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半佛仙人(ID:banfoSB),作者:半佛仙人,授權轉載發布。
1
這年頭網上購物越來越沒有什么驚喜了。
以前一年一兩個購物節,現在恨不得每個月都有購物節。
直播賣貨本來還很好看,結果跟著播的人太多,看都不過來,而且都是一個樣。
補貼和便宜不是不好,只是大家一窩蜂全搞這個,變相等于電商平臺們集體減價,那其實等于沒減,那消費者只要選價格便宜的平臺買就行了。
不僅如此,對占到便宜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只會覺得這些是自己憑本事賺到的,根本不會記得這是平臺和商家在割肉。
結果商家肉割了,好處沒得到,商業模式就進入了一種負向循環。
怎么留住用戶,已經成了一個世紀難題。
薅羊毛經過發展也已經成了一種專業技術,廣大消費者想薅羊毛也沒有渠道。對搶不到便宜的消費者來說,商家的這些瘋狂補貼就跟胸口碎大石的表演一樣,消費者只是靜靜地看你演,他是百花叢中過,葉片不沾身。
即便如此,最后的數據當然是好看的,ROI,KPI雙雙飛天,老板喜歡不喜歡不知道,刷數據的打工仔們肯定很喜歡。
對市場來說,瘋狂撒幣燒錢的復制性競爭又把大家拉進價格戰的死胡同,對行業的發展來說更談不上什么好。
對消費者來說,一來大家的心智也在成長,二來大家都上網,各種信息的狂轟亂炸,那些宣傳買了你就能提高人生價值,買了你就能成為文化的一部分,就是更愛自己的話術已經越來越騙不了人了。
雖然在這些活動中賣出的商品是真的便宜,但便宜也是有立場有代價的,商品價格壓到底不可能到完全不要錢,生產浪費掉的那么多產能和資源,壓貨的成本和庫存,最后誰來背這些代價,誰來消耗殘材?
哪怕是投資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燒錢只能爽一時,沒有硬橋硬馬的本事撐不了多久。
電商的賽道上,沒有永遠的一招鮮。
人無我有,人有我轉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電商的下一段路到底怎么走,在往哪里轉彎,包括怎么轉都是有門檻的。
船大了不好調頭這是個事實。
一個現行的解決方案,是在當前電商行業基礎上,升級到會員制電商的新模式。
既然不可能討好所有人,那就抓住一批人,滿足他們的所有。
2
會員加電商,其實并不新鮮。
現如今,你聽歌需要買會員,看劇需要買會員,住酒店需要買會員,叫外賣需要買會員,TONY老師叫你辦卡,健身房喊你買課,連下樓買水果,老板娘都喊你掃個二維碼加會員……
總之,這年頭誰要不是個尊貴輕奢的會員,出門都感覺像裸奔,毫無安全感。
盡管很多電商平臺都有會員制,但有跟沒有其實差不多,說好的會員福利有時候僅僅是會員要到期,催你續費的提醒短信。
說白了,大部分電商根本不懂會員,他們對會員制的實操還停留在營銷層面,而不是服務。
商家只是想要吸引用戶投入沉沒成本,逼迫用戶留下,而不是給用戶提供服務,吸引用戶留下。
把十倍心思用于營銷,但并沒有分一星半點給會員。
吊詭的是,行業從業者們知道會員制的電商本質是什么,會員制其實是一種用戶篩選,是給到用戶更加極致的服務。
為什么不做?因為沒錢?
別鬧了,國內電商對撒幣大法不要太有心得,但凡燒錢就能大力出奇跡的事,大家都是削尖腦袋去做。
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是最簡單的,國內電商要做會員制,根本不是錢的問題,是臣妾做不到的問題。
把服務做到極致是一個什么概念呢?
