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產品經理大百科(ID:wanghai-pm),作者:王海,授權轉載發布。
最近幾年電商的波瀾,一是拼多多,二是直播。
拼多多借助微信的東風,靠著裂變活動和自驅的社交關系,完成了啟動和瘋長,用百億補貼的定位上探,讓五環內真香,終究市值趕上(超過)京東。
直播是新的爆發業態,靠著商品介紹由圖文頁面到直播真人的轉變,完成了促銷。再靠著加持主播的信任帶貨,終究借著市場東風,讓各大平臺加持對戰、相約 618 的紫禁之巔。
作為碩果僅存的兩抹亮色,直播和拼多多將會如何發展呢?
直播將在形式上替代拼多多,原因有四:
1、兩者都是低價邏輯,讓消費者感到超值;
2、兩者都注重引導,減少消費者的決策周期;
3、兩者都是貨找人,不是人找貨;
4、直播的商品會下探,且能解決拼多多的質量和信任問題;
01 價格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價格,是最重要的賣貨因素,沒有之一。
1 低價催生購買需求
如果李佳琪的口紅,跟市面上的價格一樣,我們還會真香嗎?如果拼多多的紙巾,跟市場上的一樣,我們還會拼團嗎?
我們可能會,但欲望降低了。欲望是需求,是賣貨的關鍵。
價格讓人消費、購買、擁有,解決的是因果存在。我們因為要買貨,所以看了看價格。
欲望讓人跨級消費、提前消費、囤貨消費,提供的是美好。我們看了看價格,所以決定要買貨。
低價刺激的購買欲很重要。直播和拼多多的價格,突破人類極限,沒有他們做不到,只有我們想不到。
拼多多的價格,讓用戶覺得居然幾塊錢就能買,還包郵。直播也要保證價格,原價499,現在只要99,而且還再送兩盒贈品,真香的像是在搶劫。
2 直播的低價附加了品宣作用
如果把主播拿掉,單看天貓官方店的商品和價格,我們還會看到商品直接剁手嗎?肯定會。
那為什么也要用主播來賣貨呢?因為還有品宣的成分在。
讓 100 萬人看直播,讓 1 萬人買貨。直播的低價換來了面向 99 萬人的品牌宣講會。
值嗎?值,這比打分眾傳媒的廣告劃算多了。這也是各大品牌即使賠錢也要做直播的邏輯。
3 拼多多的低價促進供給側改革
拼多多的功力體現在C2B的大批量賣貨,完成供給側改革。
我們常看到拼多多成團后幾天內發貨,這里的幾天就是由購買催生的生產耗時,走的是購買→生產→再發貨。
生產確定已賣的商品,生產商的贏利是可以計算。拼多多靠著大批量的訂單去議價,于是我們拿到了拼多多的真香價格。雖然低毛利、低客單,但訂單量大,總體上仍可以賺錢。
但拓展品類不適合這個邏輯,也因此拼多多需要補貼賣貨,賣擴充品類的貨。
所以,拼多多和直播,低價就是賣貨。
02 引導
沒有決策,只有沖動
縮短銷售鏈路,增加購買沖動,中規中矩的引導扔掉的越早越好。 2020 年,用戶被教育的早已沒有耐心。
1 不讓用戶決策和思考
拼團的低價組團限時邏輯,直播的上貨搶售限量邏輯,都在減少用戶的決策反應時間。
決策就是思考,思考就是不確定,不確定就是沒有轉化,沒有轉化就是每月 10 單變成了 1 單。
訂單量有多重要,不讓用戶思考就多重要。
2 價格能引爆瞬時的沖動
拼多多不做購物車,做最直接的購買路徑。直播的“買它、買它”,催生最具穿透力的渲染效用。
品質再好,我們也無法隔著屏幕感知到。無論拼多多的商品介紹多么翔實,薇婭的描述多么生動,我們都無法催生立刻馬上擁有的決定。
只有在看到價格的一剎那,我們的腎上腺素才會飆升。這個時候的品質還重要嗎?買了再說吧。
拼多多靠的是遠低于心智的生活價格,直播靠的是遠低于正常售價的渠道價格。
2020,無價格,不沖動。
3 商品時效同樣降低決策成本
直播和拼多多的貨物大多偏向囤貨邏輯。
我們購買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使用價值。所有的商品最終都要交付,都要體現價值。
消費品、易耗品的使用價值在預期內可以看到。我們在拼多多買了一箱紙,是因為我們肯定下個月會用到。我們在老羅的直播間買了電動牙刷,是因為我們現有的牙刷肯定會損耗。
即使現在不用,以后肯定也會用到的商品,搶一搶又何妨呢?
