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殿前街道興園社區垃圾分類專管員,在室內通過一面電腦屏幕,就實現了興園社區12個投放點在非督導時間的監督和管理。
據了解,殿前街道針對目前垃圾分類工作的盲點和痛點,在興園社區創采用垃圾分類監管新方式,引入基于視頻監控分析的“人臉識別”技術,為非督導時間的垃圾分類找到有力抓手,起到了24小時無人值守的監督作用,大大降低人力資源投入,同時提高了垃圾分類準確率,為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添磚加瓦。
監管盲區變“智慧化”非督導時間也可放寬心
一名垃圾分類專管員,在過去三年多的垃圾分類監管工作中,他每天需要定時到5個投放點巡查,廈門的三伏天,一圈走下來一個多小時,衣服從里島外都會濕透。
現在,管理員還是會每天去投放點巡查,但工作量明顯少于之前,因為在辦公室的大多數時間里,他不僅可以實時看到投放點的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督導“差生”,還能更有效地管理垃圾分類督導員。
智能監控系統很“智慧”,通過智能人體檢測算法,可實現人員出現在指定垃圾投放區域時進行時間標記,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監控系統標記的時間,精準找到對應的垃圾投放監控錄像。
難點變亮點 人臉識別提升監管有效性
垃圾分類工作,是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抓手,關系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生命健康,關系城市的有序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如今,通過上述智能監控系統,實現了24小時監督管理,大大提高非督導時間垃圾分類質量,做到了督導時間之外的有效監管。這個系統將人臉和垃圾“對上號”,實現非督導時間垃圾分類的精準督導。
黑科技神助攻“看一眼”就能找到你
智能監控系統將傳統監控中唯一的時間軸,變成了時間與人臉縱橫交錯的監控網,以“人臉”為節點的大網,過濾掉了無效時間和無用畫面,精確地留下了垃圾投放的人臉畫面和錄像,對垃圾分類。
人臉識別技術的精準性為此類系統提供了底層技術,以虹軟視覺開放平臺的人臉識別SDK為例,其提供的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在短短幾秒內精準鎖定人臉,識別人像年齡,性別,即使是戴口罩也可以準確識別人臉信息。
智能監控系統采用人臉識別和人體檢測功能相結合,在監控中特定的感興趣區域出現人員時會進行智能標記,徹底改變以往完全由工作人員對監控畫面進行監視的模式,實現事件的快速查找和定位;同時,系統還可以根據性別、年齡、是否微笑、是否佩戴眼鏡等關鍵詞檢索監控中識別到的人臉,只要輸入檢索關鍵詞,系統就能自動比對找出人臉,并調出所有相關錄像。
上面提到的虹軟視覺開放平臺提供免費、離線的人臉識別SDK,為人臉識別產品提供牢靠的底層技術,接入簡單,功能強大,已經有不少開發者和企業用戶利用其算法實現了人臉識別應用的創新落地。對人臉識別技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索虹軟視覺開放平臺了解更多。同時,關注公眾號“虹軟視覺開放平臺”,回復“人臉識別”還能一鍵獲得人臉識別技術開發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