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奔勞,周末on call,當996成為年輕一代的新標簽,疲憊的身體和困惑的靈魂卻在慢慢侵蝕著生活的內核。
誠然,美食能快充,旅游能補血,剁手能治愈,但效果轉瞬即逝,如何維系身心的蓬勃以應對快節奏、高強度的生活,是都市人的每日難題。
作為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瑜伽成了許多人緩解焦慮、釋放壓力的“良藥”。小小瑜伽墊上的一方空間,就像一片可隨意撐開的能量罩,在那里,你得以舒展,在沉靜中釋放壓力。
(圖:每日瑜伽廈門校區學員)
瑜伽運動的“全球熱潮”
眾所周知,瑜伽的發源地在印度,但真正推動瑜伽實現全球普及的一個關鍵力量可能會讓你大呼意外——一群來自硅谷的企業家。其中最知名的代表當屬蘋果創始人喬布斯。
由帕拉宏撒·尤迦南達撰寫的《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曾是喬布斯生前最為推崇的書籍之一。沃爾特•艾薩克森在《史蒂夫•喬布斯傳》中寫道,“最初閱讀此書時,喬布斯還是一位少年,這促發了他前往印度訪圣的因緣,隨后的歲月里常讀常新。”
瑜伽者通過瑜伽冥想來把控思維、控制情緒、感受自我、傾聽內心。在企業家群體的推進下,瑜伽從硅谷輻射向更廣闊的地域和階層。消費需求推動了瑜伽行業的發展,從業人員迅速增加,也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繁榮,瑜伽開始掀起全球熱潮。
這股“全球熱”帶動了民間協會和組織的興旺。美國甚至成立了“北美瑜伽協會”,用于制定標準和給予辦學機構權威認證,進而鞏固了瑜伽的標準化。
據北美瑜伽協會統計,海外北美地區2012年選擇瑜伽運動的人數占總人口的10%,之后每年以環比10%左右的增速增長。在中國,雖然瑜伽的發展時間并不長,但發展同樣炙熱。據艾瑞在2019年底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瑜伽市場規模達322.1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467.6億元。百億市場之下,瑜伽運動的潛力亟待進一步激發。
健身“新優選”
在中國,一家成立八年的創業公司正在成長為瑜伽行業的領軍力量。它就是在全球坐擁5000萬注冊用戶的每日瑜伽。
作為一家綜合瑜伽服務平臺,每日瑜伽同時擁有線上課程、瑜伽電商、垂直社群和線下業務。乘著時代大勢,每日瑜伽連續斬獲3輪融資,最近一輪融資完成于2018年,融資額6000萬人民幣。
2020年每日瑜伽更是逆勢增長,業績翻番。目前,每日瑜伽全球注冊用戶數突破5000萬,覆蓋國內400多個城市,全球212個國家。走過八年的每日瑜伽已經實現線上線下同時盈利。
這項成就尤為難得。事實上,業界一些用戶過億的運動類APP也在艱難地謀求盈利。每日瑜伽能夠實現盈利的關鍵在于團隊對“用戶”和“產品”的重視。在每日瑜伽創始人兼CEO李祖鵬看來,多年以來的“產品打磨”和“用戶積累”,練就了每日瑜伽的“核心競爭力”。
(圖:每日瑜伽創始人兼CEO李祖鵬)
瑜伽是一項技術含量頗高的運動,這就決定了“小白”和“資深”用戶之間的需求差異巨大,而對于擁有龐大用戶量的每日瑜伽來說,用戶需求的差異性更加突出。因此,課程必須足夠豐富多樣,而數量則是判斷課程多樣性的重要指標。
目前,每日瑜伽中的課程數量已超過5000套,涵蓋基礎瑜伽課程、減脂塑形、理療滋養、正念冥想、產后修復等全面的專業化課程體系?,F有課程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瑜伽愛好者的需求,但每日瑜伽在產品差異化上的追求并未止步于此。
