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作者:貓哥BroCat,授權轉載發布。
幾天前的下午,同事突然叫醒了午睡劃水的我,耳邊振聾發聵地吼:
“抖音土梗上微博熱搜啦!!”
我打開App一看,竟然是真的:微博熱榜上,明晃晃的“腳藝人”仨字,正是抖音近期最火的土味踩點動作。
點開微博上的合輯視頻,熟悉的味道撲鼻而來,滿屏都是高踢腳,以及“爸!爸!爸!”。
抖音梗能夠沖上熱搜還是一件不太常見的事情。上次抖音上熱搜還是因為平臺崩了( 7 月 30 日)。
“腳藝人”為創作者“趙樣帥”于 2019 年末發明的原創踩點動作,即先對著鏡頭狠狠踢腳,接著捂住口鼻,整套動作伴隨音樂進行鬼畜循環。要點是 1 露出所使用的超長自拍桿; 2 眼神一定要堅定; 3 伴隨甩頭、比心等ending pose效果更佳。
系列動作在抖音率先爆火,相關話題播放量超過 51 億次,繼而全網出圈。
模仿者中,除了大批量素人和網紅,甚至不乏演藝界人士:鄭愷的演繹一騎當先,獲487. 7 萬贊;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李斯丹妮式腳藝人”、“張含韻變身腳藝人”接連登上熱門;創作者“主持人于歡”在發布變裝腳藝人視頻后,一天之內漲粉60. 3 萬。
眼下,此梗在快手、微博、B站等內容平臺全面出圈,甚至選秀節目總決選舞臺上妹子跳《it's OK》的踢腿動作,都有人刷“腳藝人”彈幕。
打擊面罩到了粉粉的飯圈,這波土味梗的力度可太大了。
“腳藝人”是怎么火起來的?為什么它的出圈能力恐怖如斯,它所關聯的是什么樣的文化?它的爆紅能持續多久,是一次偶然,還是一次“土”對“雅”的成功沖擊和再定義?
腳藝起源:無人問津的田間高抬腿
2020 年 8 月,抖音給名為“趙樣帥(原創腳藝人)”的賬號認證了“熱點人氣作者”。他的作品右上角,被打上了艷粉色的“官方”標識,傲然屹立在話題頁第一位。
8 月 8 日入駐抖音,趙樣帥早已經“梗比人紅”,粉絲看到他的賬號,紛紛在留言區感慨“居然是本人”“原創”“鼻祖”。
視頻里的他身披西裝,脖系一條黑色塑料袋,復古小方框墨鏡夾在鼻梁中下部,瀟灑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伴隨著BGM逐漸進入高潮,小伙眉頭越皺越緊,突然甩出一條細瘦的長腿,以雙腿交叉方向狠狠高踢一腳,踩中節奏的“爸!”音效。幾次“爸”后,小伙捂住口鼻,一個甩頭,眼眸緊盯鏡頭做ending,眉宇間盡是不屑和冷傲。
趙樣帥的這段“萬惡之源”,最初其實發在快手,迄今仍有粉絲前去他的快手主頁打卡。
2019 年 12 月 17 日,“捂嘴”動作率先出現在了快手作品列表里,趙樣帥隨著DJ配樂扭胯搓腳,最后伸手捂嘴,接慢鏡頭飛吻。次年 2 月,他將自己的舞蹈動作命名為“蛇皮走位”,在動作中加入了一門踢腿,稱自己為“最帥自創摔腿走拍”、“最帥精神小伙走道”、“全網氣質甩腿”。
再后來的幾個月,趙樣帥連續拍了十余條同主題作品。這些作品的點贊卻至今都沒有過萬。
因為缺少一招硬菜:BGM。
直到 6 月 30 日,“爸”才來了。
這是一首以Alan Walker作品為基底的DJ remix,與趙樣帥此前的BGM風格一脈相承。或許因為“爸”的喜感節奏,這條幾乎沒有任何創新性的作品成為賬號第一條點贊過萬的內容。
不過,最終開啟模仿大潮的并不是快手用戶,而是抖音。
萬眾狂歡:
變裝、漲粉、明星、出圈
從可考的數據來看,“腳藝人”在前期只是平平無奇的小熱門,其走向全網的過程中,幾個時間爆點彰示了一切。
1.8 月 11 日:變裝元素的融入
第一個大爆點出現在 8 月 11 日前后。
這天,粉絲 444 萬的抖音用戶“王搖擺”為“腳藝人”注入了抖音特色靈魂元素:變裝。
作品前半段選取了一段常見變裝套路:“王搖擺”衣著前衛、布景講究,在青紫色打光中無措地承受著質疑:“他穿的什么東西?長得也是好土啊!”
