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徐戈解營銷(ID:daai1024),作者:徐戈,微博@徐戈 授權轉載發布。
在去年即 2019 年 4 月 22 日,在碼農圈發生了一件大事。
一個名為“openbilibili”的用戶在全球最大的“同性交友平臺”Github上創建了一個“go-common”代碼庫,某站網站后臺工程源碼被惡意開源。
官方確認
源碼一向是互聯網公司的核心資產、核心競爭力,相當于上帝的創世手冊。
這么一個東西的流出,對某站而言肯定是一個巨大的事故,但對其他主體(如競爭對手、圈內碼農、UP主、創業者)而言更多的是心照不宣的狂歡……
深的不提,單單里面涉及的推薦和加權算法就足夠讓人意亂情迷,因為里面蘊藏的是引爆算法推薦流量引擎的核心密碼。
上面的代碼什么意思呢?
核心是某站視頻和專欄兩部分內容的推薦算法,例如視頻涉及“ 硬幣、收藏、彈幕、評論、播放量、點贊數、分享數、更新時間”這幾個因素,每個因素被賦予了不同的權重,通過圖中的公式每一個視頻都會有一個最終的權重分數,然后算法會根據權重分數大小對內容分配量級不一的分發曝光。
其中實效和分享所占權重最高,因此要想在小破站獲得算法機器的垂青,就得鼓動用戶多多三連分享,其次把握時間窗口,確保時效性(肚子里墨水有限的,可以翻新內容隔三差五重復發。。。)
注意:每個平臺屬性不同策略會有出入,不同時期的平臺策略也會有所不同。
某站的例子只是個引子。
咱再接著深入解剖,回歸算法的根本。
周知,算法核心目的是將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推送給相匹配的用戶,提高用戶獲取信息效率,留住用戶為變現提供充裕操作空間。
那什么是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呢?用戶對內容的感興趣程度通過什么去衡量呢?
答案就是用戶與內容交互的深度。
那用戶與內容的互動中有哪些指標可以剝離出來丈量交互深度呢?
1,打開率,每一個新內容算法都會給一個流量池去給內容露出,打開率直觀地會表現為閱讀量,播放量。 當用戶點擊內容,就會產生一個打開率。
2,完播率(完讀率),包括變體停留時間,打開不意味喜歡,也有可能被標題黨騙炮,也有可能是刷的數據,因此單單參考打開率是不夠的,如果用戶能夠把內容從頭到位看完那大概率是真愛了,于是從點開那一剎那到看完就能折算出的完播率更有價值。
3,分享率、轉發率,不管是對平臺還是對創作者還是用戶自己本身,分享轉發擴散“優質”內容絕對是 3 贏的事,分享率是判定內容優質程度的深度黃金指標之一。
4,收藏率,作用跟分享差不多,人都有私心,很多特別好的東西囿于各種因素未必會公開分享,很多人傾向于悄悄自己藏起來。這個指標自然也是判定內容優質程度的深度黃金指標之一。
5,點贊率,有些平臺點贊兼具分享功能,例如知乎,抖音。 也有的平臺,點贊就是點贊,適用于想表達對內容對創作者的欣賞但又不便轉發的情形。同樣是判定內容優質程度的深度黃金指標之一。
6,評論率,包括彈幕等變體形式,評論絕對是深層次的互動形式,要知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早就嬌貴得了不得了,點開就難能可貴,留言那絕對對內容是強烈的情感表達。
從某種程度,在程序眼里,能讓用戶產生情緒波動的內容就是好內容,至于程序怎么知道用戶情緒波動沒波動,評論絕對是最直觀的一個指標。后續隨著算法AI迭代,連評論區的留言語義都進行分析,算法的洞察力會更加變態。
7,贊賞率,包括送小禮物,投幣等變相形式,由于付費覆蓋內容較少,因此是否參與權重排名,得具體平臺具體分析。
8,更新時間,這一點很容易被大多數人忽視,目前所有平臺目前都格外重視內容的實效性,經常會給新內容提權。不過時間加權藥效過得快。
推薦算法也許會有很多不同的策略形式,但萬變不離其宗,再怎么變都是在這些基礎要素上做文章,互動越激烈總是能得到推薦算法的青睞。
每個平臺會根據自己的產品特性,對各個指標進行賦權,進而每一個內容都能得到一個加權分數,接著就能按照分數高地決定內容在多大的用戶群體面前曝光了。
實際應用中,很多平臺都是一個流量池接一個流量池爆,不會讓內容一次性在全平臺曝光。
經過一道道篩選,大熱的內容肯定切合絕大多數用戶的喜好,因為算法接收到了強烈的用戶與內容的互動信號。
解析完上面的原理,那么如何引爆流量引擎就非常明了了。
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激發用戶互動,無互動不內容。
凡是不能讓用戶動起來的內容,在智能算法推薦時代,那就是垃圾,不管你自以為有多優秀,沒有曝光,什么都不是。
單單有內容是遠遠不夠的,互動率也成了流量的基石。
也就是說一個內容必須植入引發用戶互動的基因,否則就是浪費表情的廢品內容。
如何引爆內容互動率呢?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