針對更加高端和精細化的需求,每日瑜伽邀請國內外瑜伽名師和瑜伽圈內“明星人物”獨家授權,以“量身打造”的形式提供定制化課程,并通過老師在線指導、課程直播等形式,完成與用戶的線上互動,增強參與感和體驗感。
除了發力線上,每日瑜伽還建立了線下教學培訓中心——每日瑜伽學院,分別位于北京和西安兩地,近期,每日瑜伽學院廈門校區也已對外開放,廈門校區邊玩邊學的學習模式吸引了大批瑜伽愛好者報名,現已進入課程交付階段。
除了線上線下瑜伽課程教學,每日瑜伽于2016年增設了瑜伽電商板塊,開始做瑜伽服、瑜伽墊和瑜伽輔具等品牌自營產品。
更重要的是,瑜伽與心理、禪學、靜修、冥想有著很好的結合,使得瑜伽有了更加廣泛的用戶土壤和更加蓬勃的發展前景。
每日瑜伽“由外至內”的戰略打法
2012年,每日瑜伽創始人兼CEO李祖鵬在西安啟動項目。中科院背景的李祖鵬有著多年海外項目實操經驗,他發現海外健身類應用大多以跑步、計步、血壓監測、體重監測等小型產品或個人鍛煉應用為主,并沒有和瑜伽相關的線上應用。經過對全球瑜伽市場的精細化調研之后,李祖鵬和團隊發現:全球范圍內瑜伽運動需求的增長潛力巨大。于是,他將“互聯網+瑜伽”作為了公司的發展方向。
相比傳統的商業考量,每日瑜伽最先落子海外市場,從北美、歐洲等海外市場做起,然后再擴展至馬來西亞、南美等地區,并回到中國市場。
由海外至國內的市場擴張模式,在中國互聯網商業史上是相對少見的。畢竟海外市場的用戶習慣和國內的用戶習慣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國頭部互聯網公司曾幾度出海均以失敗告終,就連BAT也不例外。
李祖鵬表示:“ ‘由外至內’的戰略打法并不簡單,除了要求團隊的實力足夠強大,需要有相關海外項目實操經驗之外,它的難點更在于,后期如果想回到國內發展,需要做到兼顧內外市場運營,而要做好這一點并不容易。”
而好處是,這樣的戰略選擇,奠定了每日瑜伽日后回國后具有“降維打擊”的優勢。
首先,瑜伽是一種非常標準化的健身方式,可復制性很強,一旦每日瑜伽在中高端市場中摸索出了一套方法之后,再進入到下沉市場就變得相對容易。
“就像是先學會了跑再來學走,這時候學走就容易多了”,李祖鵬表示。
其次,海外中高端市場的付費意向更高。數據顯示,歐美國家的醫療健康和教育這兩項支出占據家庭總支出一半以上,因此李祖鵬判斷,在海內外同時布局的情況下,每日瑜伽在國外受到的阻力可能相對更小,后來的數據也證明了他的想法。
用李祖鵬的話來說:“這或許就叫做天時吧,適當的時機適當的選擇,才會有勢如破竹的感覺。”
回顧每日瑜伽從2012年成立之后8年以來的歷程,李祖鵬將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2012-2016年為海外支撐國內業務,國內外同時發展階段;2017-2019年上半年為國內付費發展階段;2019年下半年至今為線上線下融合階段。
每個階段的主要發展情況如下:
■2012-2013年,每日瑜伽從二線城市起步,主打中高端市場,受限于起始資源的限制,相對艱難;
■2014年在年營業額僅20-30萬(美元)左右的時候,每日瑜伽提出100-200萬(美元)的目標,起初團隊是沒有多少信心的,直到2016年,真的實現了這個目標,團隊士氣大漲;
■2014-2016年,每日瑜伽平臺上的課程內容及簽約教練數量不斷增長,用戶也開始從“了解”轉變為“付費”;
■2016-2018年,每日瑜伽用戶的練習深度和目標開始改變,從原來的只是感興趣練練,開始轉變為要變美、健康、塑形、以及產后恢復(此時還是以年輕女性用戶為主);
■2018-2020年,每日瑜伽用戶開始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男性用戶顯著上升,過去海外的男性用戶大約占總人數的40%,而國內只有不到5%,現在國內男性用戶開始上升到10%左右,此外,兒童和老年人的用戶比例也開始增長;
