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國內較早的提出電動車發展計劃,并出臺了系統具體的補貼、扶持、引導政策,國內的電動車行業在近些年中飛速發展。
除了電池、電機、電動車整車制造企業大量涌現之外,中國還很長一段時間把持著“全球電動車銷量冠軍”的稱號。
不過,從最近的銷量情況來看,全球的電動車市場銷量格局將會迎來改變,而中國的銷量情況,也已被歐洲反超。
日前,柏林獨立汽車分析師Matthias Schmidt公布了一份調查數據,其中顯示2020年1-7月,歐洲累計電動車注冊量已達到50萬輛(純電動汽車注冊量26.9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注冊量23.1萬輛)。
并且按照這個發展態勢,在今年年底,歐洲的電動車銷量將超過100萬輛。
而國內的電動車銷量則有些疲軟,根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7月,中國累計售出電動車48.6萬輛,同比下滑32.8%。
同時,銷量下滑的態勢明顯,按照這種發展態勢,中國在今年年底,新能源車的銷量難以突破100萬輛。屆時,中國作為“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稱號恐將不保。
不過,對此也有業內人士解讀,中國市場的當前現狀,屬于消費者和車企之間的相互培植的正常市場。
自2017年開始執行新能源補貼退坡政策,2019年補貼幅度大幅退坡之后。當前,國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提供的推廣補貼越來越少,而這也是市場發展成熟的必經之路。
但反觀歐洲市場,各國政府對于新能源車型的推廣補貼發放的正式如火如荼,德國對純電動車的單車補貼金額能達到7、8萬元之多。荷蘭則對售價在4.5萬歐元以下的車型每輛補貼4500歐元。
不過,在當前的市場中,補貼退坡后,電動車銷量出現了大幅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
而這也對車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不斷推出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來與傳統燃油車型相抗衡,這對于消費者和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