是極致到商家和平臺可以產品本身不掙錢,而靠會員的口碑以及會員費掙錢。
就拿costco來說,它的會員體制簡直就是大寫的離譜。只要把costco的小票保存好,買的東西就幾乎沒有什么不能退的。
如果你在國內看到這種會員體制,只會大喊老板瘋了。
這種聽起來很簡單的退貨,仿佛只要夠夯夠豁得出去,電商大佬們撒撒錢似乎也能辦到。
其實不然,實際上這套流程包括,選品,運營,倉儲,物流,生產,營銷甚至其他,所有的環節加在一起才能實現讓消費者買單的可能。
也別以為買單就是最后一環了,還有退單率,退換貨,客訴的問題在后面等著。
有錢是可以為所欲為沒錯,但是要打通整個前段到后端,再到售后整個一套全鏈路跑通,沒有個十幾二十年的經驗累積和被現實調教,根本不可能實現。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costco模式成功的核心之一,在于它的選款能力。對每個商品品類細分,最后每種只會上一到兩種爆款。
這種選品能力,如果沒有大數據的硬實力,根本做不到。
特別現實,很多電商到底在現行的會員制上打的什么主意?
搞營銷弄個會員的噱頭概念,是可以很直接花錢砸效果,并且迅速能夠廣而告之的事,但是真要運營一套會員制,苦心孤詣做服務,整套成本和投入費力耗時,最難的是不容易很快弄出動靜。
電商平臺也有自己的意志,延時滿足能力有高低。
3
8 月 21 日,考拉海購官方宣布戰略升級為會員電商。
這塊難啃的骨頭,終于有人站出來要第一個試試了。
考拉海購這波打出的會員加電商新模式,主推會員黑卡業務。
從商業模式上說,它對用戶做了更嚴格、更縝密地篩選細分到個人。
過去電商面對需求,習慣性喜歡把大眾需求這四個字放在第一位,常常只考慮絕大多數或者占比最多的那部分人,對小部分人的需求常年選擇性失明。
考拉海購會員黑卡的設置,恰恰是反其道而行。
除了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更要滿足一部會員更高level的需求,雖然這部分人未必占比高,但是他們的需求依然是存在的。他們的聲音,考拉海購在線傾聽。
要知道,現在早已經不是增量市場的階段了,而是存量階段,只有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才能留住客戶,才有資格有底氣說,來了就別想走。
如果只會燒錢,這種炮灰行為,用在各種大促上還能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指著它一勞永逸是不可能的。
當然不是說電商不能同時完成精耕細作和瘋狂補貼的雙線敘事,能者多勞。
只是商業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服務大眾的一部分,一部分是服務小眾的全部。
薄利多銷,走量;精準服務,走高客單價,這兩種都是一種突圍模式。
阿里已經有了前者,考拉的定位是探索后者。
4
現在其實有一種特別不好的購物風氣,就是買東西不是買東西,而是搶東西。
購物平臺,隨時充滿著一種劍拔弩張,喊打喊殺的氛圍。
市場很嚴苛,消費者很精明,都是千年的狐貍了,就不要互相聊齋。再加上現在網絡社交這么便利,有種草就有拔草,只要有一個人說產品的性價比不高,多傳幾次之后,哪怕你再便宜,也會影響銷量。
大家招式都差不多的情況下,當然就看誰的基本功更扎實,誰能展示出自己的后臺硬,向用戶證明自己與眾不同。
用戶的需求很簡單,便宜、質量好、售后服務完備,其實就這些。
想讓客戶信任商家,需要做的也就是這些。
但做好其實沒有那么容易,因為便宜和質量好本身就存在著矛盾,又想馬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就只能靠硬實力強大,才能從流程中多擠出一些成本。
考拉作為阿里旗下跨境會員電商,背靠阿里巴巴,有整個阿里生態作后盾。阿里橫跨全球的供應鏈體系都是考拉的后臺,從整合整套海外貨源、國際運輸、海關國檢、保稅園區、國內派送再到售后服務,一系列環節都在阿里的支配領域,做小弟的考拉自然也能分一杯羹。
