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由大學生拍攝100小時記錄武漢開學故事的視頻《等著你》悄悄走紅網絡,上線即引發6000萬閱讀量,獲得中國新聞周刊、中國青年報、楚天都市報、南方都市報等全國權威性媒體的關注及轉載,并登上了微博實時熱搜榜TOP19.
談到視頻是如何拍到6所高校50余人出鏡時,視頻創作者佳晨說:“除了幸運,更重要的還是大家對武漢、對學校的感情都很深厚,所以一拍即合!”這個25歲的上海女孩,在武漢學習、生活了7年。這里已經早已是她的第二故鄉。
帶著對疫情時對武漢的心疼,帶著對疫情后第一個開學季的期待,佳晨寫完了《等著你》的文案。去拍一個屬于武漢高校開學季的故事吧,就拍那些校園里大家最熟悉、最牽掛的“好久不見”的人。“其實我們大學生都在等著返校的那天,就像學校里的人都在等著我們回家。”她說,正是因為這份等待的情感是雙向的,才讓整個片子溫暖了起來。
視頻創作初期,佳晨的心里沒底。直到聯系了本科時的學長、學姐,在學姐的朋友圈里又聯系上了另一個學校的老師,一場順利的“拍攝邀請”接力給了她繼續創作的信心和動力。不過2天的時間,自己的母校華師、鄰近的武理、對面的武大,坐幾站地鐵就能到達的華科和中南財大、地大,各位老師都爽快答應了自己的拍攝邀約,而且都對這個《等著你》的拍攝創意充滿期待。
(圖左一為佳晨)
這是武漢8月份以來最熱的幾天,佳晨和她找來幫忙的學弟學妹們,在6所高校的教室、實驗室、操場、食堂、宿舍樓里扛著攝像機到處取景、做采訪、拍故事。在鏡頭中,她抓拍到了宿管阿姨想念學生的淚水,捕捉到了保安巡邏時手臂上的警燈,采訪到了輔導員對畢業生的眷念和不舍,還有所有人對返城、返校的老生、開學的新生發出最誠摯的“等你回家”的呼喚。
100個小時拍攝,再100個小時剪輯,帶著50余人的心血和期待,一支充滿溫暖和深情的《等著你》,就此誕生。
正如佳晨所說,3分鐘的視頻中,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人都有一段記憶。視頻中的他們,在校園里是堅守崗位、默默無聲的普通人,但在抗“疫”時,都足以被稱之為“英雄”。選擇拍攝這樣一群人,不僅是向即將開學的大學生發出校園里最溫暖、真實的聲音,更是在向這群人致敬。
致敬“探路者”
首次解剖新冠肺炎逝者遺體的劉良,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也曾對SARS逝者做過遺體解剖。面對鏡頭,教授風趣幽默。但當談及患者時,直面過生死、無畏逆行的他,還是會忍不住哽咽。“這次疫情對武漢來說是一個很不幸的一個遭遇,是一個世界級災難。”
2月16日凌晨1點左右,劉良團隊9人走進手術室,穿著兩件防護服,口罩多帶一層,面屏、護目鏡帶了好幾個,手套三層,襪套、鞋套兩層,他們逼著自己不跟空氣接觸、不跟外界接觸,因為遺體一旦暴露,病毒散發,危險就隨之產生。“我們穿這個防護服還是有恐懼感,5分鐘就受不了,但是寧愿自己吃點虧,還是要做。”據劉良回憶,原計劃做1個小時就能完成的病理解剖,他們做了5、6個小時。
法醫是死亡路上的“探路者”。由劉良和他的團隊所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探索了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的病理改變和疾病機制,這就從根本上探究新了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給未來臨床治療危重癥患者提供了重要依據。
劉良的心里始終有這樣一個信念:我們一定要(在疫情期間)做些什么事情,才能不負自己這一生。同樣的信念,他通過鏡頭,也想教給自己的學生。新冠肺炎也許還會伴隨人類很長一段時間,這一場“戰爭”未完,所以劉良在等著學生回來和他一起“戰斗”,從臨床到研究,打開更多死亡的密匙,以拯救更多的生命。
致敬“逆行者”
一場新冠肺炎,讓全中國人看到了醫護工作者在面臨公共衛生“戰爭”的時候,也可以是一支“強兵戰隊”。他們都是戰場上的“逆行者”。
為了致敬這樣一群抗“疫”英雄,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博士生劉志哲和他們的學生創業團隊,在兩個半月時間里,設計并創作“逆行者”陶瓷紀念獎章和獎杯,贈予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張伯禮院士等人。
一個從武漢來的大學生,獨自扛了整整三大包的紀念章遠赴廣州。一路上,劉志哲想著“不能把這50套東西搞壞了”,2個行李箱、1個大紙箱,他用腳來回墊著箱子底部,被砸了好幾下。“已經不覺得累了,反而感覺很溫暖!”