說時遲那時快,博主把眼鏡一扶,正以為他要放出顏值大招回擊,“爸”的一聲畫風突變,“王搖擺”一腳踢出,成功變身灰頭土臉的“腳藝人”。
王搖擺作品《頭一次看自己拍自己的視頻想笑》
作品獲贊248. 1 萬,作品發布一日內,賬號漲粉38. 1 萬。
其后幾天,“王搖擺”陸續與“菜菜”、“黃鈺杰”等達人合拍“腳藝人”;“代古拉K”、“青島大姨張大霞”、“花一村”等頭部搞笑賬號也紛紛下場,作品點贊動輒過百萬;亦有達人試圖展現“去土味”的正經版本,如顏值博主“梅尼耶”,用耍帥舞蹈動作演繹同款音樂,也有74. 2 萬的不錯戰績。
抖音博主人均“腳藝人”的高潮由此掀開。
2.8 月 12 日:主持人“正規軍”進場
狂歡之中,“主持人于歡”作品迄今是“腳藝人”系列的頭牌代表作之一。
她的突出貢獻在于,為“腳藝人”變裝引入了一個重要喜劇元素:主持人與“精神小妹”之間的身份反差。
作品中,前半段是主持人在臺前梳妝整潔的大人模樣,自嘲“我這么土,很難找到男朋友”;后半段化身資深精神小妹,旺旺套裝、天眼、比心、吐舌、精神站姿ending pose,元素之齊全,姿態之到位,引 24 萬粉絲蓋章:“禁止專業人員參賽”。(作品見本文導語)
“主持人于歡”賬號認證為遼陽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身份上還是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服務形象大使,抖音是她“分享臺上正經,臺下精分的日常”的陣地。
特殊身份之下,顏值既高,又樂于“扮丑”,“主持人于歡”的喜劇天賦令她獲贊 277 萬、一日漲粉 60 萬,卻也不免招惹爭議。
對于歡的評價和思考 圖源:知乎
自她伊始,“主持人寶琛”、山東電視臺“張大琪”、“新聞主播歐文浩”、“橙子”等主持主播紛紛效仿之,演繹上略遜于于歡,產生爆款較少。
這之后的 8 月 13 日,在抖音熟透了的“變身腳藝人”話題才終于上線快手。
快手上,最有代表性的可能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的周某人(賬號名“廣西阿三”)的演繹,獲贊71. 85 萬。
同日,#腳藝人#登上微博熱搜。微博知名博主“銀教授”總結了腳藝人的動作要領:
一周后,#鞋藝人挑戰#登上熱搜。
2.8 月 15 日:明星踢出最大爆款
截至目前,“腳藝人”的最大爆款出自明星鄭愷的賬號“整開”,一段與團隊一起踢腿的視頻獲贊487. 7 萬,為賬號中點贊第 5 的作品;發布后一日,賬號漲粉37. 5 萬。
不久,鄭愷又為腳藝人貢獻了另一個子話題的流量,即#第三視角的腳藝人#。
其后,汪東城、王祖藍、趙文卓、大張偉、楊超越、吳謹言等明星也紛紛下場玩梗,近期風頭正盛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也以“李斯丹妮式腳藝人”、“張含韻變身腳藝人”怒上一記熱門。
自此,“腳藝人”這個莫名其妙的詞匯徹底出圈,成為近期最讓人迷惑和上頭的抖人社交名片。
向主流進攻的精神小伙文化宇宙
“腳藝人”為什么會火?
