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假期剛過,全國又迎來了新一輪降溫,長袖、外套已經成為出門標配。瑟瑟發抖的寒風中,不僅騎行者們需要穿戴好全副武裝,就連兩輪電動車蓄電池似乎也鬧起“小脾氣”。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吐槽“原來能騎40公里的車,現在只能騎30公里”。
事實上,低溫環境下電動車續航能力下降是一個自然現象。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于:1.鉛酸電池/鋰電池的各種活性物質產生反應效率降低,從而導致電池充放電的化學反應變慢。而電池運作原理,就是不斷地由“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因此,變慢的反應,會降低電池性能,表現出來就是蓄電不足,續航下降。
2.長期虧電、過充等不健康使用方式造成的電池老化。
3.電池本身存在質量問題。
對于普通騎行者來說,天冷時適當延長車輛電池的“浮充”時間(但不可超過1小時),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虛電問題。但是對于高度依賴電動車出行的騎手、外賣員等新就業群體而言,長距離騎行本就是工作需要,續航能力的長短直接影響著送單效率和收入高低。降溫天氣正是訂單需求旺盛之際,為了更長遠的騎行里程,每年秋冬季關于電動車續航能力的保衛戰都會悄然登場。
與往年私自改裝車輛、違規增加電池的常規操作不同,今年在杭州、無錫、昆明等地的騎手小哥們大多選擇了補能更安全、快速的換電模式,充分利用智能換電柜高能、便捷、自動化的優勢和特點,直接告別充電煩惱,順路換電、一換就GO,從根源上徹底解決了“里程焦慮”。
據業內人士透露,終端配送和頻繁出行行業從業人員對電動車“續航之困”由來已久。即便是專為跑單設計、搭配了大容量鋰電池的商用兩輪車,充滿一次電也需要 6 小時,以續航 80 公里計算,很難支撐騎手一天的業務量。有數據顯示,外賣員送 30 單外賣,大概需要跑 100 公里。
“有很多外賣小哥說,有時跑完午餐,下午就得給車子充電,晚餐再跑。”為了不錯過晚餐的高峰期,不少外賣員只能放棄上班族叫下午茶外賣的小高峰,“至于跑下午茶訂單的外賣員,往往又會錯過宵夜的小高峰。”
直到智能換電模式的出現,才真正實現了365*24全天候不間斷安全補能。以國內兩輪電動車換電產業的領航者愛換換能源有限公司打造的“換換智能換電生態系統”為例,換換基于全球領先的智慧能源平臺Gogoro Network的技術賦能,集智能電池研發、儲能系統、智能換電站和充放電安全監測SaaS平臺于一體,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化技術貫穿于換電站終端和用戶終端,構成了智能換電2.0多能協同的物聯生態系統。
只需打開換換小程序或APP,用戶就可迅速查看附近的換電站,無需再滿大街找充電設備。整個換電過程也簡單易上手,幾步操作就能讓電動車滿血復活,智能換電僅需一分鐘。
在充放電管理上,換換還做到了對每個電池內所有電芯進行即時監控,為每一顆電池都安裝上了25個智慧感應器,當車輛需要保養或零部件出狀況時,相應問題便可以在換電站的屏幕上及時顯示,全方位保護電池,讓每一位騎行人都能有更聰明、更安全、更持久的出行體驗。
秋冬季到來,為進一步發揮“數字惠民”,賦能更多行業用戶的無憂騎行,換換在安時(Ah)用量(電量計量單位)的科學計費模式的基礎上,針對不同人群推出了相應資費套餐;對于騎手等長距離騎行群體,換換個性化套餐直接消費封頂。騎得少繳費少,騎得多有消費封頂,騎行越久越省錢。針對“新就業”人群,換換還有相應扶持政策,幫助該群體輕裝上陣,輕松賺錢。
同時,換換還建立了大客戶發展服務體系,從規模戰略轉向做深價值,專注行業出行場景,以更加開放、務實的互惠合作,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車—電—網”智慧補能服務。客戶可自選純電/車電/暢騎等不同合作模式,純電/車電模式按天計費,無換電不收費;暢騎模式一鍵包月,管理更加省心。不同模式均可支持騎手外送、防疫出行、政企巡邏、上門服務等在內的多樣化城市出行場景。
目前,換換已在杭州、昆明、無錫等城市落地運營了超過250座智能換電站,并與雅迪、小米之光、哈里威等兩輪電動車品牌達成量產合作,提供車電一體式整體解決方案。換換正以“換換智慧”打造安全、便捷、高能的智能換電標準,并將推動整個行業專業服務體系的構建升級,賦能更多電動自行車廠商、B端和C端客戶,實現合作共贏的良好生態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