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關村在線
蘋果 iPod Classic,不知是多少人學生時代超級向往的音樂播放器,在那個 MP3 播放器還在拼音質和價格的年代,其獨特的設計不僅將音樂帶入到潮流時代,高達幾十 GB 的容量更可以存放海量的高品質音樂,只是高昂的售價讓人望而卻步。
待到智能手機普及和在線音樂的流行,iPod 卻又結束了它的時代,如果你有 iPod 的情懷,現在幾百元即可在海鮮市場淘到一個。
雖然超大顆粒的屏幕表明它已經是個古董,但其外觀設計在今天也不顯過時,鋁合金前蓋 + 不銹鋼后蓋質感十分出色,觸摸滑動的轉盤操作也極為便利。由于 iPod Classic 采用機械硬盤作為存儲設備,加上又是一款隨身播放設備,因此年頭久了硬盤難免會有壞道出現,如果徹底損壞還會出現下面的錯誤。這次我們來整備一臺 iPod Classic,將硬盤替換成速度更快、性能更穩定的固態硬盤,讓它重新煥發活力。
01 超級費力的拆機
蘋果 iPod Classic 的設計可謂十分 " 變態 ",不僅外殼沒有一顆螺絲,內部更是用鋼制卡扣固定,即使拆手機用的撬棒等工具也無從下手,似乎就是一款一次性的產品。如果想要無痕拆機,就要下一番功夫,我們從塑料可樂瓶上剪裁下數條塑料片,用撬棒將前后蓋撬開一個小口后,逐個塞入塑料片并用力將不銹鋼后蓋的邊緣撐開。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后,終于將前后蓋分開,內部結構也暴露在我們面前。前蓋后部的帶有藍色海綿的就是一塊 1.8 寸超薄機械硬盤,而后蓋頂部則是一塊容量不大的鋰離子電池,建議大家改造的時候也將其一起換掉。另外,記得先取下電池的排線。
去掉海綿后即可看清硬盤標簽上的全部內容,右下角的 Logo 表明這是蘋果定制產品。這是一塊三星出品的型號為 HS081HA 的機械硬盤,容量為 80GB,轉速為 3200 轉 / 分,并配備 2MB 緩存。而 PATA 傳輸協議可見其年代的久遠。
接口為比較罕見的 ZIF,用扁排線與主板相連。不過如此稀罕而且古董的物件用來收藏應該還是有點意義的。
02 固態硬盤選品
固態硬盤有好幾種改裝方案,既有閃迪這種半高的 ZIF 固態硬盤成品,但目前能買到的都是二手貨。
也有 mSATA 固態硬盤轉 ZIF 接口轉接卡,搭配 mSATA 固態硬盤一起使用。
mSATA 的固態硬盤長這樣的,不過可選的很少,建議購買大品牌產品,避開雜牌產品,不僅品質沒有保障,據說耗電量比機械硬盤還高。
更有使用 TF 卡改裝的轉接板,而且竟然支持兩塊 TF 卡。
不過我們從海鮮市場淘來一樣好東西,這是三星早年生產的 ZIF 固態硬盤,型號為 MCBQ64GKMPQ,尺寸與 1.8 寸機械硬盤相當,但沒有外殼(看設計似乎也不配備外殼),因此需要做好固定和絕緣措施。接口旁邊還有 MASTER 和 SLAVE 跳線,這是 PATA 硬盤的 " 遺產 "。
從參數看,這塊三星固態硬盤容量為 64GB,支持 ATA5 UDMA66 傳輸模式,傳輸速度為 66.6MB/s,采用三星 ARM 架構的 S4LD178X01 主控芯片,可見三星的固態硬盤產品很早就處于領先的地位。除此之外,正面配備 8 顆 SLC 存儲顆粒 …… 說到 SLC 相信你們的眼睛都亮了吧?
背面同樣搭載 8 片 SLC 存儲顆粒,16 片組成 64GB 標稱容量。而索尼的 Logo 表明其來自索尼的首款搭載固態硬盤的筆記本電腦。
03 恢復系統
復原的過程要簡單得多,我們就略過了。更換固態硬盤第一次開機后 iPod Classic 會提示要恢復出廠設置,這時候就需要準備好數據線了。
連接電腦并打開 macOS 中的 Apple Music 或 Windows 中的 iTunes,就會出現檢測到這款 iPod 處于恢復模式。
點擊 " 好 " 即可執行 iPod Classic 的系統恢復,同時也將 iPod Classic 升級到最新版本的固件。
恢復完成后即可向 iPod Classic 中傳輸音樂了。雖然我們將其升級成固態硬盤,但由于固態硬盤 PATA 接口和 iPod Classic 本身 USB2.0 接口帶寬的限制,因此傳輸速度方面大家就不要想太多了。
經過實測,iPod Classic 在更換完固態硬盤以后,切歌的速度干凈利落,相對于原來的機械硬盤也更為省電一些,但最大的好處就是再也不用擔心晃動、磕碰和跌落造成硬盤損壞了。另外,iPod Classic 其實是支持無損播放的,搭配耳放依然是個非常不錯的播放器。如果嫌原有系統不好用還可以刷 Rockbox 固件,有想法的小伙伴趕緊動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