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把孤獨定義為:當一個人的社交關系網絡在某些重要方面存在缺陷時發生的不愉快經歷數量或質量。換句話說,社交關系網絡的好壞,已成為影響孤獨感和幸福感的關鍵因素。
在社交方面,“大數據分配有趣的靈魂”,幾乎是目前技術能做的最酷的事。
近期,主打心靈智能社交的平臺Soul App受到年輕人的追捧。該平臺通過“智能匹配算法”,一鍵推薦用戶可能喜歡的人和內容,“大數據分配朋友”成為年輕人戲謔但又默契的社交新玩法,在三觀一致的環境中真實地表達內心想法,也構建了Soul的一大社交文化。
相互陪伴取暖、感受陌生人的善意、真實地表達自己,沒有人是一座孤島,Soul為年輕人打造了一個真實情感的集散地。
以下內容來自Soul真實用戶:
“在這里的我,是最真實的我”
來自仁愛星球 @想做酷girl
來Soul已經1700天了,對我來說,它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這里面放著最真實的我自己。
點亮的幾個Soulmate,都覺得我個性很酷,現實里一定活的很真實。但其實生活里的我一直有些討好型人格,很少會拒絕別人。
朋友找我幫忙,覺得不方便,礙于情面還是會答應;遇見同事甩鍋,明明可以辯解,事后別人一道歉,又忍了下來。偶爾發條朋友圈,還要特別注意分組。哪些不能給同事看到,哪些不能讓父母看到,哪些不適合朋友看到......
記得去年生日和朋友約好聚餐,但被臨時要求加班,那天下班后,我發條“生活好難,工作好累”的說說,被上級點了贊,一堆同事私聊我,是不是忘了分組,不怕老板看到嗎?
怕嗎?怕,怕我終于沒有說話的地方了。
其實。不是每個玩Soul的人都是為了談戀愛,Soul讓我有了可以說心事的地方。如果能在這里遇見能夠攜手一生的人,當然很好。如果沒有,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一大幸事。
“看著別人的分享,覺得生活充滿希望”
來自萬能舵手星球 @星辰不及你溫柔
大家都說,18歲是人生的轉折點,我想可能是吧,因為那一年,我確診了“雙相情感障礙”(輕微躁狂)。患病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那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只是有些抑郁。
每次躁狂的時候,我總是特別容易生氣,但脾氣來的快去的也快,在這期間,我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會令我懊悔不已,因為我會因此傷害到自己最好的朋友。
不止一個朋友跟我說:“你變了,你以前不是這樣的”。漸漸的我總是在克制自己,連交流都不敢吐露太多情緒。
但我想讓自己好起來,想要走出這個噩夢。
最開始接觸Soul是大二,那時候每天在廣場看著別人分享自己有趣的生活和甜甜的戀愛,會覺得真好,好像生活里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Soul的變化我一直都看在眼里。對其他用戶來說,它或許變了,因為人越來越多,大家的喜好卻各不相同,相融起來總是需要時間。但對我的生活來說,它沒有絲毫改變。
我不想交流時,它是我匿名的樹洞;我想傾訴時,有沒見過卻可以交換心事的陌生朋友,可以讓我體會跟人正常交流的感覺。
如果可以,希望Soul能陪伴我久一些,我相信我會痊愈的,很快。
“我會一直愛你”
來自隱身小助手
我的睡眠質量一直不好,經常做噩夢,稍微一丟丟動靜就能驚醒,因此整個人看起來都很喪。
在我的整個童年里,爸媽都是缺席的。所以我很少跟他們交流,一來是不想打擾他們,二來也是不想被他們打擾。
有晚被噩夢驚醒,躺在床上,我突然想到,如果生命能重來,或許能不能活得開心一點。我想到了結束。我打開Soul,發表了很消極的詞語,結果卻看到以下畫面——
看到“我會一直愛你”這句話,鼻子一下子就酸了。
作為一個畢業剛兩年的95后,我好像有著大多數同齡人的通病,倔強要強不服輸,只報喜不報憂,光看外表可能都不會覺得我每天過的多死撐。
突然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是畢業以來第一次。
那一天開始,我第一次有了想要接受家人好意的想法,主動要求爸爸給我燉核桃排骨湯,主動說要用媽媽曬的菊花枕。現在,我們的關系緩和多了,今年說好國慶要一起旅游。
沒有固化的身份和人設,真實地記錄心情瞬間,三觀一致的年輕人相互取暖、互相鼓勵。技術本身沒有溫度,但本著幫助人驅散孤獨的初衷,在智能匹配算法加持下,Soul已然形成了自己的社交文化。
大數據分配有趣靈魂,沒有人是一片孤島。在Soul平等、善意、無壓力的氛圍中,當代年輕人正在驅散孤獨,深度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