所以2016-2018年其實是每日瑜伽的一個轉折點,即用戶屬性發生了轉變。
李祖鵬告訴記者:“用戶屬性的轉變不僅僅是新增用戶具有很強的‘深度練習’的意愿,更多的是平臺的老用戶也開始發生了轉變,然后在2016-2018年期間集中爆發,幾乎達到不推廣也會自然增長的地步。”
每日瑜伽的另外一個發展節點是2020年與Now冥想的戰略合作。冥想作為瑜伽最珍貴的技法之一,和瑜伽有著緊密的關系,李祖鵬本人也是冥想的忠實愛好者。
在每日瑜伽發展早期,李祖鵬就設想過要把“冥想”作為一大課程類目加入進來,但冥想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性學科,選擇失誤可能會對每日瑜伽的課程質量產生重要影響,這時候,合作伙伴的選擇顯得尤為關鍵。李祖鵬選擇合作伙伴的標準是:第一,需是冥想領域的佼佼者,根基要牢固;第二,要有自身完善的課程內容體系,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和推敲;第三,口碑要好。幾經篩選,李祖鵬確定了Now冥想。
如何在Now冥想的課程引入每日瑜伽后,形成1+1>2的效果,雙方經過了反復的打磨。這不僅要求課程本身足夠優質,而且需要恰如其分地融入既有的內容體系。
最終敲定的正念冥想專區涵蓋了改善睡眠、減壓放松、情緒管理、專注力提升、幸福感提升五大計劃課程及散客內容,這些內容已經伴隨每日瑜伽8.0版本同步上線。
正念冥想專區的設立僅僅是兩家企業合作的開始。據李祖鵬介紹,未來雙方還將在課程研發、品牌營銷、IP傳播、電商及線上線下活動等方面展開深度戰略合作,充分發揮 “平臺+內容”的聚合效應,共同推進瑜伽和正念冥想的大眾普及率。
(圖:每日瑜伽正念冥想專區)
增長與夢想
2020年新冠疫情突襲,人們被迫宅在家中數月,對健康的空前重視,也給瑜伽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彼時全民直播帶貨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眾多平臺因及時轉型“直播帶貨”,實現了逆勢增長。每日瑜伽同樣在疫情期間推出了免費線上瑜伽課和直播公益課,同時與眾多品牌進行瑜伽健身公益聯動,此舉令平臺日活實現了2到3倍的增長,用戶平均使用時長隨之增長2到3倍,平臺付費率也實現了新高。
疫情帶來的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也對企業線上培訓模式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每日瑜伽對產品進行了全新迭代,在公司8周年之際推出了App8.0版本,開辟正念冥想板塊,增設徽章功能和更多獎勵機制,同時推出各項周年慶優惠活動。
每日瑜伽的新版本力推四項組合拳:以內容驅動,用冥想+瑜伽的好內容吸引和留住用戶;以直播為主戰場,撬動用戶增長;設立徽章、等級激勵制度,提高用戶的留存率;上線8周年慶優惠折扣活動,進一步刺激用戶的裂變。
雖然增長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但增長之外,“每日瑜伽更希望持續貢獻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將這項有益的運動和文化帶向更廣闊的群體”,李祖鵬表示:“每日瑜伽會一如既往地運用科技和創新讓這項古老的運動煥發持久的活力,讓更多人獲得人生修行路上清空、自省、探索與自給的能力,成就健康而昂揚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