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動作引人注目
- 電商業務“瘸腿”
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鋅財經(ID:xincaijing),作者:謝舒怡,授權轉載發布。
與創始人黃光裕 6 月假釋出獄后未公開露面的低調畫風不同,國美近期動作頻頻,很是高調。先是在本月 10 號聯合京東宣布啟動 300 億元聯合采購計劃,后在 13 號宣布成立國美線上平臺公司,由原百度公司總裁向海龍擔任CEO一職。
再加上此前國美與京東拼多多合作,可以看出這家落后電商大勢太久的家電零售企業正在奮起直追。
系列動作引人注目
向海龍此前在百度任職 15 年,長期掌握百度核心的搜索引擎業務,憑借強有力的銷售能力在廣告營收、競價排行等流量變現業務上做得風生水起,一度被稱為百度的“二把手”。
據知情人士透露,向海龍離開百度后就加入了國美,只是一直未對外公布。根據內部信,向海龍將全面負責線上平臺工作,主導線上化改革。引入向海龍或為國美乏力的線上業務注入一劑強心針。
國美對于推動線上業務的急切心情還顯示在今年與拼多多、京東的高調合作中。
今年三月,國美在京東平臺設立官方旗艦店。四月,拼多多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 2 億美元可轉債。一月后,京東以同樣的方式認購了 1 億美元。三家聯手形成了3C家電行業內的泛騰訊系,與阿里、蘇寧的泛阿里系相對。
而前幾天國美零售與京東集團官宣的聯合采購計劃規模達 300 億元,在零售額規模超 3000 億元的家電市場內占比約十分之一。
有了拼多多的流量和京東的采購、物流及營銷優勢的加持,國美在線上業務板塊自信更足,截至目前也確實看到了部分明顯的效果。
數據顯示,入駐京東后,國美官方旗艦店 5 月銷售額環比增長超 10 倍,其在京東和拼多多的GMV預期也將迎來超百倍的大幅增長。
在今年 7 月京東自營入駐國美后,為其擴充了多達兩萬個百貨、快消類高頻SKU,為國美線上直播帶貨提供支持。據悉,借助直播業務,國美業績同比下滑收窄至16%。
但值得指出的是,向海龍的拿手絕活為營銷與廣告銷售,是否與電商零售業務契合還很難說。同時京東、拼多多的加持能否為國美線上業務帶來實質意義上的飛躍也值得打上一個問號。
因為在家電零售行業的市場競爭中,國美早已被蘇寧、京東、天貓擠在后頭。面對電商業務,國美已經“瘸腿”很久了。
電商業務“瘸腿”
對比蘇寧、京東,國美在市場份額和營收方面都不盡如人意。
報告顯示, 2020 年上半年,蘇寧易購在家電市場的銷售額占比高至23.9%,京東、天貓分別以17.2%和10.3%市場份額位列其后,至于年齡最長的國美則以5.2%的占比居末位。
圖源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
數據顯示,自 2017 年來,國美零售營收持續下滑,連續三年累積虧損 80 億元。 2019 年國美零售營收為594. 82 億元,然而去年蘇寧的營收達2703. 15 億元,取得110. 16 億元的凈利潤,京東則實現了高達 5769 億元的營收。
懸殊的差距歸根結底是由于國美在電商領域的后知后覺。
2020 年上半年全國家電線上市場規模達1523. 5 億元,占比達45.3%。而線下零售額則實現了30.6%的負增長,市場占比萎縮至54.7%。
據最新榜單顯示,在線上銷售方面,國美不僅落后于京東和蘇寧易購,排名還在唯品會、美的、匯通達和小米之后。
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自十年前電商嘗試以失敗告終后,國美就如同班級里的后進生,已經缺課很久了。
2010 年國美以 6000 萬元的價格收購了電商平臺庫巴網,定下 2014 年前實現15%網購份額的目標,并在 2012 年重組業務設立“國美在線”(后更名為“國美”)。
圖源天眼查APP
但事與愿違,國美不僅在 2012 年與京東、蘇寧、天貓和當當的價格戰中失利,還在當年出現首次虧損,數額超 5 億元。約 44 億的電商營收在總營收中占比不到10%,卻有高達15%至20%的虧損率。
定下的宏偉目標自然也沒有達成,直至 2013 年,國美的線上業務在電商行業中占比也只有2%,全年銷售額尚不及天貓雙十一一天的數據。
國美前員工曾透露,公司電商業務的虧損常年超過整體盈利,陷入“做就是虧錢,不做就跟不上”的尷尬境地。
國美急切補課電商業務的心情不難理解,但是面對已經形成紅海的電商競爭市場,想要奮起直追的國美已經缺課太久了。向海龍的加入、京東拼多多的加持,是否能讓國美線上業務扶搖直上,暫時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