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十里村(ID:shilipxl),作者:天涯住在十里村,授權轉載發布。
國內的【代理制】社交電商平臺很明顯的開始在走下坡道路,如果沒有任何微商團隊長資源,想起盤這件事情是比較困難的。
當然了,專注國內的模式其實每個平臺并無多大差異,尤其是在產品層面,你有我也有,自然就得陷入比價的局面了。
剛好這幾年跨境電商興起,大家也熱衷于海淘,天然的認為國外產品就是好。
所以自然就有人把社交+跨境+代理模式組合在一起了,跨境社交電商平臺也由此誕生。
當然跨境社交電商平臺的興起,還和 2019 年《電商法》的施行以及跨境電商平臺興起息息相關。
電商法的施行,讓個體代購者告別了無規、無質的暴利時代。
而跨境社交電商平臺,無論是時間成本、資金成本還是安全性,都有一定保障。
但是,跨境社交電商平臺,真的就這么好做嗎?它又有哪些坑?
我今年有機會短暫的帶過一個剛起盤的跨境社交電商平臺,直屬部門超過 20 人,月交易額才 200 萬左右。
對此有一些了解,所以把我的觀察和大家一起分享。
01
跨境社交電商的模式
目前我所知道的跨境社交電商平臺不超過 10 個,比如HIC嗨橙、西拼、ATB鯨譽等,頭部的就是ABM單創,前環球捕手(斑馬會員)的核心成員參與創辦的平臺。
1、商品玩法
這些跨境社交電商平臺目前商品的SKU不算多,主要還是推廣自己的代理商品,因為毛利高,能支撐代理分銷。
a、國外貼牌
自己在海外成立一家公司或者收購一家有時間年份的公司方便宣傳,然后找一家還未完全電商化的老品牌,直接合作談貼牌。
b、獨家代理
在海外找在國內略有口碑的產品或者找有潛力的商品,直接談國內的獨家代理。
這種好處就是可以天然的利用產品本身的品牌、產地等資源進行宣傳背書,當然風險就是一般品牌會要求平臺吃貨或全年保量。
c、共同開發
這種模式對平臺的體量有高的要求,畢竟都是生意人。
2、分銷模式
目前跨境社交電商平臺的代理門檻,可比國內的門檻高多了。
a、等級
層級方面每個平臺都不一樣,但終歸都有三級分銷的身影。
比如游客、會員、代理、合伙人,而在會員層級又有VIP和SVIP區別。
合伙人層級又有超級、全球、頂級的多層身份。
不同的身份,也意味著分傭的權限和拿貨的價格不同。
b、收費
國內299、 399 元甚至 499 元就已經頂天了,關鍵還是幾百的利潤空間。
但是跨境社交電商平臺的門檻是幾千到幾萬,甚至是十幾萬。
比如你在HIC買個店員禮包,幾乎都是 5000 元左右。
而其他平臺要想升級為平臺的合伙人,就有6800、19800、 99800 等價格。
還有其他的平臺,會分成初級經銷商,中級經銷商和高級經銷商三個等級,收費方式也從 5000 到 6 萬 8 不等。
注意這個費用不是你可以獲得對應的商品,而是預充值在平臺的貨款。
當然貨款的使用并非常規的抵扣,而是有其他的條件限制的。
c、代理賺什么錢?
對于代理來說,賺錢的模式也就是兩種。
一是分享商品賺傭金,二是發展代理賺會員費。
當然,這種會員費可比國內的100、 200 就高多,比如你發展一個頂級代理是99800,那你的提成至少會有一半。
這個提前也并非直接返現,而是我剛才說的,先從你自己的貨款里面進行抵扣。
所以,年入百萬不是夢就是這么坑來的。
02
跨境社交電商的業務優勢
之前我們說過,做國內的社交電商平臺,因為商品同質化比較嚴重,所以利潤、銷售都有一定難度,但跨境社交電商平臺在這方面稍微有一些優勢。
1、商品可比性小
a、價格
所有的社交電商平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比價,因此經常被各類層級代理吐槽。
但跨境產品因為是獨家產品,所以就沒有什么可比性。
b、品牌
同樣因為國外產品,首先用戶在內心深處就有天然的好感和信任,覺得高大上。
再加之國內很難找到同款,同功效的產品,所以前端的銷售阻力小了很多。
2、單品超高利潤
國內絕大部分的社交電商產品,除了299、 399 的會員禮包外,單個產品幾乎是沒有什么利潤的。
為了爭奪市場,同類商品就想做到全平臺最底價。
要么就是在商家的供貨價基礎上,只加價了5%-10%。
所以電商平臺沒幾個不賺錢的。
但跨境產品不同,當下幾個平臺最火的產品分別是酵素、蜂蜜、奶粉、蛋白粉、免疫粉、紅酒。
主要集中在保健和美妝產品,還有個別母嬰、個護相關的產品。
舉個例子吧,一款紅酒的成本在15- 30 元左右,但到了國內一瓶至少翻 10 倍。
某平臺一款 6 瓶裝的紅酒賣到 7600 元,可想而知平臺的利潤空間有多少了,自然對于代理來說,就有足夠的推廣動力。
還有化妝品就更不用說了,一片面膜或者是一小瓶裝的乳液,成本也是極低的,至少是個位數。
去年我和一個國際大牌的美妝產品工作室負責人聊過,他們做了同款材質的產品,六件套的供貨價只要 39 元,關鍵他還有利潤。
所以只要平臺的買手,在海外找一些產品包裝還不錯的產品,到國內就可以拼命的吹了。
畢竟代理和用戶們,都無法去國外做考證。
03
面臨著哪些困難?
