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電商之家(ID:iechome),作者:趙云合,授權轉載發布。
阿里不僅有強力的“爸爸”,更有強大的“媽媽”
如果問你阿里巴巴最賺錢的業務是什么,你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電商業務。
那第二賺錢的呢?不用想了,讓我告訴你:廣告業務。
阿里的廣告收入,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收入項目,沒有之一。 2019 年阿里的廣告總營收為1745. 74 億元,同比增長26.14%,在國內互聯網公司中排名第一,比二三名的騰訊、百度加起來都多。
而這些驚人的成績,要歸功于阿里旗下的大數據營銷平臺“阿里媽媽”。
阿里媽媽,是阿里于 2007 年成立的廣告交易平臺。它的經營模式與淘寶類似,只不過淘寶交易的是各種商品,而阿里媽媽交易的是廣告,因此可以把它定位為一個C2C式廣告平臺。
在阿里媽媽上,網站的所有者可以把自己的廣告位列出來,廣告主來挑挑揀揀,看到合適的就買下來。這里是把廣告位作為一種商品來銷售了,明碼標價,各取所需。
比如,你有一個經營多年的博客,每天都有很多人留言,流量很大,那你就可以把博客的廣告位掛到阿里媽媽上,標好時間和價格進行出租。
那些搜索引擎中排名靠前的非官方網站,在兩側或底部都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廣告,這些很可能就是途徑阿里媽媽賣出的。事實上,阿里媽媽的覆蓋范圍非常廣,在國內首屈一指。
至于阿里媽媽的買家,則主要是淘寶、天貓等平臺的商家們,當平臺內部的流量已到達瓶頸時,他們便會從外部尋找流量入口,而阿里媽媽當然是最佳的選擇。
就像阿里媽媽的口號“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營銷”那樣,隨著阿里媽媽越做越大,互聯網廣告的成本不斷降低。但同時,傳統廣告營銷的生存空間也被進一步壓縮,甚至阿里媽媽的廣告交易額已超過了整體電視廣告!
那么,阿里媽媽是如何“吊打”傳統廣告營銷的呢?
阿里媽媽,傳統營銷的顛覆者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傳統廣告營銷的弊端在哪。
第一,傳統營銷是一種“無差別”的廣告投放,并且難以統計推送的結果。推送的用戶不明確、推送到多少用戶不明確,更不用提多少人產生了興趣,如果不感興趣的人刷到了廣告,像是有恐高癥的人刷到了蹦極的廣告,甚至會產生品牌負面印象。
第二,營銷平臺只負責投放廣告,對品牌的契合度不管不顧。比如快消、奢侈品應該投在哪里?是電梯廣告,還是車站、飛機場,還是手機?這些都需要品牌主基于過往的經驗自己去摸索,而平臺無法提供幫助。
第三,傳統營銷渠道成本高昂,且是一錘子買賣,如果營銷失敗了無法及時止損,成功了也很難衡量廣告在其中的作用,因為產生效果的原因不明確,很難持續有效。
針對這些傳統營銷的痛點,阿里媽媽對癥下藥,打造出了為商家們量身定制的廣告平臺。
首先,阿里媽媽在大數據的基礎上,能夠評估出潛在客戶,并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匹配出不同的營銷策略,對品牌主消費者資產總量有極大的提升。
其次,阿里媽媽能利用全鏈路數據智能,幫助品牌主設計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投放廣告,不浪費他們的投入,也讓他們少操了心,大大降低了營銷的門檻。
最后,阿里媽媽的收費方式非常合理,是按點擊計費而非按時長計費,所有的營銷數據都對品牌方透明,能清晰地看到哪些地方起效了哪些沒有,杜絕了傳統廣告的“玄學”現象。
總而言之,阿里媽媽想商家所想,供商家所需,把他們的廣告精準地投放在了合理的位置,使營銷效果最大化,還不花冤枉錢。有這么貼心的渠道,也難怪那么多人會選擇阿里媽媽做營銷了。
阿里的未來,是“流量的電商”
很多人都對阿里有刻板印象,覺得它只是一個賣貨的平臺,殊不知它賣的不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貨物,還有虛擬的流量。而流量,是互聯網時代最值錢的東西。
以“BAT”里另外兩家為例,其中百度最賺錢的就算流量生意。搜索引擎本身是不盈利的,但它是一個絕佳的廣告平臺,因此它順勢推出了極具爭議的“競價排名”服務,誰給的錢多誰就能排到搜索結果的前面。
靠著這項業務,即使沒有其他領域的優勢,百度依然能成為中文互聯網的一極,可謂“一招鮮,吃遍天”。
騰訊的廣告業務在總營收中占比不高,不足總營收的20%,遠不及占35%的游戲業務。這是因為騰訊雖然掌握著龐大的社交資源,但考慮到用戶體驗不能輕易通過廣告的方式變現。
然鵝,明面上騰訊的廣告收入不算太高,但“隱藏收入”卻很可觀,比如小小的朋友圈,就養活了整個微商產業鏈,用戶與用戶之間的打廣告自然不算在官方的收入內,但其創造的市場是難以言喻的。
所以,互聯網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圍繞著流量進行爭奪的,誰掌握了流量的分發,誰就掌握了互聯網經濟的命脈。頭部互聯網公司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剩下的玩家了。
總之,阿里媽媽作為廣告營銷平臺,對阿里來說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傳統營銷的顛覆者,更是阿里未來的開拓者。當零售的電商逼近天花板時,流量的電商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