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智行者始終認為“自動駕駛應該是任意點到任意點的駕駛”。
智行者于2018年于行業內率先提出“重感知 輕地圖”的技術。
2015年后,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自動駕駛賽道風起。然而就在短短幾年間,自動駕駛就經歷了風口、低谷、失落等不同的狀態。然而,風起風落,自動駕駛的技術始終是其發展的核心。
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的自動駕駛企業之一,智行者留給行業的最大印象似乎是“低調”。但低調的智行者卻也是最堅定的自動駕駛技術創新者,也是自動駕駛商業化的先行者。
技術方面,智行者不僅實現了軟件+硬件+云端一體化的全棧技術自研,成為全能型自動駕駛技術供應商。同時,智行者團隊還不斷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及行業專識對技術發展及應用需求進行研判,實現超前的技術布局。
智行者始終認為“自動駕駛應該是任意點到任意點的駕駛”。但因為高精地圖覆蓋范圍、鮮度等問題始終阻礙著自動駕駛的運行范圍。因此,智行者于2018年于行業內率先提出“重感知 輕地圖”的技術。
“重感知 輕地圖” 是指不絕對依賴高精度地圖,在有高精度地圖時候當然可以應用,在沒有高精地圖存在的地方,系統構建實時高精地圖供車輛完成自動駕駛動作,以減輕自動駕駛對高精地圖的依賴。
“重感知 輕地圖”技術的關鍵在于實時建圖,其中要解決幾個重點問題:不同傳感器信息在空間上的融合,即將所有感知系統獲取的局部信息進行空間融合,以確定當前環境的全部信息(路面的語義信息);語義信息在線高精度矢量環境重建,即根據語義信息對當前環境進行“在線高精度矢量重建”,形成一張用這些矢量信息表達的局部地圖,將離散的感知信息結構化;在線高精矢量重建地圖定位架構,即對車輛進行定位;強交互時空聯合決策規劃,即根據他車軌跡模態和時空分布進行概率建模,同時充分考慮自車未來各種可能行為對他車的潛在影響,將決策問題變為他車與自車行為的聯合優化問題,從而表現出與環境車輛的主動交互,同時保障車輛舒適性。
早在2018年,智行者便將“重感知 輕地圖”技術應用于特種領域。智行者CEO張德兆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到,在森林、叢林等復雜越野條件下,已經沒有“路”的概念了,因此,特種車輛在應對這種場景時不需要依賴預先繪制的高精地圖,才能真正實現自主的無人駕駛。“重感知 輕地圖”技術不僅滿足了自動駕駛技術在特種領域的應用需求,也伴隨智行者多款無人特種車的規模化落地應用不斷完善。
據悉,在智行者近期發布的全新L2+高級輔助駕駛系統H-INP中也采用了“重感知 輕地圖”技術。這也標志著智行者多場景落地戰略下,各場景之間的技術協同效應不斷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