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IF函數是一個用來條件求和的函數,能夠熟練使用這個函數就算是辦公室里挺厲害的高手了,但是大多數朋友只知道按列判斷條件來求和匯總,這在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時就會不知如何是好,例如下面的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典型的條件求和問題,SUMIF分分鐘可以搞定,只是我們已經習慣了縱向的數據呈現方式,對于這種橫過來的,大概是有點不習慣,也就想不到用SUMIF了。
具體操作看下動畫演示吧:
下面解釋一下這個公式里的幾個要點:
公式=SUMIF($E$2:$IV$2,B$2,$E3:$IV3)是SUMIF的標準格式,如果忘了標準格式是什么的話,再來復習一下吧。
SUMIF(條件所在區域,條件,實際求和的區域),SUMIF一共三個參數,在本例中,條件所在的區域上是第二行,但不是第二行的全部,是從E列開始的,第一參數是$E$2:$IV$2,考慮到公式需要右拉下拉,所以使用了絕對引用。
第二參數是具體條件,在本例中,條件是B$2,因為右拉要變而下拉不能變,所以只在行號前面加了$。
第三參數是實際求和的單元格區域,本例中是$E3:$IV3,同樣是從E列開始,與第一參數不同之處在于,行號是沒有鎖定的,這樣在下拉公式時,求和區域也會自動變化。
小結:今天分享的重點有兩個。
第一:在使用函數的過程中,大多數區域都沒有限定必須是縱向的,只是我們習慣于縱向的方式,所以就容易忽略橫向區域的用法;
第二:高效的公式應該是可以通過右拉下拉在整個區域適用的,而不是換一個單元格就得重新修改公式,這就要求能夠熟練的掌握$的作用,對于相對引用、絕對引用和混合引用的概念十分清楚才行,其中尤以混合引用最為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