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權威咨詢分析機構Gartner發布了「2020中國ICT技術成熟度曲線(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2020)」報告。互道信息作為業內領先的數字化零售解決方案供應商,成功入選中臺(middle platform)典型供應商代表。這是Gartner首次在相關報告中正式引入“中臺”概念,也是國內中臺廠商首次入選Gartner相關報告,代表著國際權威機構對從中國興起的中臺技術的認可,以及對互道信息成熟的中臺技術和完善的數字化產品矩陣、廣泛的行業頭部客戶覆蓋的一份權威認可。
技術成熟度曲線是Gartner為企業提供的評估新技術成熟度的典型工具,按照技術成熟度分為從新興到成熟的5個階段。新興技術是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創新引擎。中國ICT技術成熟度曲線包括技術和實踐,對技術廠商和企業客戶來說,是評估新型數字化技術趨勢、技術潛力和商業潛力的重要依據。
此次報告中,Gartner首次引入「中臺」概念,并對中臺定義做出具體闡釋:
中臺是指通過底層技術和組織結構的架構設計,減少資源冗余,利用效率提升,并賦予小團隊運營新業務的能力。它將組織內部的后端業務和技術能力進行分解和重塑,以跟上客戶驅動業務變化的步伐。
這一定義與互道信息的源力DataForce中臺定義不謀而合,同樣認定中臺至少要從技術和業務兩大方面為企業數字化賦能,助力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加速創新業務落地、驅動長效增長。
Gartner同時對企業建設中臺面臨的困擾進行了深入解讀:
中臺興起至今已成為中國的一個關鍵話題,許多企業認為它是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很多企業也發現了中臺的實施比預期的更具挑戰性,尤其是當該舉措由CIO和IT領導者推動時。市場上的中臺產品/解決方案也有很多版本,其中最常見的是技術中臺、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多種中臺變種并存,沒有明確的定義,造成諸多混亂。而在沒有做充分的盡職調查工作的情況下,貿然采用中臺,將給決策者帶來負面影響。
針對以上企業在中臺建設方面遇到的難題,Gartner也針對性的提出了實用建議:
01、企業要結合自己的業務情況,深入了解中臺定義,同時補充了解什么不是中臺,進一步區別中臺與非中臺的界限。
02、企業要明確:盡管中臺與技術高度相關,但它并不是“一刀切”的軟件套件,也不是任何形式的直接技術解決方案。
03、決策者需要進行場景規劃,明確業務結果指標,真正確定企業是否需要中臺。例如,一個新的獨立業務可以通過推出獨立的業務單元來高效地發展,而在后期,中臺可以發揮關鍵作用,整合冗余資源,避免重復開發。只有能夠定義明確的用例,并能夠詳盡闡述商業價值,中臺對于企業來說才是值得搭建的。
04、完全采用中臺對企業來說是一個跨業務、跨職能的企業治理戰略,發起者一定要與高層領導接觸,以獲得支持、認可及至為重要的資助。
05、在采用中臺時,至少要從技術和業務兩大方面進行規劃,可以進一步聚焦到企業架構、數據、業務能力、組織結構等方面,從中臺采用之初就聘請中臺架構師,簡化業務流程變革、技術選型、數據策略等,確保通過有效執行可以實現預期的商業價值。
Gartner指出,在中國本土中臺市場中,以阿里云、互道信息等四家公司為代表的一批中臺實踐者是中臺領域的典型代表。
Gartner有力指出了中臺對于企業業務發展的影響:
并非每個企業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需要中臺,不同的行業也有其多樣化的需求。對于大型企業來說,中臺可以發揮效率,降低現有業務的成本,快速支持相關新業務的開展。對于小型企業來說,中臺可以幫助整合可復用的資源(如人員、數據、技術等),讓各業務部門/團隊共享,以支持其成功克服初期生存挑戰后的快速成長步伐。
入選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是全球權威咨詢分析機構對于互道信息產品技術能力和服務客戶專業能力的高度認可。在對中臺的定義和價值認可上,互道信息一直倡導的觀點與Gartner報告所提觀點相當吻合:
1. 中臺技術應為企業實現技術賦能與業務賦能;
2. 企業構建中臺不是“一刀切”式的創新,在不替換企業原有系統的前提下,仍可以中臺為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3. 中臺價值核心在于降本增效,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提升業務運營效率驅動增長,并助推企業的長遠發展;
……
互道信息作為業內領先的零售行業數字化零售解決方案供應商,未來將繼續專注于以中臺賦能結合完善的數字化產品體系,以領先的技術優勢和豐富的行業頭部客戶項目落地經驗,成為品牌零售企業最值得信賴的數字化轉型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