所以,沖動消費,就是現在的主打歌。
03 賣貨
不是人找貨,而是貨找人
我們現在的買賣,已經被控制。我們買的不是我們需要的,而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
1 精準流量的另一面是被動選擇
用戶對B端來說是流量,是一個轉化漏斗。當我們成為流量的時候,我們就是B端的潛在賣貨對象。
流量越精準,商品的推薦就越精準,我們的可選擇性就越差。好的一面是我們省去了選擇的繁瑣,壞的一面是細思極恐被支配的恐懼。
當用戶習慣了智能推薦而不是主動搜索,我們的主觀意識就會越來越惰。于是我們順手買了一個可能不太需要的商品。
我們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被動選擇。
2 拼多多賣的是平臺推薦
拼多多曾經不支持搜索,賣的是商品列表。一部分原因是早期的拼多多SKU不多,控制搜索就隱藏了搜索無貨的尷尬場面。
這樣,我們在拼多多買的商品,就是拼多多賣的商品,那些我們在列表看到的、排序靠前的,這一切都在拼多多的支配之下。
3 直播賣的是主播精選
在直播時,我們對商品更是沒有預期。決定購買的不是我們買不買,而是主播賣不賣。
直播的商品都由主播背后的團隊精挑細選而來。我們也不知道下一場羅永浩會賣什么,我們也不知道能不能在薇婭那買到當下需要的歐萊雅。
人在家中坐,貨從天上來,就是現在真實的購物場景。
04 挑戰
直播對拼多多的沖擊挑戰
拼多多和直播相比,差別在哪呢?
1 直播的是低價高質,拼多多是低價低質
直播帶貨,帶的是主播背書,是用戶對主播的信任。信任一旦崩塌,就會被無限放大,主播的生涯也會到此結束。
因此主播必須嚴控選品和渠道價格,保證演出效果。羅永浩的幾次翻車都是加倍賠償,人設必須穩住,用戶必須滿意。
拼多多是低質邏輯,大批量的低毛利,催生的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帶來的是質量降低,拼多多的東西能用,但可能沒那么好用。
拼多多的商品價格是超預期的,但使用效果沒有超預期。當然,拼多多現在也在處理品質的問題,百億補貼也在打品質的邏輯。
所以,主播帶貨的品質肯定有保證,拼多多的團購另一面是質量下調。
2 直播的發展路徑必然是下探
直播現在基本都是虧錢,大家交個朋友。但虧錢不能成為常態,即使有品宣加持。
直播將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賣貨渠道,行業大佬紛紛入場,那么如何掙錢就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在低價才能促進直播購買的前提下,商品由頭部變為腰部、由腰部嘗試尾部,是可以預見的演化路徑。腰部商品才有高毛利,才能讓整個直播產業掙錢。于是,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沒聽說過的商品被主播們帶貨。
當商品由腰部下探到尾部的時候,就是與拼多多的商品重疊的時候。老羅吆喝售賣 5 塊錢包郵的時間,即將到來。
這時就是直播對拼多多的直面挑戰。快手老鐵直播間的粉絲的拼多多五環外的基本盤是大部分重疊的,抖音的 3 億日活與拼多多的用戶大部分也是重合的。
所以,影響拼多多訂單量的,可能不是聚劃算,而是抖音和快手的直播。
3 拼多多的發展路徑必然是上探
拼多多,肯定要上探。靠著社交關系洗來的用戶,如何讓他們持續購物就是拼多多的產品經理要思考的問題。
擴充SKU是趨勢,讓用戶不補貼也能自發購物是趨勢,拼多多自己做直播也是趨勢。
拼多多的直播仍在測試,直播在首頁還沒有一級入口,只有聊天頁的同城距離直播。但無論拼多多怎么測試,發展路徑肯定不是現在意義上的任何直播,靠著大主播選品來帶貨的直播。
拼多多可能適合做故事主播,沒有明星效應,但有故事效應。比如讓縣長來賣貨,比如讓農民伯伯自己來宣傳蘋果。
所以,即使現在直播和拼多多售賣的商品不同,在未來相遇也肯定會相遇。
這個相遇就是挑戰,且未來不遠。
結語
拼多多 800 億美金了,能限制拼多多發展的,肯定不是淘寶的聚劃算或者京東的補貼。
可能是直播,有且僅有的可能是直播,相同的產品形態肯定無法挑戰拼多多。
但當我們被李佳琪們安利買紙巾囤貨的時候,就是拼多多直面挑戰的時候。
拼多多站在當下的十字路口,必須要變。又一場大戰要來了,風起云涌。
且這場戰爭,不會讓我們等太久。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