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最早是指禮樂制度,在時代的發展中則開始將過去遺留下來,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事物稱為文物,例如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編鐘、鼓、琴等稀世珍寶,在動蕩不安歲月時期保留下來的罕見戰國青銅器等,在酷我暢聽《百家講壇》之《國寶迷蹤》(第三部)更新中,都將跟隨廈門大學傅小凡教授一起貫通古今,通過音頻方式來與歷史文物對話。
如果說考古學家是喚醒文物沉睡的生命,復原歲月流失下的歷史場景,那每一次大眾對它們深入了解,則是在感知中國古文物的靈魂與演變史,酷我暢聽在本次為聽眾帶來“《祭侄文稿》之謎”、“追索青銅壺”、“《重屏會棋圖》之謎”、“石鼓里的秘密”等精彩節目,將目光重新聚焦在春秋戰國時期、先秦、五代時期、唐代等歷史文物中,共同“聽”見國寶背后的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戰事連綿不斷,但卻在詩書禮樂方面有著驚人發展,聽眾就在傅小凡教授講述中,重新認識了其中典型代表——乙編鐘。“隨著探測增加,基本把底下古墓摸清了,這座古墓整個面積220多平米”,其中發掘出的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隨著主人逝去在兩千多年后,才得以被重新發掘出來,一波三折的過程讓聽眾不禁表示“聽著都相當震撼”。
本次更新,除可以多角度了解乙編鐘前世今生外,還可感受一波先秦時期鼎盛的青銅時代。在民國風雨飄搖歲月中,這些珍貴青銅文物曾流向海外各國,其中一件十分罕見的戰國青銅壺,就是王世襄力挽狂瀾將其保留在國門之內的珍貴國寶,背后經歷了怎樣曲折過程?這件青銅壺又有著怎樣特殊的文物價值?在“追索青銅壺”該集中,即可尋找答案。
縱觀古今畫作同樣可呈現出歷史脈絡,通過音頻講述則更能立體呈現出畫卷之上的風起云涌,五代時期南唐《重屏會棋圖》就“暗藏玄機”,通過畫上四人之間一場詭異棋局,能夠了解怎樣的歷史風云?被歷代收藏家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出自大書法家顏真卿之手的《祭侄文稿》,又是在怎樣歷史背景下創作出的?登錄酷我音樂及旗下新品牌酷我暢聽,準備接收這波國寶認知指南,“聽”文物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