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2018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公有云支出占IT平均預算的24%,私有云的占比約為5%,這意味著龐大的IT建設投入有近30%用在云計算的領域;而在中國,IT支出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平分秋色。
青云QingCloud(qingcloud.com)解決方案架構副總裁沈鷗談到,公有云和私有云在中美兩個市場所表現出的差異性,要從兩個國家的文化、合規、技術成熟度等各個方面的因素來衡量。在沈鷗看來,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很多傳統企業的IT相對比較復雜,加上對安全性、性能等方面的考量,系統與系統之間錯綜復雜。對于這些IT系統上云,還存在著不少技術上的挑戰,所以對傳統企業而言,混合云可能是應對這一挑戰的最好方法。
業務與財務雙驅動的混合云發展
隨著IT技術的演進,混合云的定義已經突破了原有的框架。
狹義上理解,混合云就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組合,企業業務系統可以按照成本、安全、容量、性能等要求,按需放置在公有云或者私有云上。
但從廣義上來看,混合云可以是任意形態的IT系統的組合。不僅僅是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比如與容器、IDC、傳統虛擬化之間都可以形成一種混合的狀態,是復雜IT各種表現形式的混合,會隨著各個企業系統的建設周期和復雜度不同而不同。
這也某種程度上解釋了傳統企業為什么需要混合云?分開來看,公有云的強項是敏捷和靈活,譬如互聯網公司在業務開展初期,普遍選擇采用公有云,可以用較低的初期建設成本,很快把業務開展起來;而對于私有云來講,所有的資源都在企業自己管控之下,安全隱私保護和極致性能方面做得比較好。所以只有混合云才能兼具“敏態”和“穩態”,這也是過去幾年大家談論比較多的“雙模IT”的核心思想。
沈鷗指出,如果回歸到IT本身,云計算的本質是支撐業務,同時需要有比較好的性價比,也就是用更低的成本完成更多的業務支撐和運行要求。所以當前的混合云發展有兩大推手:一是業務驅動,二是財務驅動。
以互聯網公司為例,開始它們基本上都是采用公有云作為IT系統建設的最佳選擇,慢慢的有一些公司脫穎而出,從小公司成長為中型公司,再慢慢發展成大型公司,直到這些公司突破公有云性價比的臨界點。如何制定一個具有更好性價比的系統建設和長期運行方案?對于它們來說至關重要。事實上,對于大型互聯網公司來說,采用一部分私有云或者托管云,與原有公有云共同構建混合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對于傳統企業來說,混合云的應用更顯得必要。一方面,他們學習互聯網公司的做法,比如采用開源軟件、學習敏捷開發和快速迭代上線的技術實踐,因此,它們會把一部分應用放在公有云上;另一方面,對于企業固有的核心系統,出于各種原因它們更傾向于部署在本地。這就帶來了中國云計算市場公有云和私有云平分秋色的格局。
總之,隨著企業業務的演進,以及日趨嚴峻的成本壓力,混合云部署模式正在成為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趨勢。
傳統混合云的技術訴求
在沈鷗看來,經過過去幾年的應用與實踐,企業對于混合云的技術訴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快速互聯。前兩年可能是專線、VPN的方式,成本比較高,系統的配置和運維相對復雜。當企業規模擴大后,企業希望有一些新的技術手段能夠把公有云和私有云快速連接在一起,讓數據在混合的環境里流轉起來。
第二,統一管理。企業希望不同環境、不同云架構里的應用可以得到統一的管理,這對于業務連續性而言至關重要。當然,敏捷并不意味著要降低服務水平和系統可靠性,企業希望通過統一的管理達到各種目標。
第三,按需安置。以上兩點技術就緒后,企業需要按需把應用部署在公有云、私有云或者其他環境里。今年上半年谷歌推出混合云方案Anthos,就是在做這方面的嘗試。進一步來看,企業希望可以在異構環境里完成業務系統的搭建、PaaS服務的部署等工作,并且希望這些工作能夠更加自動化,以釋放混合云的能力。
