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服務已經扎根科技發展史十余年,目前的業務范圍覆蓋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國防科技,民族興衰;小到網絡購物,精準推送。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如今一個正常人的都市生活,都被云計算服務支配著。急劇膨脹的發展模式,讓云計算服務催生出諸多不那么讓人愉快的負面效應,比如,信息安全、隱私泄露......
大概是從2018年開始,去中心化的概念一夜成名,并深深俘獲大家的芳心。去中心化技術的問世,讓現有的云計算市場將面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幾年前,無人駕駛、物聯網概念風靡一時,最終卻悄無聲息。究其原因,是因為龐大的數據體量需要更快的傳輸技術,來提供正常運作的基礎。如今,5G通信實現商用,數據的生成與傳輸瓶頸均已突破,市場面臨的,卻是數據存儲昂貴、易丟失、存儲資源局限性這些新的問題。分布式存儲,正好彌補這些中心化存儲凸現的弊端。
分布式存儲加持下的云計算時代,業內各服務商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大概率是存力與算法。
數據是能源,存儲是使用能源的方式,而存力和算法則是服務商運用能源的利用率。中國本土分布式存儲云計算服務商——江西正舵者科技總裁李衛宏先生向風麟財經如是說道。
江西正舵者早在2019年就已布局分布式存儲云計算業務,并獲得工信部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也就是業內俗稱的IDC、CDN資質。不久的將來,分布式存儲云計算服務,有望成為5G技術催生的碩果,成為國家新基建規劃中頗為亮眼的一個方向,為社會全產業賦能。
存力——分布式存儲時代的核心保障
人工智能在國家新基建的份額中也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看似科幻的人工智能技術,并非像空中樓閣般浮空存在,每一次的智能校對,每一次的介質傳輸轉換,都依賴著龐大的數據庫提供數據作為類比參照。“存力作為有效數據存儲的根本能力,分布式存儲云計算服務商的存力高度,桎梏著下游產業所能達到的高度。”李衛宏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存力對于各服務商會是一場生死考驗,原因在于:
急劇攀升的數據體量。據IDC的《數據時代2025》白皮書認為,全球數據量大約每兩年就將翻一倍,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瘋狂攀升至163ZB;華為全球產業展望GIV2025亦預測,到2025年,全球年存儲數據量將高達180ZB。
野蠻生長的智能終端。有行業預測認為,到2025年,個人智能終端數量將達400億、個人智能助理普及率達90%、智能服務機器人將步入12%的家庭,個人潛能將在終端感知、雙向交流和主動服務的支持下大幅釋放;在商業和社會層面,屆時全球1000億聯接將泛在于公用事業、交通、制造、醫療、農業和金融等各個領域,推動數字化轉型,企業應用云化率將達85%、AI利用率將達86%、數據利用率將劇增至80%。
作為一個合格的商人,永遠會選擇那個做事效率高,錯誤率低的服務商作為合作伙伴。要是在海量數據面前錯誤頻頻,漏洞百出,還會有商人愿意選擇它嗎?即使是用廉價來維系暫時的生存,終究不是長久之道,注定會被市場所遺棄。遺棄的原罪,就是存力低下。
因此,存力已經成為分布式存儲云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存力是怎么體現的呢?舉個簡單的例子,A和B都爬在樹上摘橘子,丟入各自放在地上的筐子里。A摘了10個,丟進筐子9個;B摘10個,卻只丟進筐子2個,剩下的都丟到匡外了。如果將橘子換做數據,那么A的存力遠遠超過B。
為什么服務商之間的存力差距那么明顯呢?導致存力低下的原因在哪?排除掉停電、斷網這些天災,導致存力低下的最大因素是來自網絡攻擊。分布式存儲云計算服務商可能會受到的網絡攻擊大概率有2種:算力攻擊和訪問量攻擊。算力攻擊是通過大量節點劫持,來任意修改服務商的數據;訪問量攻擊是堵塞服務商的網絡端口,導致無法進行正常數據交互。
