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曉程序觀察(ID:yinghoo-tech),作者:十三l,授權轉載發布。
美團對于電商的試探,正越來越大膽。不過這次或許阿里還沒感覺到,拼多多就已經先有感知。
近日,美團正式上線團購產品“團好貨”,在美團APP首頁左滑至第三頁可以看到“團好貨”的入口。據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了解,團好貨由美團閃購團隊負責,目前提供的商品品類包括水果、百貨、零售、糧油和生鮮。產品價格區間普遍較低,熱賣區的商品價格大多在 10 元左右,主打下沉市場的意圖明顯。
“團好貨”的商品展示頁與拼多多很相似,但目前卻還沒上線拼團功能,用戶下單后直接跳轉到支付環節。不過無論“團好貨”瞄準的是大哥淘寶還是二哥拼多多,出擊電商領域,美團已經下定了決心。
不過,在美團出擊電商之時,有兩位“沉睡的獅子”一直在虎視眈眈盯著本地生活這塊肥肉。
據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了解,今日抖音和快手頻頻發力布局本地生活,動作頗多:
抖音在商家的個人主頁中新增了“門票預訂”、“酒店預訂”等功能,支持從視頻種草到交易都在抖音App內閉環完成;
而快手則直接在首頁導航內上線了“本地生活服務”入口,囊括美食和周邊游等服務。點擊該服務入口后,跳轉到的頁面內包括美食、周邊游、購物麗人、休閑娛樂四大頻道,以及惠吃惠玩、吃貨必打卡、出門必體驗三大功能區。
兩大短視頻平臺,覆蓋超 7 億用戶的強勢進軍,勢必再次攪動本就競爭激烈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
自今年年初以來,美團阿里在本地生活賽道頻頻推出新動作,前有美團上線買菜業務,進一步強攻本地生活服務功能;
后有支付寶大改版,由支付平臺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這和美團的定位“本地服務電商平臺”有著一定程度上的正面沖突;
7 月,餓了么新增休閑玩樂、日化/醫美等服務,橫向打通整個本地生活服務。
一邊美團和阿里本地生活戰事膠著,另一邊抖音快手正在暗戳戳的彎道超車,本地生活之戰一觸即發。
1
抖音:從“流量嫁衣”到主動出擊
覆蓋 4 億日活用戶,日平均使用時長超 3 小時,抖音無論是在用戶量和用戶活躍時長方面,都已經到達了超級APP的體量,為何一直沒向超級APP轉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業務結構單一。
支撐抖音商業化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版塊:一是廣告,二是短視頻帶貨。需要肯定的是,字節系廣告已經在逐漸趕超BAT,根據咨詢公司R3 的報告,字節跳動已經超過百度、騰訊,成為中國第二大數字廣告播放器,上半年占據了所有數字媒體支出的23%,相當于人民幣 500 億元(合 70 億美元)。該咨詢公司將其描述為“非凡的增長”。
數據顯示,BAT三家合計占數字媒體支出的64%,其中阿里巴巴(BABA.US)上半年數字媒體收入為 721 億元人民幣,占該市場份額的33%;百度上半年數字媒體收入達到 369 億元,占該市場的17%;騰訊收入達到 298 億元,占據14%的市場份額。
而字節跳動 2020 上半年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13%,其中大部分增長來自抖音以及今日頭條。公司上半年預期收入為 500 至 600 億元,該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程序每月活躍用戶達到 15 億人,單日活躍用戶達到 7 億人。
如此耀眼的廣告數據,也意味著抖音里的大流量一直在為他人做“嫁衣”,雖然字節跳動系也在逐漸完善自己的小程序生態,但目前來說仍處于萌芽期,并沒有形成較大的勢能。
事實上,早在去年,抖音就對本地生活領域開始了初步的試水。 2019 年,抖音正式推出“抖in City-城市美好生活節”(簡稱“抖in City”),初步與各地商家消費線上互動了一番。且該活動已在全國 30 多個城市舉辦,線上系列話題累計播放量破 100 億,還帶動了百余品牌參與,使其成為連接全國各大城市的品牌營銷大事件。
也正是因為這次的主動出擊,讓抖音看到了布局本地生活服務的可能,加速了抖音以本地生活服務為目標群體的服務進程。
隨后,抖音開始與第三方平臺合作,推出了“同城外賣”等業務,并為這些第三方平臺帶來了不少流量。但最核心的交易環節并不在平臺內,于是開始圍繞自身的小程序生態和功能區搭建本地生活服務網,將整個本地生活業務都納入自身體系內。
也就不難理解抖音近日的頻頻動作,抖音在商家個人主頁中新增了“門票預訂”、“酒店預訂”等功能,支持從視頻種草到交易都在抖音App內閉環完成,進一步完善本地生活服務的各種需求,也是對短視頻帶貨、短視頻帶服務的一種進階模式。
2
快手:鞏固下沉市場爭奪用戶時長
與抖音的情況不同,快手瞄準的用戶多為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市場,發展本地生活,可以說是一種被選擇。
三四線城市用戶有一個主要的特點:時間充裕、黏性高、學習成本高。也就是說,只要能在一個APP能完成的事情,幾乎不會打碎在幾個APP中,所以說如果快手進攻本地服務,是想鞏固下沉市場并進一步爭奪用戶時間。
從產品層面看,快手的動作和意圖比抖音更加直接,加入了“本地生活”的二級入口,包括了美食和周邊游等服務。
點擊該服務入口后,跳轉頁面包括 4 大頻道及 3 大功能區。 4 大頻道分別為美食、周邊游、購物麗人、休閑娛樂; 3 大功能區分別為惠吃惠玩、吃貨必打卡、出門必體驗。在后兩大功能區中,快手還推出了“發作品加定位,瓜分 10 億曝光”的主題活動。
同時,在OTA領域,快手近來也頻頻加碼。今年 3 月,同程藝龍宣布與快手達成戰略合作,正式打通OTA與短視頻平臺的鏈路,雙方將依托各自優勢資源,打造“旅游+直播”新業態。
在 6 月份,快手商業宣布與去哪兒達成本地旅游業務戰略合作,雙方將逐步實現產品打通,去哪兒網商家入駐快手后,用戶在快手中購買商品和使用優惠都可直接跳轉至去哪兒網店鋪,簡化交易鏈路。
快手選擇以“美食”和“旅游”作為切口進入本地生活市場,以快速發展用戶群體和培養用戶心智。在這方面,快手想的可能更加明白。
快手也曾表示,希望通過短視頻的形式,把商業信息和服務送到消費者跟前,形成消費習慣和培養用戶的心智,讓用戶完成種草過程。
不過,曉程序觀察發現,本地生活功能目前僅在部分一二線城市進行內測,誠然一二線城市是“美食”和“旅游”的主要消費市場,但卻與快手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定位不符。當然快手也可能借此進擊一二線城市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
服務和用戶群體的錯位最終能否調整到同一頻率,還要看快手本地生活后面的走向和定位。
無論是抖音還是快手,切入本地生活的底氣都是龐大的用戶量和用戶市場,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生活圈服務除了平臺之爭,還是消費者的印象之爭,尤其是信賴感之爭。從新零售回歸到生活圈服務,滿足各種需求,經營者會在同一個區域更頻繁的接觸到同一群新時代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