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卡思數據(ID:caasdata6),作者:卡思數據,授權轉載發布。
“這部劇我沒追,但已經在抖音看完了全集。”
這句話應該說出了大多“抖音追劇人”的心聲,從未看過完整的一集,但對劇集里的人物關系、內容情節卻如數家珍。
如今,在抖音追劇已經成為了人們快節奏內容消費的最典型表現。而在抖音熱度有多高,也成為了檢驗一部影視劇夠不夠爆的新標準。
今年上半年《下一站幸福》、《傳聞中的陳芊芊》、《隱秘的角落》,每一部刷屏爆款劇的背后都有抖音流量的助推。而隨著 7 月 20 日全國電影院恢復營業,及情人節前后多部影片陸續上映,電影圈的流量大戰也再度開啟。
兩倍速播放還不夠
在抖音直接抓重點看
抖音為什么會成為電影電視劇的標配宣發陣地?在抖音追劇為何能成為新的內容消費習慣?它最大的魔力在哪里呢?
首先,抖音 4 億DAU的吸引力自不用多說,在大眾注意力全面轉移線上的半年,抖音成為了用戶關注度的最佳觸發機關。且前期有大量成功案例已跑通,用戶在抖音獲取最新影視劇信息的習慣已養成。
其次,抖音的內容推薦邏輯也非常適合中毒式營銷,相似的內容你看的越多下一波給你推薦的就越多,能帶來短時期的刷屏效應,更利于深度影響內容消費者。
再有,短視頻內容形式的獨特性,讓內容本身的呈現極具看點,具體有兩大華彩點。分別是:精煉和先發。
首先,有些用戶總是抱怨,工作太忙沒時間追劇,而短視頻的內容形式因其短小的內容時長,讓消費者觀看起來沒有負擔。而且,內容大多是對劇情高潮部分的提煉,條條精彩又足以串聯起劇情,觀看體驗佳,即便是沒時間追劇的用戶,也能通過在抖音追劇,獲取更多的社交談資。
再者就是最重要的一點,為吸引用戶關注,最大化擴張劇集熱度,劇集官號特別是在電視劇的宣傳中會提前放出未播高能片段,有時甚至比電視預告都還要提前。對于正處在追劇熱情中的觀眾來說,這樣的追劇福利是絕不能錯過的。
那抖音上常見的電影電視劇宣發賬號又提供有哪些內容類型呢?
01 內容剪輯類
這類內容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電影電視預告片,在宣傳前期使用。有較完整的劇情脈絡,情節跌宕,讓觀眾對整體的故事內容有一個大致了解,收割第一批興趣用戶。
第二類大多是電視劇使用,是隨著劇情發展對劇集里的精彩內容做提煉,一般是預告接下來將會播出的內容,特別是一些高能片段。如《三十而已》中林有有吃許幻山冰激凌的片段,一經播出便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當時正片還未播出到這里,但大家對林有有行為的口誅筆伐已經將劇的熱度推到了高潮。
02 拍攝花絮類
花絮類多是對劇作在拍攝過程中發生的一些趣事或令人印象深刻的點進行重點展示,起到豐富宣傳及展示作品核心創作精神的目的。
其中,電視劇花絮大多以溫馨搞笑類居多,能看到屏幕下的演員間的真實互動,可能會給一些CP粉許多腦補的空間,也能將在看劇過程中對演員的情感進一步衍生到這些周邊內容,進一步擴大觀眾喜愛度。
而電影的花絮則多是比較有厚度、質感的關鍵場景展示。如一次重場戲的表現,導演的調度、演員的專業配合,各工種力量的集中展現,都在花絮中得到極致發揮,用這些場景讓觀眾感受到主創人員的誠意。
如電影《八佰》中,演員李九霄拍攝中槍倒地戲份,演技逼真,可以說是豁出命去表演,倒在地上的一刻令人無數觀眾動容,評論表示“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有多疼”,最終這條視頻也收獲250w點贊。
03 人物專訪類
屬于劇集的周邊內容。可幫助觀眾進一步了解劇情,通過主創分享創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或拍攝趣事,吸引觀眾,進一步拓寬受眾。
04 現身說法類
這類多用于電影宣傳,在首映或點映上,對到場觀看的導演、演員、觀眾進行觀后感采訪。最真實反映觀看完電影后大家的所見所感。例如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拍攝一位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潸然淚下,情難自已提前離場的畫面,讓人動容。