分布式存儲云計算這個概念,最早的網絡應用是一個美國人發起的。他在構建這個網絡的時候,出于數據安全需要考慮,組建了一個6位成員的“白帽子”安全小組,而江西正舵者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都分布式了,還是逃不出網絡攻擊的陰霾之下嗎?其實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安全。如果讓兩家技術水平完全相同的服務商來存儲數據,選擇分布式存儲的安全性會是中心化存儲的無數倍。由此可見,從安全角度考慮,分布式存儲云計算有足夠的理由迭代掉中心化存儲云計算。
另外,由于分布式存儲云計算的數據分散在各地,能更加親近用戶。不管是在網絡帶寬節約方面,還是在數據中心建設體量上,都有很大一部分成本被節約下來,讓利給市場。同時,所需的數據更加貼近用戶,在下載與上傳時減少了傳輸時間,因此提升了用戶體驗。
分布式存儲云計算——全球數據互聯
區塊鏈時代下,對傳統行業進行了一遍大清洗。除了為數不多確實不需要區塊鏈技術參與的領域,好像各行各業都在努力將區塊鏈拉到自己懷里來。這就是分布式的魅力。目前那些所謂的分布式的區塊鏈項目,或多或少都有觸及不到的邊界與盲區。例如用戶習慣用BTC作為支付,用ETH來開發智能合約,在應用場景上有相對限制,二者存在的互換性較差,無法覆蓋社會上的各行各業。然而,以IPFS為例的分布式存儲云計算,卻可以滲透到各行各業。只要有數據存儲需求的地方,就是分布式存儲云計算的市場。
在5G問世以前,囿于通信技術,我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數據產生量處在一個低靡狀態。因此,中心化存儲的弊端并沒有完全暴露出來,即使出現一些端倪,也沒有十足的動力去改革它。而今處在一個數據井噴式產生的臨界點,分布式存儲云計算的市場被掀開了一幕。在李衛宏看來,這個時間點布局分布式存儲云計算,是非常明智的。
分布式存儲云計算先是將數據進行等分切割,加密,攪亂,存儲在多個服務器節點上,用戶根據密鑰來尋址,獲取需要的數據,再進行拼接,最終將完整的數據呈現給用戶。從一開始,分布式存儲云計算就跟中心化存儲云計算背道而馳。一個走的是掌握城市制高點,向農村擴散;另一個是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走城市路線,需要絕對強勢的影響力,巨大的代價(費用)。走農村路線,相對來說成本會更低,更多的是要保持好自身成長優越性,以及服務意識。這點,近代史向我們證實過。
對于自身成長優越性的考量,江西正舵者在深圳設置了2個研發中心,用于分布式存儲云計算的相關前沿技術創新,收購了由云南大學研發,具有先進性的數據壓縮專利技術。在市場服務方面,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的不同市場需求,設計了多樣的分布式存儲云計算解決方案。“我們一定要牢記2個‘不能’,不能對自己的技術水平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不能將任何形式的分布式數據存儲業務拒之門外。”李衛宏說。
分布式存儲云計算在中國的發展
IPFS概念雖然是由美國提出的,但作為一個開源項目,全世界的技術愛好者都有完善它的機會,也有使用它的權利。國內的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這些中心化存儲云計算雖然比國外的亞馬遜、微軟、谷歌起步稍晚,但在分布式存儲云計算方面,中國企業卻在力爭上游。
中國移動最先響應國家新基建號召,率先布局分布式存儲云計算設備/設施,華為緊隨其后,在河北建立分布式存儲云計算數據中心。各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基礎底層架構也大多采用分布式存儲云計算方式,以便上層應用能經受得住龐大的數據流。
事實上,中國已經有了一部分非常優秀的分布式存儲云計算服務商。畢竟IPFS技術創始團隊建立的測試網絡,全網的數據存儲任務,中國占據了90%以上席位。江西正舵者在未來可能會迎來友商的直面挑戰。另外,像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這些中心化存儲云計算服務商,也都在緩緩調轉車頭,轉型到分布式存儲云計算的行列中來。
5G技術先是由一顆種子,逐漸成長為參天大樹。而存力、分布式存儲,或將成為最亮眼的那顆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