“腳藝人”早期的流傳還比較容易理解:視頻簡單易模仿,BGM洗腦,符合抖音的算法規則,即有人跟拍,便越推越廣。
同時,優秀創作者將原本不知所云的梗融入“抖音化”、“喜劇化”演繹,加深了“腳藝人”的可玩性。
有業內人士認為,腳藝人成為抖音熱門并不稀奇:“一是做抖音的人比以前范圍更廣了,另一個是大家會發現要讓自己的內容上熱門很難,跟拍是個好辦法;三是抖音上的熱門可模仿的,少了。現在抖音內容限制也挺多,簡單純粹不明就里的內容,大家看著樂呵樂呵得了。下一個熱點可能更看不懂。”
“腳藝人”以超過 50 億的播放走出了抖音的圈子,吸引到明星、主持人、飯圈等多類平臺和人群的關注,是否說明了“土味梗”已經沖上了大雅之堂呢?
恐怕并沒有。
其一,跟風拍攝、接地氣是眼下短視頻社交平臺的基操,用戶可以模仿、調侃、玩樂,但這并不一定代表認同。
例如 5 月時《驚雷》作者MC六道與歌手楊坤的隔空互懟事件,面對楊坤“太難聽了,神馬東西”的批判,MC六道大言不慚地表示,自己的作品“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顯然以為憑借《驚雷》播放量和多語種改編量,網友必然會站在自己一邊。
然而,即便是在《驚雷》的老家、熱度最高的快手平臺,粉絲的態度也相當拎得清:“驚雷只是一個梗而已,還真有人以為驚雷火是被喜歡?”
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原作不僅遭到了輿論的暴打,還被扒出抄襲問題,底褲都輸光了。
換算到“腳藝人”上,有一個明確的證據是,“腳藝人”原作本人無論是在抖音、快手、還是B站,粉絲量都顯得緊張。
跟風的快樂,并不足以彌補原作者在內容創作上的短板。
其二,算法基礎上對流量的追逐,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了一種盲從。
“如果有大流量,不去蹭,老板會罵的”,業內人士指出,“如果說之前‘向流量低頭’這種話多少有點不甘心,現在不少人更愿意向流量磕頭,如果說磕頭能火,這些現在踢腿的馬上就去磕頭了。”
流量焦慮之下,無論是明星還是做號黨,都在順著數據的大勢攀爬,湊既成的熱鬧遠比自起爐灶容易得多。
這些人所模仿的,是流量,不是“腳藝人”。
其三,“腳藝人”并沒有因為出圈而脫離母胎,即“精神小伙文化宇宙”。
無論是早期的自我認知“最帥精神小伙走道”,還是如今的土味元素運用,“腳藝人”始終在精神小伙的圈子最為自如,其生命力只能在與其他土味梗的耳鬢廝磨中續命。
“陰兵”兄弟是腳藝人的主要互動對象
原作者 2 天前的新作品,是“腳藝人之干飯了”,元素依然在圈內。
不可否認,從“街溜子”“陰兵五兄弟”到“腳藝人”,爆火的“精神小伙”品類有其魔性的生命力,也勢必會源源不斷地造梗,提供充沛有力的多巴胺。
只不過,或許我們會記住那些把“腳藝人”玩出要素、玩出喜劇的創作者,任他們一天漲粉幾十萬,但恐怕很難記住那個因為選對音樂碰巧爆火,此后卻再無創新的“精神藝人”。
ps. 以下是本期抖音紅人漲粉榜單,如果覺得不夠看,請登錄新榜旗下抖音全場景AI數據平臺“新抖”(xd.newrank.cn)查看各分類抖音榜單!
注:本文由“新榜”(ID:newrankcn)授權轉載。新榜(www.newrank.cn)是內容創業者服務平臺,漲粉、變現、運營、觀察,新榜給你不一樣的思路。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