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8 日消息,據中國信通院官微,在 9 月 23 日的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局第四研究組(簡稱 ITU-R SG4)全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牽頭制定的《5G 衛星無線電接口愿景、需求和評估方法》國際標準正式獲得通過,標志著我國在 5G 衛星通信國際標準化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在此基礎上,ITU 對外發布了通函,開始向全世界征求 5G 衛星的候選技術。根據目前的工作計劃,5G 衛星技術標準規范建議書將于 2025 年上半年發布。
中國信通院表示,為滿足 5G 時期的多樣化應用場景需求,《5G 衛星無線電接口愿景、需求和評估方法》 標準規定了 5G 衛星部分的三大應用場景 eMBB-s(增強移動寬帶)、mMTC-s(海量機器類通信)、HRC-s(高可靠通信)和三種終端類型,包括手持終端、物聯網終端和 VSAT 終端。相比于 4G 時期的衛星部分,5G 衛星的關鍵性能指標更加多元化,性能上也有了顯著提升。
此外,該標準還規定了評估候選技術的標準和方法,為制定 5G 衛星部分無線電接口的詳細規范建議指明了方向。針對 5G 衛星部分的十三項關鍵性能指標,該標準規定了對應的應用場景、測試環境、衛星系統配置、終端配置等內容。
據介紹,這項 5G 衛星國際標準由中國信通院牽頭設立,其中的愿景和技術指標等部分內容采納了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研究報告《基于 5G 的衛星通信系統研究》的相關內容,參與單位包括中信科移動、華為、中興、小米、中國衛通、移動、聯通、電信、紫光展銳、銀河航天、亞太衛星、金信諾、前沿探索、阿里巴巴、北京郵電大學等二十余家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
來源: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