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紙質書很好賣,實體書店卻仍然生存困難。
1 月 9 日,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了《全球背景下的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2018 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圖書定價總額)規模達 894 億元,相比 2017 年的 803.2 億元,同比增長 11.3 %。
圖書整體銷售上漲,但網絡書店和實體書店的表現不同。線上電商零售碼圖書洋規模達 573 億元,增長速度為 24.7%。實體書店零售圖書碼洋規模為 321 億元,較 2017 年減少了 6.69%,且碼洋規模跌至近七年最低。
2016 年,我國電商圖書銷售碼洋規模超過實體店書店。2017 年,差距持續拉大,到了 2018 年,電商渠道銷售已經占總銷售的 64 %。圖書電商的競爭優勢顯然而見,圖書種類齊全,打折促銷力度大。但從「買書」這件事上,實體書店幾乎無法與圖書電商競爭。
▲ 圖片來自:中信出版集團
也有觀點認為,實際上,圖書電商扣除打折額后,與實體書店的銷售碼洋差距沒有這么大。圖書電商飆漲的銷售碼洋制造了虛假繁榮,整體上并不利于出版行業發展。但不管怎樣,不斷上升的銷售量,反映了圖書市場的潛力。
隨著紙張、印刷成本的上漲,紙書的定價也不斷提高,2018 年新書平均單冊碼洋達到了 41.5 元。圖書電商一再「打折」,圖書出版商要在「打折」的情況下盈利,只能讓定價一漲再漲,這仿佛已經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把書當成紙賣,圖書銷售額是提高了,但銷售的圖書數量不一定增加。
▲ 圖片來自:第一財經
當「賣書」這個事情不再能成為營收支持,復合式經營幾乎是實體書店的唯一出路。不僅誠品、方所這樣的獨立書店在打造綜合空間,國內幾乎已經沒有只「賣書」的書店。出租場地、銷售文創產品、添加飲品區,書店正進行各式各樣的經營實驗。
根據外媒報道,與國內獨立書店的慘淡經營不同,去年英美的實體書店狀況有所改善,獨立書店的數量獲得增長。原因之一是社交媒體「曬書」欲望驅動,人們更喜歡「打卡」有趣的獨立書店。
當「活下來」變得艱難,實體書店會不會向滿大街的飲品店看齊,逐漸轉型成為大眾喜歡的「網紅店」?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