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京東健康的家庭醫生要服務5000萬個家庭。”8月18日,在京東健康全新服務產品——“京東家醫”的發布會上,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健康CEO辛利軍定下了這款新產品的中長期目標。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家醫”是京東健康入選“胡潤·全球最年輕獨角獸榜單”后發布的首款戰略級產品。借著“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的健康中國東風,“京東家醫”的戰略意義之大不言而喻。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健康CEO辛利軍)
家庭健康市場空缺大
提到“家庭醫生”人們常常會想到“私人醫生”,在很多人眼中是英劇、美劇、港片中大戶人家的標配,距離一般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很遙遠。事實上,這種提供全面、詳細、陪伴式就醫咨詢的服務正在國內逐漸興起。
早在2011年,上海就組建了以全科醫生為核心、公衛醫師、社區護士等共同組成的家庭醫生試點服務團隊,為居民開展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2016年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后,國家出臺了多項重磅政策持續鼓勵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創新,各地政府也相繼推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細則,家庭醫生制度取得良好進展,多地簽約率逐年提升,配套機制逐漸完善,考核激勵更加全面。
對此,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委于曉松教授表示,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全科醫生缺口大、服務能力不足,以及部分地區仍存在“簽而不約”等問題。另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家庭醫療健康服務消費白皮書》顯示,國人在家庭健康產品服務上的花費已與就醫費用相當,而慢病管理是家庭健康服務的主要應用方向。有超過87%的受訪者期待擁有包括在線問診、指標監測、預約掛號、主動隨訪等服務在內的家庭醫生產品。
(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委于曉松教授)
無論是對于社會還是對于個人,都需要更多新鮮力量入局家庭健康市場,進一步完善家庭醫生服務體系,做好老百姓健康的“守門人”。京東健康于此時重磅加碼家庭健康,正是看中了家庭健康市場的巨大缺口,是“順時勢,應潮流”的表現。
做“可持續發展”的生意
根據動脈網蛋殼研究院對市場中對外發布融資信息的30家主流智慧家庭醫生企業的投融資數據進行梳理,在該市場中目前的總融資金額達到9.96億元。
不過,家庭健康領域雖有不少玩家,但有一批都在做著“掛羊頭賣狗肉”的事兒,更多只是充當“流量入口”的角色,其作用只是通過所謂的家庭醫生服務完成用戶綁定,實際還是把用戶資源投入消費型醫療、健康商城、健康管理這三項業務,二次變現。
而通過辛利軍的現場講解不難發現,京東健康家庭醫生則是聚焦長遠,有著更加明確的目標,做“可持續發展”的生意。用戶在京東健康簽約家庭醫生后,最多8名家庭成員能擁有專屬的健康檔案;用戶通過圖文、視頻、電話等方式,能享受到全科室醫生7*24小時在線問診服務,以及48小時內專家團隊在線會診、全國三甲醫院名醫面診預約等醫療健康服務,真正實現“一人簽約、守護全家”。
據了解,京東健康家庭醫生服務覆蓋日常咨詢、專科問診、疑難重癥、健康管理等全場景。對于日常輕病小病及慢性病人群,用戶和家庭成員可使用在線咨詢、線上專科問診等服務,隨時隨地享受7*24小時全天候照護,醫生回復“秒級”響應,健康管家主動隨訪;對于有更復雜診療需求的用戶,則可通過“京東家醫”找到各個疾病領域的頂級名醫,由專家團隊提供在線會診服務,通過二次診療來針對性優化治療方案,從而達到改善治療效果或節省醫療成本的目的;或可根據用戶需求預約線下面診服務,門診預約范圍覆蓋全國各大城市的2700多家三級醫院,三甲醫院覆蓋率98%。
而對于孕婦、獨居老人、減肥人群、糖尿病患者等等有特定需求的用戶,健康管家能夠根據個性化需求制定相應的健康計劃或慢病管理方案,并通過主動隨訪、獲取反饋來階段性更新方案,幫助用戶更有效地達到健康管理目標。
可以這樣說,“京東家醫”是目前最接近家庭醫生服務數字化的正確打開方式:不唯流量、不唯利潤,追求為用戶提供全面的、連續的、及時的醫療健康服務,實現醫療場景的按需選擇和醫療資源的精準匹配,讓優質醫療資源能夠圍著用戶轉。依托商業向善的力量,“京東家醫”將成為社區家庭醫生簽約政策的有力補充,而京東健康在家庭健康市場的布局也將越來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