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華為手機芯片斷供”話題登上熱搜,中國IT行業的技術標桿,在芯片設計上已經走在世界前端,卻在關鍵環節受制于人,引發國人一片唏噓。雖然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創新”仍是高懸在中國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風云詭譎的國際形勢和市場環境下,時刻威脅著企業的興衰存亡,甚至成為國與國之間的博弈利器。
過往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掌控話語權,從容應對各種機遇與挑戰。近日,國內TOP科技媒體36氪與中國高端廚電品牌方太聯手打造了一場“首創之源”專題,方太、戴森、科大訊飛、吉利,四個來自不同行業和領域卻同樣擁有鮮明“首創”標簽的品牌,分享了各自對“創新”的理解,在當前國際關系極為復雜的背景下,可謂意義深遠。而其中關于創新初衷、創新路徑、創新方向的思考,相信也能為很多陷于踟躕和迷茫的企業帶來啟迪。
以人為本,創新的“螺旋階梯”
為何創新,這是攔在創新之路上的第一個問題,也是關乎企業“往哪走”和“走多遠”的原則性問題。對此,首創品牌們給出了相同的答案:為“人”創新。
人,即用戶。在談到為什么不“跟風”“抄襲”“賺快錢”的時候,方太認為創新的突破口不是行業風潮,而是用戶痛點。為了解用戶最真實的使用場景和需求,方太曾走訪了500多戶中國家庭的廚房,與25位追求生活品質的“洗碗極客”反復交流。因為傳統集成灶的種種不完善,所以原創集成烹飪中心,立足“功能、烹飪、空間、美學、智能、場景”六大集成優勢,推出更優的廚房烹飪一體化解決方案。因為中國家庭廚房空間普遍較小,所以放棄立式洗碗機,發明三合一水槽洗碗機,并通過結構、功能、技術上的創新,滿足中國家庭既要洗果蔬農殘又要洗碗碟餐具、既要一餐一洗又要省水省電的需求。
用戶思維,也是戴森追求“與眾不同、有原創性、比他人更好”的創新前提。解決被他人忽略的問題,是戴森的核心理念。突破性的設計和技術常常來自一個微小的洞察,比如顛覆性的無葉風扇,為了讓風扇吹出來的風更“舒服”,采用了氣流倍增 Air Amplifier™專利技術;科技感十足的吸塵器,為了避免灰塵阻塞濾網,微振氣旋分離技術應需而生。
同樣以用戶為中心的,還有吉利。疫情期間,研發具備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車”;運用高科技,在產品開發體系中融入中國駕駛DNA;推出“幾何+”平臺,讓用戶參與產品創新的過程;原創“GCPA-101”用戶滿意度評價標準,讓用戶評價成為創新的規范。
無論是顛覆性的原創發明,還是持續性的迭代升級,為用戶而創新,是首創品牌們的不變初衷,也是成功秘訣。一方面,從洞察需求,創新產品,到解決問題,實現了一個以“用戶”為核心的創新閉環。另一方面,用戶不是固化和停滯的,技術創新在滿足用戶期待的同時,也在引領用戶需求持續進化升級。二者互為支撐,搭建起一道循環上升的“螺旋階梯”,助力企業攀抵更高的目標。與此同時,相較于未知前路上存在的無數不可控因素,用戶無疑是最可靠最穩固的創新基石,畢竟贏得用戶就是贏得市場,無需為名利所擾,品牌與利潤自然會隨之而來。
創新投入,看不見的更重要
創新是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幾乎所有人都高舉著創新的旗幟,卻甚少有人品嘗到創新的碩果。為什么?因為這是一條沒有捷徑的馬拉松,只有實力與毅力兼具的選手,才有沖線的可能。
對于首創品牌而言,創新投入是必然涉及的話題,最直觀的就是人、財、物。方太創立24年來,組建了一支近千人規模的研發團隊,碩博人才比例接近50%。在德國、日本設有研究院,每年的技術研發投入不低于年銷售收入的5%,且對重大項目的研發投入則不設上限。
戴森在全球擁有6000多名工程師與科學家。研發團隊成員多元化,比如個人護理品類就有將近50個不同背景的工程師,包含流體動力學、空氣動力學、熱學、生物學、化學等多個專業。
吉利在全球設有五大工程研發中心和五大造型設計中心,共有2萬名研發人員。近十年研發投入占比保持在5%-7%,累計近1000億元。
科大訊飛自2017年起連續舉辦A.I.開發者大賽,打造專業A.I.競技平臺,在為A.I.行業賦能造血的同時,挖掘、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團隊和優異產品項目。
如果說,以上這些軟硬件投入尚且可以衡量和量化,那么更深層次的,在文化、理念、管理上的創新投入,或許更值得我們關注和深究。
比如方太從中華優秀文化中導出的仁愛、有度、幸福“創新三論”,全員認同的“ 美善創新”文化,以及用5年時間研發水槽洗碗機、用8年時間研發NSP膜色譜凈水機的專注和堅持。
