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傳統IT建設模式,組建江蘇省指揮調度系統需要投資15億元,僅試點建設階段就要耗時3年,而按照數字化轉型后的以公有云為核心的架構組建全省統一指揮調度平臺,則至少節省了70%的建設資金,并且免去了機房、硬件構建后每年約15%的運維費用。”7月31日,在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數字轉型 通達未來”——“六朵云”階段性成果發布會上,其總經理顧德軍表示,數字化如同人類的進化一樣,是一個過程,是沒有終點的旅程,它永遠不會陷于停滯,只會在不斷的迭代與演進中帶給我們驚喜。
“六朵云”——江蘇智慧交通新成果
近年來,傳統行業上云已成為新的趨勢,產業互聯網也成為未來市場新的焦點。今年4月,江蘇省發布《交通強國江蘇方案》,提出要著力構建高質量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作為江蘇省交通建設的重要組成力量,江蘇交控早在2016年就明確提出建設“云上”數據中心,并攜手混合云的先行者與領導者青云QingCloud(qingcloud.com)共同進行“六朵云”的創新實踐,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其中,“調度云”通過增設“智能車道管控”、“清障救援現場傳輸”、“安全生產信息化”等系統,每年可處理突發事件15萬起,發布情報板信息200萬條,處理語音信息500萬次,目前已超過3000名調度、清障人員和4000名高速交警在共同該系統。
“內控云”通過全員覆蓋,對收發文、投資、薪酬、報銷、合同、值班等數十種流程實現了精細管理和實時管控,變人工監督為流程監督、數據監督,極大提高了全系統辦公效率。同時,通過構建“內控云”,還完成了組織架構數字化和流程協同數字化,為江蘇交控整體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基礎。目前已穩定運行超過1000天。
“收費云”已通過SD-WAN網絡實時匯聚90%的收費車道和門架車牌抓拍圖片,單日最高上云量超過2500萬張,結合車牌“云識別”、海量數據處理、容錯路徑還原等自主創新技術,可立即構成精準核算、在線計費、實時打逃的收費輔助系統。通過“收費云”技術應用,還可對“兩客一危”、“重點區域”等特定車輛進行識別、定位、跟蹤和預警,并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服務云”以“數字賦能+信息服務”模式應用為主線,打造出ToC端和ToB端的服務平臺。其中,ToC端服務以“江蘇高速”微信公眾號為入口,為駕乘人員提供伴隨式信息服務,已收獲粉絲150萬,日最高訪問量達3500萬次;ToB端服務以數據服務中臺為入口,經由統一平臺、標準接口,對外提供數據服務,打造數據價值最大化的新服務體系。
“資管云”是資產、資源、資本的統一管理平臺,目前已支撐江蘇交控全系統完成固定資產清查,實現了對全系統全年資本性支出的全流程管理。
“黨建云”將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和黨建業務深度融合,為江蘇交控全系統提供矩陣式的智慧黨建云服務。
“江蘇交控發布的‘六朵云’,集中展現了江蘇智慧交通發展的新成果和高水平,也改變了交通路網運營管理和社會服務的格局與面貌。”在交通運輸部路網中心副主任王剛看來,數字化轉型是推進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前瞻預見到新興技術給交通行業帶來的顛覆性變革,瞄準發展前沿,把握發展趨勢,聚焦重點領域,研究新應用、新業態。
統一認知,數字化買不來、等不起,也急不得
“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技術是難點,但僅攻克技術難點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數字化的認知和數字化的態度。”江蘇交控總經理顧德軍認為,大多數人對于數字化還沒有形成準確而統一的認知,有的重概念而忽視可實現性,有的重技術而忽視實用性,有的為新而新,為做信息化而信息化,導致多種技術或系統拼湊到一起成了“四不像”,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還阻礙了信息化的整體發展。
在他看來,數字化是買不來的,雖然通過市場可以買到一些軟件或者技術,但要找到與企業自身業務場景完全匹配和適合的軟件是很難的,只有堅持以我為主、開放創新,將技術應用創新和企業自身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商業創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體現信息化的價值。數字化更是等不起的,當前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金融領域,都呈現出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局面,尤其是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這一輪大發展中,誰慢了,誰就要被時代淘汰;誰快了,誰就會引領行業發展潮流。數字化又是快不得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律的,如果只一味追求數字化建設的速度,而忽視了質量,就容易與企業自身發展脫節,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不是單純設備和技術的堆積,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業務引導,遵循規律、循序漸進,制定科學嚴謹的戰略,營造開放融合的環境,培育專業素養的人才,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符合自身特質的業務布局和服務生態,呈現出一個“不一樣”的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