沒落 遠去 業界 音樂 HiFi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