05 影視剪輯類
有別于官方的剪輯宣傳,還會有UGC們(包括KOL、KOC和素人),因為對演員、對劇集的喜愛,自行整合內容素材,宣傳演員或劇集,這也對影視劇的傳播起到了內容眾創與聲量提升的作用。
官方按頭磕劇,最為致命
從目前電影電視在抖音上的宣發來看,主要有這三種官方路徑,分別是:內容出品方(電影、電視劇官方賬號)、內容發行/播出方(衛視、視頻網站、電影票務平臺、影院官號)和主創人員(導演、演員等)。
這其中,內容出品方和發行/播出方為宣發主力,主創人員多為引流錦上添花之用。而且電影和電視劇因為獲利重點及對素材的掌握程度不同,宣發重點也不同。
就電影而言,內容出品方一側的決策權更大、宣傳力度更大。首先他們掌握有更豐富的物料,不管是拍攝花絮還是人物專訪、電影內容剪輯,都擁有更大自主權,能提供給用戶的內容面也更豐富。
如近期熱映的電影《八佰》,截止 8 月 28 日,它的官號已有 60 支作品,除去 19 年撤檔前發布的 17 支視頻外,它用 41 支視頻搭起了新的一波宣傳框架。
第一波宣傳片造勢。經歷過一次撤檔風波后,《八佰》選用一直預告視頻再次宣布起航,主要起到對賬號原有粉絲喚醒的作用,但對于宣傳片一年前早已曝光過的影片來說,用戶的刺激感、新鮮度并不強烈。
第二波花絮沖擊。《八佰》用了非常多現場花絮內容的剪輯,主要突出演員為了塑造角色所做的付出,團隊的敬業態度及拍攝成片的艱難,讓觀眾更深刻的認知電影想要傳達的精神內核。像張譯 10 秒 75 字臺詞、李晨對戲時的真情流露都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波點映反饋。在電影點映時,各路明星觀影后最真實的反饋,也讓觀眾對內容的好奇達到頂點。如吳京猛男落淚、馮小剛說《八佰》將承擔起電影復興的重任等。
而電視劇官號的宣發則相對更模板化一些,隨著劇情的播出進程發布前一日的精彩內容提煉和下集預告,以此持續不斷的延續劇集熱度。如近期熱播的《以家人之名》,粉絲從早上 8 點就開始催更,“趕緊放新物料出來!不然取關了。”
再有就是內容發行/播出方。
一旦電視劇出現即將成為爆款的苗頭,特別是如果該劇同時在兩家衛視或平臺播出,那這兩家的明爭暗斗也會成為一大看點。從賬號頭像,到背景圖、簡介、再到誰放出的物料多,誰的片子長,都會成為兩家角逐收攬人心的一項重要指標。
而觀眾所說的“在抖音看完了一部劇”也大多是拜平臺競爭中的大量內容產出所致。
而電影的發行/播出方主要集聚在貓眼、淘票票之間。電影宣傳配合直接導流賣票,一鍵完成轉化。
UGC眾創,才是爆款必經之路
上面說到的官方三巨頭像主干神經,在抖音拉開了一張大網覆蓋用戶。而UGC眾創更像是無數細小的末梢神經,決定了這張網的密度,反應了外界對于該劇集的認可度。
UGC的眾創一部分來自于內容方鋪量,另一部分來源于觀眾自己用愛發電。這個占比取決于觀眾對內容的好感度有多強。之前的《前任攻略3》就是很好的例子,靠投放一些KOL、KOC和素人主動上傳在影院痛哭的視頻,吸引了大量觀眾去影院一探究竟。
這次電影《八佰》也用了相同策略。隨著《八佰》的熱映,一個觀影前后狀態的對比vlog模式走紅,【觀看前談笑風生,看片過程中聚精會神,電影結束后淚如雨下】。通過三個轉場將觀影情緒的轉變放大,突出了電影帶來的沖擊感,讓人不禁好奇,到底是怎樣的內容能讓男孩子如此痛哭流涕,和當年《前任攻略3》的影院痛哭路透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有就是UGC自發的內容眾創,這部分內容的體量及繁榮度決定了劇集的國民度。
就拿去年底爆火的網劇《兇案現場》里的反派劉怡潼來說,他在抖音的爆火全靠粉絲的帶感剪輯,不僅有了抖音專屬BGM《RINGA LINGA》,還有產出了“只要反派長得好,三觀跟著五官跑”的熱梗,帶火了該網劇在播放平臺的收視。
只靠官方賬號是無法真正建立起內容繁榮的,只有UGC也加入戰斗,出產的內容及速度、質量都會迎來指數級增長,而且UGC內容的自由度、網感都更優于官號,覆蓋面更廣,能量更強,更貼合用戶觀看習慣,能真正打造現象級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