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印室的故事
- 另類的“老三”
- “感覺做到頭了”
- “工匠精神不是一輩子只做一個產品”
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天下網商(ID:txws_txws),作者:李丹超,授權轉載發布。
樓仲平 14 歲輟學,至今不會提筆寫字,但幾乎閱遍西方經濟學和管理學名著。他看書有個習慣,如果覺得特別重要的內容畫三個圈,次重要畫兩個圈,重要的畫一個圈。
樓仲平今年 56 歲了,成了“吸管大王”。他創立的“雙童吸管”擁有全球50%吸管專利,成為全球老三。靠每根利潤不足一厘錢的吸管,年銷售額兩億元左右。
在樓仲平和吸管相互成就的第 26 年,一紙“限塑令”打破了既定的默契——到 2020 年年底,全國范圍餐飲行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這是個聽上去讓行業地震的消息。
究竟“限塑令”會對行業產生哪些影響?樓仲平是其中最有話語權的人物之一。 8 月 3 日,浙江義烏北苑路 378 號“雙童”總部,我見到了樓仲平。
他穿一件白色T恤,語速很快、思維反應極為敏捷。最近他很忙,忙著監督新廠區的裝修進度和制作演講PPT。兩天前他剛開了“雙童”的全員大會,主題是“向死而生”。
復印室的故事
電視劇《雞毛飛上天》里“雞毛”的角色,是很多義烏商人的寫照,從搖著撥浪鼓、挑著貨郎擔到創立自己的商業帝國,他們勤勉又敢于嘗試,其中就包括樓仲平。
1995 年的一天,樓仲平站在一個復印室里,復印了一個圖案、想了三個名字,還盯上了一臺電腦。這三樣東西,幾乎決定了接下來 26 年樓仲平和“雙童”的成長軌跡。
那是樓仲平生產吸管的第三年。兩年前,他花費 5 萬塊錢買了兩臺二手吸管制造機器,在義烏自產自銷;一年之后,義烏做吸管的工廠數量增長了 10 倍。樓仲平不得不思考出路所在。
有一天,樓仲平對吸管上印刷的“兩個兒童”的圖案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個幾乎所有中國吸管廠家都會使用的圖案。他花了三百塊,跑去義烏工商部門查詢后確認,這個圖案還沒被人注冊商標。于是,樓仲平又跑到復印社復印了圖案,想了三個備用名字,最終花費兩千塊錢把這個圖案注冊成了自己的商標。這便是“雙童”品牌的由來。
一根普通的吸管利潤只有0. 0008 元,給利潤不足一厘錢的吸管注冊商標和品牌,在現在看來仍是件稀罕事。若干年之后,“雙童”吸管年銷售額兩億元左右,成為行業第一大品牌。再回憶這件事,樓仲平笑說,“這是撿來的中國馳名商標”。
復印社的故事里,還有一臺電腦。那天,工作人員在電腦上修圖,樓仲平盯著看了許久,那是他第一次看到電腦、鼠標和鍵盤的神奇。
回去之后,樓仲平購買了一臺電腦,學習打字上網。他不會寫字,只會打字,互聯網帶他認識了一個新世界。
另類的“老三”
“從規模上來講,我們現在應該是全球老三。”“雙童”從 2005 年開始砍掉了一部分低端市場,這是樓仲平提出的“錯位競爭”——獨特性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和老大老二不同的,不只“雙童”是唯一做自己品牌的吸管企業,更在于工廠的布局和管理方法。樓仲平說:“你在我這里看到的,一定是科學。”
接觸了互聯網的樓仲平,很快注冊了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就是一個靜態的黃頁,結果有位日本客商通過上面的地址找過來了,而他改變了我和‘雙童’。”
這位日本朋友,不僅幫樓仲平開拓了日本市場,還帶著他走訪了 100 多個日本中小企業。那時的樓仲平發出感嘆:原來工廠可以這么漂亮、這么環保。他為此自學PS、建模,畫了 1300 份圖紙,這才有了“雙童”至今仍令人稱道的廠區布局。
雨水收集、污水處理、垃圾分揀,這些在現在看來如果尋常的設置,出現在 2003 年樓仲平畫的這張工廠設計圖紙上。樓仲平不僅帶回了日本工廠的環保理念,還有日本員工的精細自覺。如果你有機會在“雙童”的食堂吃一頓午飯,會發現每位員工吃完以后都會整齊有序地回收碗筷、擦拭桌面。
樓仲平說,他的生活很簡單,因此有充分的時間去閱讀。創業前他只讀到小學,大部分時候只能用看書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認知, 2000 年前后讀完了浙江大學的管理學課程,被德魯克的管理理論所影響,加上這位日本朋友,讓他堅定地給“雙童”引入了西方主流的科學管理。
2003 年,放棄特大客戶; 2004 年,放棄低端競爭; 2010 年,明確了有血緣關系的人不得進入“雙童”管理層; 2011 年,把子女不接班寫到經營哲學中去。“屢退屢轉、屢轉屢升,這樣一點點建構起別人眼中的‘另類老三’。”
“以小博大”是“雙童”的座右銘。 2005 年,樓仲平決定專注一根吸管,意在用博大的胸懷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樓仲平商業性格的養成,并非朝夕之間。
他 14 歲輟學,挑著貨郎擔走南闖北討生活,前十多年干了二十幾個行當,這段經歷于他,更多的是培養了商業嗅覺和堅強體魄。
后來他開始專注吸管,第一個賦予了吸管以品牌,并將吸管的使用功能和場景開發到極致,這些商業打法則大部分依賴于樓仲平大量的閱讀和學習后形成的邏輯思辨能力。
“感覺做到頭了”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提出過一個概念“向死而生”,意在通過對“死”的感悟來激發人們內在的生命活力。
這四個字,從 2019 年 8 月 16 日開始,頻繁地出現在樓仲平的公司內部演講稿中。樓仲平又一次在“雙童”發起了改革。
這個已經在“雙童”延續了一年的“關鍵詞”,并不是因為工廠遭遇了經營困境:在損失一半歐盟訂單和40%日本訂單的情況下,“雙童”今年的產能不降反升。
那究竟是什么讓樓仲平必須要“大聲疾呼”?