沈鷗說,這三點技術訴求是混合云1.0時代企業最基本的需求,為了應對更加敏捷、低成本和靈活的混合云部署需求,青云QingCloud不斷擴大自身混合云領先優勢,助力企業上云。
混合云2.0時代的三大特點
沈鷗告訴記者,青云QingCloud提出的混合云2.0有三個重要的方向:
首先,從“以資源為 核心”走向“以業務應用服務為 核心”。以前提到混合云,談的是資源,交付給客戶的是存儲、計算的資源。但是,隨著分布式應用、微服務應用、容器技術的發展,應用服務變得更加重要,相關的支撐技術也逐漸成熟,青云QingCloud希望通過新一代的技術改變混合云架構的技術方向。隨著容器集群技術在企業逐漸得到應用,混合云將迎來新的實現架構,異構云平臺彼此間的差異將由于容器技術而變得微小乃至無感,業務應用將更容易地在多云環境中部署、運行、管理,乃至調度。
其次,從“中心”走向“邊緣”。 當物聯網逐漸成為新的業務發展方向,企業需要采集更廣泛的數據,需要一個能夠支撐海量的數據采集、海量設備管理和配置工作的平臺。而沈鷗認為只有網絡通暢穩定、云平臺高度可擴展才能夠支撐物聯網。邊緣計算是實現物聯網世界的關鍵能力,SD-WAN雖然可以做互聯,但有延遲和成本消耗,會讓物聯網的價值有所降低。通過邊緣計算,能夠讓一些數據的處理就近發生,不僅能夠幫助客戶做設備的互聯,還可以讓物聯網真正幫客戶業務產生價值。
第三,企業云化的混合路徑。一定程度上,沒有一家企業的IT環境是完全一致的,當不同企業從傳統走向云化,必然會面對不同的挑戰。沈鷗說,“青云QingCloud希望給企業客戶提供云化的混合路徑,混合路徑意味著不同的企業起點和終點都不一樣,具體走哪些路,會隨著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客戶走向勝利的終點。”
青云QingCloud混合云戰略
事實上,青云QingCloud是國內最早一批同時布局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云服務商,從2013年交付公有云,到2014年涉足企業私有云市場,青云QingCloud是首家實現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混合云一體化架構的云服務商。
沈鷗說,“過去幾年,我們不僅把公有云技術進行產品化,還根據國內企業的要求把規模做到足夠靈活,既有最小規模的交付,也能夠實現無限擴展,具備跟青云公有云同等的云平臺能力。發展到今天,青云QingCloud的產品和技術已經能夠很好的滿足混合云2.0時代的核心技術訴求。”
首先是無縫互聯,數據流動。青云QingCloud從去年開始交付光格網絡SD-WAN。借助光格網絡的智能廣域網,可以很靈活的讓企業客戶通過光盒(SD-WAN終端)插上網線、通上電,就可以把節點通過廣域網連入公有云。所有的配置是自動分發的,對于用戶來講,減少了人力運維成本。并且,青云QingCloud做到基于帶寬的彈性計費,可以幫助企業客戶按照業務需求進行網絡互聯,帶寬可以彈性伸縮,滿足爆發性的業務增長需求。
其次是統一架構,一致體驗。得益于青云QingCloud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和混合云一致的架構,能夠為客戶提供一致的使用體驗。這一點對客戶、集成商或ISV合作伙伴都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對于客戶而言,一致的使用體驗會降低其學習成本,會用私有云就會用公有云;對于合作伙伴而言,系統的遷移和運維會變得更加容易,公有云和私有云具有同樣的API,可以讓ISV合作伙伴做應用開發對接時,只做一次就能同時支持公有云和私有云。除此之外,青云QingCloud提供統一多云管理平臺iFCloud,除青云的云平臺外,還能夠管理物理機、虛擬化、其他公有等資源。
第三是業務負載,按需安置。青云QingCloud通過開源OpenPitrix多云應用管理平臺,提供跨異構環境的應用部署,涉及應用的發布、版本管理、管控和計量計費等,只要遵循青云QingCloud提供的框架即可完成。在開發OpenPitrix這個產品時,得益于青云QingCloud多年研發和運營PaaS平臺,以及AppCenter應用平臺的運營經驗,把這些經驗匯聚到OpenPitrix產品中。因此,不管是青云QingCloud自己的產品,還是合作伙伴、客戶的應用,只要遵循OpenPitrix架構,就可以實現應用全生命周期在異構環境里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