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愛范兒 作者:朱海
8 月 18 日,網上流傳的一段監控視頻惹怒了大眾。
視頻中顯示,一名女孩手中牽引的一大一小兩只狗掙脫控制狂奔,大狗追逐小狗過程中,身上的牽引繩瞬間絆倒了一位正在散步的老人,老人懸空飛起來頭部磕在地上,整個人摔在地上后沒了反應,牽引兩只狗的女孩看著倒在血泊中的老人,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就倉皇離開。
隨后,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被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事后警方發布公告,牽引兩只狗的女孩今年 12 歲,狗不是她家飼養的,她把別人拴養在家門口的狗牽出來玩,狗掙脫了她的約束才引發了悲劇。
近幾年,寵物狗引發的糾紛賠償金額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安全問題一旦發生,養犬人需要承擔的成本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高密度帶來高糾紛
▲ 大量人口集中在胡煥庸線以東 .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和不少人口密度較低的國家相比,同為養狗大國,中國國情不一樣。
根據「胡煥庸線」來看,線的東南方 36% 國土居住著約 95% 的人口,而且由于近幾年城鎮化率的突飛猛進,這 95% 的人口還在往核心城市聚集,進一步提升了城鎮的人口密度。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居住在城鎮的人開始飼養寵物狗,犬只的飼養密度也在飛速上升。
本來只需要容納居民和少量野生動物的城鎮土地,大量新增了一種同樣渴求「空間」和「領地」的物種,矛盾的發生無可避免。
養狗門檻有多低
在國外部分國家,狗不是一般人養得起的。
一位在德國柏林居住的知乎用戶說,在柏林養狗要考「執照」,養犬人和狗要一起參加為期三個月的培訓,課程結束后還需要考試,合格的主人和狗狗會得到「畢業證書」。
養犬人還要繳納「狗頭稅」,第一只狗每年須繳 120 歐元(約 842 元人民幣),之后還要為狗繳納不低于 100 萬歐元賠償的保險費,一般每年幾十到幾百歐元不等。
但即使是在養狗規定較嚴格的深圳,養犬人不去登記和辦狗證也沒什么影響,「該怎么養還是怎么養,大城市這么大,(相關部門)管也管不過來?!挂晃簧钲凇哥P屎官」這樣對我們說。
安全養狗,科技幫忙
正如那位深圳「鏟屎官」所說,對于國內的大城市而言,相關部門的確很難僅憑人力做到較為理想的犬只管控。
借助科技產品來管理是一個不錯的可行方案,這些產品借助智能科技,成功實現了對養犬人和狗的有效約束,同時也能提供不小的「自由空間」。
1. 皮下芯片
▲ 大小如米粒的電子芯片,可注射在寵物皮下
犬只的管理一直有一個核心問題急需解決:如何迅速準確判斷犬只主人的身份。
電子芯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更有利于糾紛的解決,如果狗傷人了,可以有效避免養犬人拋棄犬只逃避責任,迅速明確責任人。
例如,深圳市全面啟動為犬只免費植入電子芯片的工作,要求全市所有犬只必須注射芯片,到 2020 年底前實現系統登記犬只 100% 注射芯片,未給犬只注射電子芯片的,將視為無證養犬。
電子芯片只有米粒大小,一般用注射的方式植入犬只的皮下,每個芯片對應唯一的數字識別碼,用掃描儀一掃,犬只的血統、出生日期、健康記錄、過往病史、寵主信息、聯絡方式等立即可以顯示。
如果狗繩使老人摔倒身亡的事發地沒有監控,事情很有可能成為一樁「懸案」,有了電子芯片,至少能知道狗是誰家的。
2.GPS 定位項圈
▲ 寵物定位項圈 . 圖片來自:酷聯數碼專營店
犬只管理另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是犬只的活動范圍管控。
根絕不精確的非權威統計,中國目前約有 4000 萬只流浪狗,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走丟的,這些從小「嬌生慣養」的狗狗在獨立生存時,為了保護自己,可能變得更加具有攻擊性。
根據浙江麗水的記者采訪,戶籍人口約 270 萬的麗水市,僅 2018 年 1 月到 5 月,全市登記在冊的狗傷人事件已有 9 千多例,相當一部分人都是被流浪狗所傷。
GPS 項圈可以做些什么呢?
