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指北(ID:hlwzhibei),作者:指北BB組 恰同學,授權轉載發布。
B站和網易云的不斷出圈,正在重新證明社區的價值和重要性。
所以在今年 7 月份,當QQ音樂10. 0 版本更新之后,我們發現它最大的變化就是增加了自己的音樂社區——撲通,并且還將入口放到了底部菜單的邊欄,給了最強的曝光支持。
顯然,從網易云音樂依靠社區出圈走到今天,QQ音樂也終于開始了社區戰略的跟進,并且一開始就將社區氛圍的打造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那么,音樂社區究竟在音樂產品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而作為QQ音樂發力社區的撲通,又能為QQ音樂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版權之后的在線音樂
我們都知道,從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布“最嚴版權令”開始,版權的歸屬就成為在線音樂平臺攻守拉鋸的主要防線。
而在這場延續多年的版權之爭中,QQ音樂也憑借其在版權方面的獨家壟斷獲得了先發優勢。但近年來,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演變,版權之爭開始呈現出新的態勢。
8 月 11 日,網易云音樂、騰訊音樂相繼官宣與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達成合作。
作為 20 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集團,環球音樂旗下擁有Taylor Swift、Justin Bieber、Katy Perry、張學友、陳奕迅、孫燕姿、張惠妹、鄧麗君、張國榮、王菲等眾多國內外旗幟性音樂人的曲庫授權。
同樣在今年,網易云音樂還先后與華納版權、滾石唱片、吉卜力工作室、少城時代等達成合作,并拿下《聲臨其境》第三季、《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嗨唱轉起來》等熱門綜藝音樂版權。
而在音樂流媒體平臺之外,今年 3 月,阿里旗下的天貓精靈宣布與太合、滾石等達成合作;同時,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也相繼拿下索尼音樂、周杰倫等杰威爾旗下歌手的音樂版權。
顯然,隨著眾多音樂產品獲得更多版權,QQ音樂的獨家優勢被逐漸打破。在未來,交織融合的版權歸屬或將成為新的發展常態。
另一方面,隨著Z世代的崛起,更豐富的音樂體驗和情感表達成為新的訴求。與之對應,版權帶來的加成效果也隨之呈現出邊際遞減的效應,單純音樂版權不再成為用戶選擇音樂平臺的唯一標準。
所以當有媒體提出“版權不再是護城河,音樂產業走向下一座分水嶺”的時候,與其說是“贏者恒贏的局勢不變”,不如說是在后版權時代順應發展的必然。
顯然,在版權變革的未來,擁有更豐富交互體驗的音樂社區將成為在線音樂發展的重要方向,而這也是為什么QQ音樂在 7 月的10. 0 版本中上線撲通社區的原因。
畢竟,由于既有的版權優勢,長期以來QQ音樂就一直致力于“版權+音樂播放器”的模式,從而導致了QQ音樂在UI設計、產品及用戶體驗等方面的忽略,更別提個性化推薦這些后來跟進網易云音樂的產品改進了。
而如今,當QQ音樂開始發力社區,顯然也是因為意識到了自身在這方面的不足,從而及時調整戰略方向的原因。
音樂的社區文化
在網絡平臺的討論中,當話題涉及音樂社區的時候,許多網友往往會流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情。在他們看來,音樂軟件就應該做好一個音樂軟件的本分,不應該做評論、視頻等“花里胡哨”的東西。
但事實上,這樣的觀點至少忽略了兩個關鍵的問題。其一是用戶對于音樂體驗多樣性需求;其二是在線音樂的行業現狀以及平臺需要盈利的事實。
所以,在網易云音樂之外,早在 2017 年,國內各大主流在線音樂平臺就已經紛紛開始布局社區。這其中,蝦米音樂在 2018 年推出了趴間,主打DJ角色扮演和事實互動;唱鴨在 2019 年推出話題廣場和話題榜等社區向模塊,主打創作和短音樂;同時酷狗音樂也推出了音樂速配、首唱會等功能,主打互動與交友。
而到了 2020 年 7 月,QQ音樂推出撲通社區,主打尋找同好、互動交流、追星等功能,加入到音樂社區的競爭中來。
那么,為什么所有的在線音樂產品都要做社區呢?
