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下鄉要動真格了。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信息,為促進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引導農村居民出行方式升級,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決定聯合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這也是在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12個月同比下降的背景下,尋找我國電動汽車增長新動力、提升電動汽車的市場滲透率的重要舉措。
中國汽車市場經過近30年的高速增長,大中型城市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四五線城市、尤其是農村市場會成為汽車消費增長的新動力。
目前占據農村市場主流的純電車型(如奇瑞eQ1、寶駿E100等),由于其“身軀”問題,限制了部分消費者的使用需求;而以比亞迪元EV、北汽EU5為代表的車型,對于當地消費者而言,略微有點“不香”,相比燃油車沒有明顯優勢。對此,云度認為,價格在7萬以內的A0級電動SUV,或許會成為“老鄉們”的心頭好。
那么,未來該如何引導和激勵電動汽車在農村的發展?
在第一期《焦點觀察室》訪談中,云度CEO林密認為,農村電動車市場潛力巨大,前景與挑戰并存。其表示,農村電動車市場起步比較晚,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認知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高速電動車在農村的發展面臨三個挑戰。第一,家庭收入難以支撐,一輛高速電動車基本都在7萬以上,這對于他們來說,難以支撐;第二,農村地區沒有足夠的快充充電樁,去解決消費者的里程焦慮;第三,對于農村消費者使用純電動車不是一個消費升級的過程,而是一個市場教育的過程。低速電動車仍在農村地區占主導,消費者可能沒有駕照,甚至沒有技能去考取駕照。
同時,對于發展的機會點,在《焦點觀察室》訪談上,云度CEO林密也提出了三大機會點。一是需求,農村居民對電動車的需求主要是滿足日常中短途出行,所以他們更關注實用性、便利性、經濟型,他們有確確切切的真實需求;二是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車的使用車本低;三是農村市場對于電動車接受比較快,接受程度也比較高,容易受到社群的影響,利于口碑轉化。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老鄉們”的錢包也慢慢的鼓起來,中小城市與農村居民已經具備購買電動汽車的實力和意愿。下一階段,如果能夠占領這個剛剛釋放的成長型市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可能迎接一個新的千億級汽車消費市場。對此市場,不可謂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