比如戴森為人所稱道的“工程師文化”,鼓勵任何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心懷謙卑,接受質疑與挑戰,精益就請,始終保持執著與熱愛。
比如科大訊飛在核心技術領域的“十年磨一劍”,圍繞創新型人才、創新型組織和創新型管理,確立類似于火箭的人工智能三級推進體系。
比如吉利以技術立品牌的理念,堅持“自主突破創新,融合全球智慧,掌控核心技術”,實行研發管理、人才培養、技術轉化及產學研合作并行的四位一體運作體系。
套用一句俗話,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創新跑道上人頭攢動,資本雄厚者比比皆是。其中創業未半而中道退賽,或者口號震天卻寸步不前的,多半未必敗在客觀條件上,而是失去了主觀能動性。事實上,人才團隊、硬件設施、研發資金這些“看得見”的投入很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觀念、心態、素養這些“看不見”的投入。前者決定了創新的起點,后者決定了創新的終點,唯有二者兼具匹配,才能笑到最后。
核心技術,創新的當下和未來
當我們討論創新時,歸根究底是在討論當下的競爭力和未來的可能性。而首創品牌的經驗告訴我們,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掌握核心技術的基礎上。
方太集成烹飪中心上市不到一年,就收獲了10萬家庭的認可。水槽洗碗機引領市場風向,已經擁有了數十個品牌的跟隨者。全球首創的NSP膜色譜雙效凈水技術,更是實現了凈水核心材料從0到1的突破,改變了國內高端凈水膜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作為行業領軍企業,方太未來將持續以空氣、食物和水作為研究對象。健康、環保、智能是三大創新趨勢,從應用技術到關鍵材料、基礎領域的創新升級,讓方太擁有了更強的底氣。
技術自信才能帶來產品自信、市場自信、品牌自信。核心技術的缺失曾是中國汽車品牌的最大痛點,如今“自主一哥”吉利已經站在了汽車技術的最前沿。基于底層架構技術創新,“CMA超級母體”的發布,讓吉利不再是制造汽車,而是孕育科技生命體。滿足未來15年汽車科技進化需求的代際領先優勢,不僅為用戶帶來越級產品價值體驗,也讓中國汽車有實力駛出國門,登上世界舞臺。
堅持源頭核心技術創新,讓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口語評測等方面領先行業同期,代表國際最高水平,在全球50大最聰明企業榜單中位列第六。面對即將到來的第六次IT產業浪潮和人機交互時代,堅持技術“頂天”應用“立地”,掌握源頭核心技術并處于領先,讓技術轉化為大眾切實可感的產品,科大訊飛已經為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做足了準備。
經濟全球化時代下的市場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不管身處何行何業,必須居安思危,警鐘長鳴。高爾基曾說,如果學習只在模仿,那么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以消化吸收再創新、跟蹤創新的方式難以實現引領,踩著別人的腳印永遠超越不了別人。核心技術是自主創新的“命運線”,也是企業發展的“護城河”,只有牢牢抓住核心技術,才能避免在市場上被人“卡脖子”,在當下的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在未來的比拼中把握戰略先機,一路領跑。
結語
滿足用戶需求,創造經營效益,護航持續發展,對于任何一家不甘平庸、志存高遠的企業而言,創新的價值都是毋庸置疑的,雖“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吾將上下而求索”。
當然,從更廣的維度來看,創新的意義遠不止于此。正如方太一直強調的“創新向善”,這份“善”不僅意味著技術創新擇善、至善,也傳遞著對和諧社會、國泰民安的深切期待。在這個日新月異、風云幻變的時代下,企業創新被賦予了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無論是普通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是科技強國之路、民族復興夢想的偉大征程,都在呼喚更多擁有“首創精神”的企業,摘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化作手中所向披靡的利刃,開疆拓土,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