國外一小哥接受測試,給自家的貓戴上了 GPS 項圈:「我的貓就睡在我的床尾,它不會去任何地方。」GPS 傳回來的結果啪啪啪打臉小哥,原來他的貓會夜間偷偷溜出去,一夜之間翻了 4 座高山、跨過了許多小河、橫跨兩次高速路、跑進了深山里、橫跨了半個小鎮,總共走了好幾十里路,第二天神奇地出現在鄰居家院子里。
▲ 主人睡了,貓咪偷偷溜出了門
總體來講,不受約束的狗活動范圍更大,跨省也不是什么稀罕事,給犬只戴上 GPS 項圈還是很有意義的,不少 GPS 定位項圈可以把定位信息展示在手機 app 上,這樣養犬人就能知道「狗狗去哪兒」了。
犬只走丟的時候,GPS 項圈可以幫助主人尋回愛犬,不用購買新犬,間接減少流量犬數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浪狗傷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 電子牽引繩
在美國部分地區,犬只外出要佩戴牽引繩,但在自家草坪和花園里是可以任性放養的??墒情_放式草坪和低矮的花園柵欄根本攔不住「拆家狗」,把狗拴在這么大的空地上對愛玩的狗狗也是一種身心「折磨」,于是養犬人選擇給犬只佩戴電子牽引繩。
電子牽引繩其實是一種帶有牽引繩的電擊項圈。
主人可以在手機 app 上劃定一個地圖「結界」,當狗狗乖乖在自家范圍內活動時,電子項圈和普通項圈沒什么區別,狗狗一旦「越界」,電子項圈會立即發出微弱的電流,讓狗狗明白只能在指定區域內愉快玩耍。
電商平臺上類似的項圈有不少,電擊的強度和頻率可以由養犬人自己設定。
最微弱的電流和手機震動帶給人的感覺差不多,升級到最高檔的時候,「就像把你每個毛孔都鑿開,撒上一把花椒面,再養一群四川螞蟻,讓他們去你毛孔里涮火鍋的感覺?!挂晃挥H自體驗了電子牽引繩「魔鬼模式」的養犬人是這樣描述的。
微弱的電擊對狗狗也是一種傷害,但是為了避免狗狗「越獄」,這么做也是不得已為之,所以心疼狗的養犬人更應該做好主動管理,把自家狗子管理好了,也就沒有佩戴電子項圈的必要。
隨帶一提,愛范兒在某電商平臺上發現不少商家把「電擊馴犬」作為電擊項圈的主要賣點,有的產品電流甚至超過了連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 5A,這種用途和電子牽引繩的發明初衷背道而馳。
管狗先從管人開始
《 2019 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 年全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達到 9915 萬只,增長約 8%。
寵物犬的數量在增長,寵物犬引發的糾紛也一直保持著上升趨勢,實際上問題不在狗,而在人。
自家的狗把小朋友嚇得哇哇大哭,有些養犬人會毫不在意地說:「我們家狗很乖的,這是和你開玩笑 …… 大驚小怪的,我們家狗不咬人的?!?/p>
這番話說的沒錯,作為一種智商不及人類的生物,狗是沒有錯的,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狗不知道該怎樣避免嚇到陌生人,也不會開口描述自己的意圖。
但是牽引著狗的主人,是可以做到的。
按規定養狗,看護好自家的狗,這是養犬人應盡的義務。
另一方面看,犬只管控在國內的確存在客觀難度,但每次狗傷人事件之后,亡羊補牢式應對策略成了慣性選擇,一陣風的「打犬運動」后,狗傷人事件進入了一種「一打就少,一放就多」的怪圈,很難從根源上解決。
監管部門不妨轉變自己的思路,變得更加靈活一些,從「事后懲罰」和「一捕了之」變成「事前管理」,例如借助經濟手段和科技產品,把可能發生的糾紛和傷人事件盡量消解在未發生時,即使事情發生了,也能通過科技手段快速找到養犬人。
管狗,先從管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