依托這種跨國供應鏈,平臺能夠對海外產品進行官方直采。就像批發比零售便宜一樣,官方直采無論從貨品的價格、質量、數量還是批次上,都要比個人采購甚至是代購更具優勢。
官方能夠拿到優勢的進價,才可能給出一個更實惠的售價。
而網購的本質就是為了省錢省事。
各大購物平臺日常的瘋狂比價,雖然是一種利好消費者的行為,但卻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的購物成本,就怕剛拔草其他平臺就出現更低的價格。
但考拉海購黑卡會員每日平價的新權益,讓貨品不只低價還可以享受 30 天自動價保服務,買貴了自動賠。甚至當你想拔草但是沒有理由的時候,它還每月都能領百元消費金的補貼,給你一個拔草的理由。
低價+ 30 天保價+補貼,這對消費者來說就很有吸引力。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很不理智,但這些看似不理智的行為背后,其實是非常清晰的商業邏輯---因為聰明的商業本來就是與消費者共贏。
考拉海購作為依托巨頭的獨立品牌,家大業大,換句話說就是能比相同體量的競爭對手投入更多的資金,所以它甚至是可以不考慮性價比的去提升和保證品質。
江湖傳聞,考拉海購之所以能夠取信于消費者,是因為他們真的有從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努力去做到保質保真,而最直觀的方式就是他們有正品保障, 7 天無理由退換,以及享受額外專屬的定制化服務。
比如它推出的一連串售前售后人工專屬服務,竟然全都是真人。售前逛累了,跟客服聊一聊聽聽建議。售后覺的拿到的貨品不喜歡,買家秀和買家秀差距過大,也能聯系客服直接退貨享受極速退款。
5
考拉海購這次的戰略升級,還讓我們看到另一種電商升級背后的科技進化。
過去我們常說科技要聽人的話,還要聽得進去人說的話。
結果是,各個領域的發展上確實科技在這么做了,科技確實是在服務人。
但是新問題又來了,這種所謂的科技為人服務,其實是在為一批人服務,或者說滿足大多數人的服務,可以說非常地粗放。實現的手段也很務實,以貼標簽的方式將人群分類,然后再根據不同標簽去進行需求和生產的規劃。
這樣做雖然在某一段時間內確實有效果,要比原先那種無腦隨緣投放顯得更關心消費者。
但久而久之它的弊病也在暴露。
第一,消費者的年紀是不斷變化的,一個人可能對應無數個標簽,怎么去維護這個標簽,很費錢和費精力的。
第二,消費者的需求是隨時在變化的,標簽沒有辦法精準追溯用戶的即時需求。
第三,所有圍繞標簽化問題,最終都會指向生產環節的不必要和滯留,倉儲成本的不斷追高。
考拉海購推出的黑卡會員制體系,依靠阿里云技術基于大數據的選品策略和全方位分析,背靠阿里生態圈,精選好物,全年低價, 30 天保價,展開全球供應。
同時,會員的需求將反向推動貨品、供應鏈和商家的生產進行,考拉海購意在精選定制好貨爆品,只為滿足消費者更高的消費需求。
全新的科技前所未有向個人的運作模式展開。
考拉海購會員制開啟的信號,標志著電商領域用戶需求直連制造模式的正式啟動,客戶和產品生成端的直接對接,砍掉所有中間環節,同時讓產品生成端以更快速、工業化大生產的規模、低成本回應以及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
讓產品生產直接對標需求,讓消費者拿到產品時,有真正的驚喜,有那種“就是我想要的”感覺。
電商也是做買賣,只是換成了在線上做,本身還是人跟人做買賣。
我們每個人都是生于家庭,長于家庭,然后有了自己的家庭,日常生活對個人來說太重要了。
人類發展科技,最終的回落都是日常生活,落到每個人的自身。
科技終會從眾變成人。
-----------------------
公眾號: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裝
知乎:半佛仙人
這是一個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會寫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