“雙童”今年 26 歲,前 20 年一路高歌猛進,沒有貸款,利潤率保持在10%以上,年產 7000 多噸,年銷售額穩定在兩億左右。這個無比穩定的配置引起樓仲平的警惕:任何企業在高利潤低競爭的環境下,就容易陷入舒適區。
“到 2019 年,真的感覺做到頭了。”
廠區有一個吸管博物館,里面陳列了“雙童”設計的 700 多種吸管,塑料、紙制、硅膠、不銹鋼、淀粉,孩童用的、情侶用的、派對用的,吸管的材質和功能被不斷拓寬,雙童還擁有全球三分之二吸管專利。
“想要什么樣的我都可以馬上給你生產。”在“雙童”的天貓旗艦店里,一根卡通吸管的售價大約在 1 塊 5 左右,利潤遠高于一次性塑料吸管;樓仲平 2000 年就在阿里 1688 上開了店,是平臺最資深的吸管廠家。
天貓和 1688 也成了樓仲平測試新品的實驗室,一般新產品先在天貓和 1688 上新,消費者和經銷商反響好,就大規模投入生產。可電商人才不好找,即便地處義烏他也為此煩惱。
樓仲平說,他經常會思考“雙童什么時候會死、為什么會死”這樣的問題。“只有創業者有極大的危機感,才能去影響團隊,主動去干預和調整,并不斷地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企業才能持續穩定地發展下去。”
“工匠精神不是一輩子只做一個產品”
過去的 26 年,樓仲平和吸管確實相互成就了對方。
“一輩子堅持做好一根吸管。”這是樓仲平此前一以貫之的想法。而面對行業無序競爭、白色污染、頭部商家無徑可攀等現實困境之時,他必須重塑并修正自己的認知:不能把工匠精神理解成是一輩子做一個產品。
去年底,“雙童”上線了可降解垃圾袋、保鮮袋生產線,今年 6 月開始量產后,已經有了每個月兩三百萬的銷售額。
未來的樓仲平,想做一個工貿一體的平臺幫助更多義烏企業打通生意鏈路,還要發掘更多創新創業的年輕人和未來的新方向。
至于大家關心的限塑令,樓仲平說對雙童影響不大。
“雙童從 15 年前就開始研發可降解吸管了,這幾年可降解吸管的占比大約60%左右,所以限塑令對我們的影響不大。” 2018 年,英國女王發起塑料戰爭:在所有皇室地盤上,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塑料瓶等塑料制品。那一年,中國紙質吸管廠家數量迅速增長,誰知到了年底,紙質吸管市場出現嚴重產能過剩。“有了前車之鑒,這一次行業商家都會變得理性很多,吸管也仍然會是雙童的主業。”
樓仲平是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說自己時常帶著夫人一同出境游,最狼狽的時候,兩人在夏威夷語言不通,拿著一本翻譯詞典行走天下,但依然不妨礙他去認知這個世界。
他至今不會提筆寫字,但微博、抖音玩得賊溜,別人問他幾歲,他會毫不猶豫地說“ 25 歲”。這不是他在裝嫩,他喜歡和 80 后、 90 后、 00 后打成一片,督促自己不斷學習、打破固有思維、擁抱高速變化的世界。“我和公司核心成員坐在一個辦公室里,都是年輕人,我基本沒有同齡人的圈子。”
樓仲平的辦公室里,還有一面與天花板齊高的書墻,涵蓋了西方大部分經濟學和管理學名著,精讀且有感的地方,他會重點劃上三個圓圈。他現在是高校和阿里不少平臺的創業講師,他的課程時常被學生打到高分。
“他似乎永遠精力旺盛。”在“雙童”,員工對他的評價大都是這幾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