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比亞迪在寧波開了一場發布會,沒發新車,發了一款芯片。
像比亞迪這樣的車企確實挺「奇葩」的,從數碼 3C 的電池到汽車動力電池,再到整車制造,無所不通。
近日,比亞迪再次刷新了坊間對其公司業務的認知,比如說不聲不響弄了個芯片。
這塊芯片有個并不太好讀的縮寫 IGBT,全拼和中文名是這樣的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芯片。
先交代一下,這不是比亞迪的發明,你馬路上見到的新能源車上都搭載了 IGBT,但供應廠商無非就德、日、中三國那么幾家。
為數不多主機廠里頭自主在研發 IGBT 的,除了比亞迪,豐田算一個,其余基本都依賴英飛凌等供應商。
一般主機廠「越俎代庖」干了供應商的活兒,原因很簡單,關鍵零部件不想被供應商「掐住」脖子,同時做到成本可控。
從手機 PC 到現在的汽車,芯片之爭格外激烈,不少國產品牌喊出了「國產芯」的口號,為了這個目標,比亞迪在半導體行業已經努力了十余年。
IGBT,電動汽車的「命根子」
對于電動車而言,IGBT 直接控制驅動系統直、交流電的轉換,決定了車輛的扭矩和最大輸出功率等。在車內,IGBT 芯片的重要性不亞于電池電芯。
了解電車結構的人肯定知道,電車不是想象中的接電就走,電控系統格外重要,怎么高效地運用電能是考驗工程師的一個重要命題。
從汽車到地鐵、高鐵等軌道交通等等一切用電驅動的載具中,IGBT 無處不在,具體由封裝形式不同分為模塊和單管,最基礎的還是芯片晶圓。
很容易想象,電壓越高,對于 IGBT 的要求也就更大。從車用的 600V 到軌道交通的 1100V-3000V,電流都需要 IGBT 來「駕馭」。
原理類似于喊了很多年的變頻空調,在車里頭,IGBT 也是通過改變電流的頻率來實現電機的轉速,從而輸出所需的動力。
另一方面,除了能「駕馭」電流,IGBT 還需要保證能耗。眾所周知,「發熱」是電子元器件的致命殺手,為了保證元件能夠正常運行,發熱就需要散熱,這也就意味著車輛需要額外的電量去維持溫度。
一來二去,能量的損耗將大大影響電車的續航,所以從源頭上抑制發熱是關鍵。
無論是車輛性能還是續航表現,IGBT 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幾乎所有的比亞迪新能源車都搭載了自主研發的 IGBT,只能說全新一代唐 EV 百公里 4.4S 加速能力和等速 600 公里續航絕非偶然。
「造芯」很難,比亞迪發布的 IGBT 4.0 有什么特點
和所有芯片一樣,IGBT 的研發制造同樣設計門檻高、制造技術難、投資大。
我們來看一下官方的「硬核」科普
芯片要求:
IGBT 芯片僅有人的指甲大小,但卻要在其上蝕刻十幾萬乃至幾十萬的微觀結構電路,僅能在顯微鏡下查看。
IGBT 芯片設計難度高:IGBT 雖然是一個開關器件,但涉及到的參數多達十幾個,很多參數之間是相互矛盾,需要根據應用折衷考慮。
晶圓制造工藝難度大:最主要體現在薄片加工處理上。采用最新的 1200V FS 技術的 IGBT,需要將晶圓減薄到 120um(約兩根頭發絲直徑)的厚度,再進行 10 余道工序加工。
晶圓制造的廠房潔凈度要求非常高,需要一級凈化。一個零點幾微米的微塵掉落在晶圓上,就會造成一顆 IGBT 芯片失效。
至于加裝到車里還需要考慮到模塊化等等,和數碼 3C 產品「舒適」的工作環境不同,車規級芯片還要應對嚴苛的行車工況。
相比市面上的主流產品,比亞迪宣稱自家的 IGBT 4.0 具備以下優勢:
1. 電流輸出能力較當前市場主流的 IGBT 高 15%,支持整車具有更強的加速能力和更大的功率輸出能力。
2. 同等工況下,綜合損耗較當前市場主流的 IGBT 降低了約 20%,整車電耗顯著降低。
3. 溫度循環壽命可以做到當前市場主流 IGBT 的 10 倍以上。
另一方面就是成本,比亞迪介紹,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車載 IGBT 成本占到整車的 5% 左右,短期內還在持續上漲。通過規模化量產,比亞迪希望進一步降低成本,拉低。
目前比亞迪位于寧波的半導體工廠的月產五萬片晶圓,理論上能夠配備五萬輛新車。按照規劃,這家工廠的年產能有望做到十萬片,除了自給自足外,還可以提供給其他主機廠使用。
最后一個彩蛋是,比亞迪宣布,在材料上進一步突破,有望于 2019 年推出搭載 SiC 電控的電動車。預計到 2023 年,比亞迪將在旗下的電動車中,實現 SiC 基車用功率半導體對硅基 IGBT 的全面替代,將整車性能在現有基礎上再提升 10 %。
SiC 具備高耐壓、低損耗、高效率的特性,是替代 Si 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