劉志哲敲開了鐘南山院士的門。看到渾身汗濕的他,鐘院士感動不已。
“你是怎么一個人把這么多東西帶來的?”
“我不是一個人來的,我背后還有我們所有的武漢大學生。”
這份以“逆行者”命名的陶瓷紀念品,是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對抗“疫”英雄們最誠摯的致敬。
致敬“志愿者”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一支“鋼鐵俠”志愿服務隊,疫情期間,他們是守護校園“疫”線的學生英雄。來自13個國家的23名留學生,他們從絲綢之路走來,在中國、武漢有了第二故鄉。
“鋼鐵俠”,是當所有人與滅霸斗爭時,無謂犧牲的那一個。大家取這樣一個名字、組建這個志愿服務隊,就是要像那個無堅不摧的英雄一樣,來保護學校、保護同學。他們說,當自己的城市“病了”,所有人都應該義無反顧地站出來。“病毒沒有顏色,國籍也沒有顏色。疫情,把我們的心都連在了一起。”
是啊,病毒沒有顏色、沒有國籍,救援沒有理由、不分年齡。51歲的李明,是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的一名職工,視頻中的他在整理圖書時,安靜、沉穩。但誰能想到,疫情時期,他是“空城”武漢里的一名城市“擺渡人”。在開車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為社區老人配送物資時,他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拼命”,堅定、勇敢。
沖鋒疫情一線,會害怕嗎?
“2003年參加非典的時候也許會害怕,但今年不怕。”李明說,在當下,整座城市、所有人都勇敢無畏,醫護人員、患者、志愿者相互感動,就有了一種精神驅使他往前走。只有一句話,就是“我要幫忙”,沒有別的。
致敬“為人師者”
來自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的教師陸方喆,同樣在開學前先回到了熟悉的教室。幾個月前,他和同學們一起上課的情景,還是發生在他一個人的隔離病房里。起初,他的學生還不知道自己的老師確診了新冠。直到有一次,陸老師在給自己量體溫,學生在視頻里聽到護士的喊話,這才“穿幫”了。
聽說老師生病住院還堅持上課,同學們聽課更加認真了,這是陸方喆未曾想到的。甚至有學生私信他說,自己以前沒有好好上陸老師的課太不應該,下學期要更加認真的聽課。學生的關心,讓陸方喆覺得一切的堅持都值得。
幸運的是,他康復的很快。有人勸他“身體剛好,干脆修養得了,別太累”,但他不這么想。病房里的手機熱點始終在線,他一直在堅持上課。“我是想給自己一點暗示,我是個正常人。”陸方喆說,上課、備課、改作業時間過得快,也可以分散一些負能量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學生:這個病毒,沒那么可怕。
拍攝《等著你》的100個小時里,要致敬的還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是陪伴了大家四年的輔導員。
他們是上課對你嚴苛、下課對你關心的老師。
他們是宿舍大樓的叔叔阿姨;
是食堂里的師傅;
是清整校園的環衛阿姨;
是維修師傅;
是校巴司機。
在疫情時,他們是勇敢的人,經歷生死、面臨挑戰;在疫情后的第一個開學季里,他們回到校園、重返崗位,又都是最敬業的人。他們帶著對新生活的希望,在武漢,等著所有學生早日回家——這是《等著你》當中最有溫度的記錄。
一支短視頻用3分鐘記錄了一個大學生眼中的#不一樣開學季#,就引發了大家的情感共鳴,這是視頻記錄生活、記錄故事的力量。為了鼓勵像佳晨這樣的大學生一起記錄下疫情后的第一個開學季,用最真實的鏡頭講述每個人不同的開學故事,騰訊微校“不一樣開學季”短視頻挑戰賽向全國大學生發出邀請,做一回學校的“代言人”。拿起手機、相機,拍一支個人原創的Vlog,并上傳至個人微博、微信視頻號平臺,附帶話題#不一樣開學季#,即可參與活動。鵝廠定制禮品、證書、獎金也在這里“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