一方面,從 2013 年網易云音樂上線以來,在市場份額被老玩家瓜分,版權沒有任何優勢的情況下依靠優質的社區內容突圍而出,并逐漸躋身在線音樂第一梯隊。而在 2019 年,B站依靠二次元社區文化破圈,一躍成為國內最受關注的新興互聯網企業之一。珠玉在前,通過優質社區為企業發展帶來的驅動力為企業增長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就產品來說,音樂社區作為音樂播放器工具屬性的衍生,就像「音樂先生」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一樣,音樂社區不但能夠為音樂用戶打造了討論、分享、同好交流的陣地,同時也為平臺的使用時長、商業變現提供了保證。
而且,社區的本質是交流,而交流的核心是情感的表達,而音樂天生具有情感表達與共鳴的優勢,所以,從音樂到社區,就有了自然衍生的理由。
同時,從企業角度來看,平臺盈利如果僅僅依靠版權和播放,那么在線音樂幾乎就賺不了什么錢。
據騰訊音樂 2020 年Q2 財報顯示,在線音樂付費用戶 4710 萬,在線音樂ARPPU為9. 3 元,也就是說,擁有包括QQ音樂、酷狗、酷我等眾多音樂產品的騰訊音樂在線音樂付費方面,收入也僅僅4. 38 億元。
此外,據中國傳媒大學在 2019 年發布的中國音樂人報告數據,近半數非學生音樂人的稅前月收入在 2000 元以下,有四分之一的音樂人稅前月收入維 持在 2000-4999 元的水平,月收入能達到 8000- 1 萬元的僅占 5.89%,而月收入能達到 1 萬 元以上的則只有9.3%。
可以看見,在當前用戶付費意識不足的情況下,音樂人和音樂平臺都在這條路上走得十分艱難。因此,探索更豐富的音樂交互體驗,讓更多優質音樂能夠出圈成為在線音樂發展的必然選擇。而音樂社區的建立,不僅能夠讓音樂人擁有更多的曝光機會,也同樣讓在線音樂擁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但另一方面, 2020 年才上線社區的qq音樂卻已經在事實上錯失先機。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撲通社區能夠為qq音樂扳后發先至,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嗎?
QQ音樂和撲通社區
事實上,從目前的QQ音樂的社區產品來看,QQ音樂從資源型產品轉型社區其實并不順利,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QQ音樂在社區文化塑造方面基因的缺乏。
從過往成功的社區案例來看,一個優質社區的往往需要具備這樣幾個要素,即人、內容和文化。這其中,社區最重要的是人,人創造內容形成文化,文化又反過來塑造人,規范內容。
在這一點上,知乎早期有像雷軍、李開復等互聯網第一批大V,奠定了知乎早期的社區文化基礎;B站從動漫和番劇起家,吸引了第一批擁有豐富創作欲望的UP主,并由此給B站打上了二次元、優質視頻內容的標簽。
而作為QQ音樂的同行,網易云音樂由于早期版權的不足,因此大力培養獨立音樂人,期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滿足版權自給自足的愿望。也正是這個原因,讓網易云音樂在早期積累了一大批獨立音樂人,他們就像B站的早期up主,在保證社區足夠的PGC內容輸出的同時,也在慢慢的塑造著這個社區的文化。
而與以往專注于社區文化的道路不同,QQ音樂在社區方面采用的是一貫的明星愛豆打榜策略,并試圖通過明星帶粉絲的方式實現社區活躍。在撲通社區中,qq音樂為每個入駐明星設置有撲通房間,并在房間里設置有應援區,明星、音樂人會在不定的時間通過文字或語音的形式空降。
這種方式或許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粉絲完成社區的活躍目標,但卻也在事實上形成了用戶與用戶之間交流的壁壘。由于互相喜歡的愛豆不同,圈子在形成的同時也在相互獨立,所以在這樣的氛圍背景下,社區很難形成人人可以相互交流的文化基礎。
因此,現在的撲通更像是豆瓣小組+微博超話的組合,走的仍然是飯圈的那條路,想的仍然是流量明星粉絲的錢包。
這就像2019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粉絲投票一樣,普通用戶一天只能投 4 票,綠鉆用戶一天能投 8 票,在投票界面原價充值月卡可獲得 150 票、年卡可獲得 2700 票。月卡購買 12 張以上票數還可以乘1. 5 倍的邏輯一樣。跟微博明星超話異曲同工。
因此,整體來看,撲通社區并不是一個音樂社區,它反而更像是一個為飯圈量身打造的粉絲應援平臺。而這樣的方式,似乎也注定了撲通社區難以承擔起通過社區內容帶動平臺發展的重任,最終撲通落水,濺不起一點后浪的水花。
尾言
當中國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流量紅利見頂,市場進入存量階段,許多企業也都走進了增長的瓶頸。
如今的音樂平臺也是如此,在存量競爭的時代,音樂平臺所爭取的不是新的用戶,而是那些在不同平臺聽歌,并最終愿意回到社區分享、表達的用戶。這就像我們會去不同的電影院看不同的電影,但我們最終都會選擇去豆瓣打分和討論一樣。
雖然不同的社區有不同的氛圍,但社區所表現出來的文化認同、融合與交流分享的基礎是不變的。而所謂的社區文化,其實是在產品的一個既定方向上,由用戶自發形成的內容,
所以,社區或許并不是一個人人能做的活兒,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刻意的去模仿,打造,反而會成為自身的一種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