盡管跨境社交電商在這一兩年另辟蹊徑,但目前稍微成規模的平臺,也僅有一家。
1、商品不豐富
許多平臺其實并沒有完全定位清楚,到底是做一個跨境社交電商平臺,還是只做自己獨家代理的商品。
所以你現在去下載一些類似的APP,就會發現他們的SKU是極少的,不超過500。
盡管平臺想引導用戶去買自己的獨家品,但是用戶卻不一定買賬。
畢竟哪個代理和用戶會一天到晚買紅酒?買護膚品呢?
而平臺想去扭轉這樣的形象也很難,畢竟宣傳的時候又說自己的跨境社交電商平臺,精選全球好貨。
但實際上產品又少的可憐。
關于商品層面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許多平臺目標是立志把自己做成一個品牌管理集團,直白點就是海外產品在國內的獨家代理也可以叫渠道品牌。
一個小平臺推一個品牌的一個品,在短時間里面,通過前期的宣傳鋪墊,銷量的確沒問題。
但N個品牌,N個產品,如何長期的賣,持續產生銷量,對平臺的運營能力是極大的考驗。
目前一般的平臺一個月上線一款主打品,那么 5 月份、 6 月份上新的品,如何保證在 9 月、 10 月依舊有強勁的銷量。
2、交付體驗差
平臺獨家的絕大部分跨境產品,在交付上有很大的問題。
首先是快遞包材等成本比較高,比如一款 99 元的產品如果發貨到新疆,硬成本可能就是 40 多塊錢,導致代理傭金結算上出現爭議。
其次是跨境商品需要身份證等信息校驗,海關審核比較麻煩,經常會有發貨不及時、購物不成功的情況。
還有跨境商品的售后比較困難,退貨的成本太高了。
3、流量成問題
再次強調,一切電商皆流量。
普通電商平臺靠投放,社交電商平臺靠代理。
但是跨境社交電商模式的代理門檻實在是太高了,雖然有 299 的門檻,但想要升級到SVIP或者更高級別的代理,就需要消費更多。
前面也提到了,少則3、 5 千,多則8、 9 萬。
試問?有幾個代理能拉動的?當前國內 399 的玩法拉新都如此吃力,何況讓人掏錢交數萬元呢?
因此,中小平臺,目前頭部團隊長不過百人。
社交電商平臺,靠的就是頭部團隊長去拉新,靠打造個人的年入百萬的案例去吸引代理的。
但目前的會員制度,顯然很難。
另外就是平臺商品天生限定了人群的范圍,幾只牙膏幾百元,一瓶紅酒上千元。
能如此消費的,代理身邊的目標客戶就少了很多了。
這樣代理肯定也難有銷售熱情。
最后,再給所有做跨境社交電商平臺的朋友們提個醒。
1、多久能回款?
對于那些一心想要賺大錢,交了 3 萬8, 6 萬 9 或者 9 萬 8 之類的平臺,你們有想過多久能回款嘛?
尤其是對普通的人來說。
目前90%的平臺玩法是充值款等于平臺的余額,但是不能抵扣貨款,只能用于拉新的抵扣。
比如你充值了 3 萬元,然后你邀請一個代理充值了 1 萬,你拿到 2000 的提成。
但這 2000 的提成不是 3 萬+ 2 千,而是從 3 萬里面扣2000,這 2000 你是可以提現的,剩下的 2 萬 8 你需要繼續招募代理或者賣貨進行抵扣。
其實你的獎勵根本就不是平臺給的,是你自己充值的。
哪怕是個別平臺可以進行充值款的抵扣,你想想,這本質上不就是辦卡嗎?
2、長期是否靠譜?
先不管多級分銷,平臺無論怎么把規則進行設置,本質上還得三級。
國內的社交電商如果不這么玩,應該99%以上都會死,只是大家都在以會員費、傭金代繳等方式來進行規避。
但是跨境社交電商平臺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公司主體是海外的,目前主要都是澳大利亞的公司。
包括N多代購,平臺微商合伙人也都移民澳洲。
各位想想,大家交的幾萬,甚至十幾萬的貨款,萬一出現問題了,怎么辦?
要去澳洲討債嘛?
另外有個問題,我沒有想的特別明白。
當前主流的跨境社交電商平臺,幾乎都在澳洲新西蘭,包括產品。是產品資源豐富?還是有特殊規避風險?
懂的朋友可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