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 2018 年是中國改革開放 40 周年,各種紀念活動引起很多人的回憶和感嘆。這幾十年來,中國的變革是歷史罕見的,是十幾億人從一窮二白走向富裕的過程,方方面面的變化構成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而單單從電視機的變化也可以管中窺豹,一覽中國顯示技術的這四十年的變化,見證改革開放的歷程。
那些年人們追逐的 " 彩電 "
對于 00 后來說,很難理解 " 彩電 " 這個概念,在他們的印象中,電視似乎始終是平板的樣子,也一直都是有顏色的,只不過尺寸越來越大了。然而 80 后已經見證了電視形態的不斷變遷。從 CRT 電視到目前的 OLED 電視,其中的升級變遷之路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在顯示技術上毫無積累的國家。
CRT 黑白電視
曾經有一臺電視機是家庭富裕的象征,早期的 CRT 電視還是黑白電視機,往往一個村里在只有幾家人有一臺這樣的產品。幾十個人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霍元甲》、《渴望》的情景,很多人還記憶猶新。而擁有一臺彩色電視機,更是奢侈的象征,這種情況從 1978 年開始,一直到 1990 年以后才開始有改善,電視機才慢慢的普及。
索尼的特麗瓏 CRT 電視曾風靡一時
早期的電視完全依靠進口,那時候日本電視機是質量的代名詞,索尼的特麗瓏技術讓索尼賺得盆滿缽滿,直到現在索尼電視機依舊定位高端,其實離不開早期人們對于索尼電視機的留下的印象。而日本的顯示技術積累,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直到夏普推出了液晶技術,從而讓電視開始第一次的升級換代。
面板之殤 只能全部依靠進口
提到液晶面板,現在很多人就比較熟悉了。隨著液晶技術的不斷進步,CRT 電視體積大,尺寸小,能耗高的特點,讓這種產品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隨著夏普液晶電視的不斷暢銷,韓國三星以及 LG 對于液晶技術的不斷追逐,液晶電視開始成為消費者采購的心產品。
中國的液晶面板曾經是進口大戶
但是中國消費者仍舊只能完全依靠進口,其實一直到 2008 年,中國面板業貿易逆差達到歷史最高峰的 1487.96 億人民幣 ( 按照 2008 年底匯率計算 ) 。中國每年的進口物資消費排行中,液晶面板僅次于石油、鐵礦石、芯片,而位居第四位。
可見大約十年前,中國對于面板技術還是可望而不可求。那是液晶面板是中國臺灣以及韓國面板廠的天下,日本由于本國經濟以及戰略決策失誤的問題,在液晶時代逐漸開始掉隊,技術雖然依舊前衛,但是在產業化上已經沒有了優勢。
松下的等離子電視
這中間還有個插曲,那就是松下在那些年主推等離子技術和液晶技術爭奪市場。不過等離子顯示技術雖然是主動發光,但是體積較大,同時產業聯盟不穩定,最終在和液晶面板的爭奪中敗下陣來。現在市場上已經毫無等離子產品的身影了。
痛的回憶 自主積累第一步
其實中國企業也進行過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嘗試,1998 年 9 月,北方彩晶從日本 DTI ( 東芝和 IBM 的合資企業 ) 引進了一條第 1 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由于沒有核心技術,企業無法持續發展。2003 年中國有企業再次引進液晶面板生產線,但是由于專利費用導致產品價格沒有競爭力,這次嘗試也以失敗告終。
隨著嘗試的失敗,中國企業開始調整自己的步伐,從單純引進生產線開始逐漸向引進人才和管理過渡,逐漸獲得成功。當然這后面是整個國際格局變革的大背景。隨著中國加入 WTO,中國生產、歐美消費的模式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隨著中國的生產優勢爆發,各種技術和資源開始緩緩流入中國的市場,而利用這個機會,中國的顯示產業終于開始積累起自己的技術。
規模優勢 技術積累的過程
如今中國面板企業不僅規模上擁有優勢,中國面板企業的技術腳步也開始逐漸跟上國際的節奏。京東方在綿陽擁有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產線,華星光電第 6 代柔性 LTPS-AMOLED 項目和第 11 代 TFT-LCD 及 AMOLED 項目也在建設中。此外維信諾以及和輝光電都在 AMOLED 以及柔性 OLED 上大舉進軍。
其實縱觀中國這 40 年的發展,全球化是很大的助力。中國人不缺勤勞,缺的就是技術。如今不僅是面板產業,在 LED 大屏產業,投影產業的生產和創新上,中國企業都開始具有發言權。
不過有人擔心,中國顯示產業具有僅僅是規模優勢,在核心技術上還是差距很大。畢竟現在 OLED 電視甚至 Micro LED 電視都開始出現了。這個擔心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用太悲觀。目前中國已經開始了技術升級的道路,從規模優勢向技術優勢轉變。
技術差距 并非絕對攔路虎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中國企業并沒有放棄 OLED 面板,包括京東方、維信諾等企業一直在積極的研發 AMOLED 面板產品。最近華為的旗艦手機 Mate 20 Pro 就采用了京東方的 AMOLED 屏幕。雖然只供貨了 100 萬個屏幕,但是這畢竟是個好的消息。
目前國內廠商開始積極研發新技術
中國積極的涉獵各種新技術,從量子點顯示到 LED 顯示,從激光顯示到柔性顯示,基本上都有涉獵,這些新技術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并非具有代差的優勢,雖然沒有全部掌握核心技術,但是都有能力追趕得上。
中國顯示技術距離產業升級已經非常接近
從全球的角度看中國顯示產業
前面我們回顧了中國顯示產業基本的發展歷史,如今我們從全球化的視角來看待一下中國面板產業的現狀,并且這也是中國顯示產業未來發展的基礎。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面板生產中心,基本的技術積累已經完成,目前開始進入生產過剩的局面。
LCD 液晶面板生產過剩 需要尋找新的技術
而中國在諸多方面都有生產過剩的問題,比如鋼鐵行業等等。隨著逆全球化的盛行,世界的需求尤其是傳統歐美對于各種產品的需求開始下降,因此中國的產品的銷售成為問題。對于面板產業來說也是如此,如此眾多的液晶面板的銷售出口在哪里?
技術升級成為中國顯示產業面臨的挑戰
發達國家不進行購買,銷售給第三世界的國家僅僅是一條道路,因為經濟的原因,第三世界的市場沒有想象中那么大。液晶電視價格優惠,但是也并非人人可以承擔,并且僅僅銷售低端產品,利潤率低,企業的發展并不健康。因此對于中國顯示企業來說技術升級,搶奪高端市場成為必然要走的道路。而目前中國的顯示技術升級也到關鍵時刻,一旦鳳凰涅槃,將有可能開發最高端的產品,同時規模優勢讓中國具有價格優勢。
對于韓國以及日本來說,中國顯示產業的技術升級成功是可怕的局面。一旦中國成功,將逼迫這些國家逐漸退出顯示市場的爭奪。而從目前中國顯示技術的發展態勢來看,這種發展的趨勢是明顯的,也是不可逆的。中國政府已經開始支持 AMOLED 面板的發展,在資金和政策上已經開始傾斜,傳統的液晶面板的生存將不再被鼓勵。這也說明了中國政府已經看到了技術升級的迫切性。
高端產品的成功研發和生產,將一舉刺激三大市場:首先是爭奪各個國家的高端市場,其次本國市場的高端份額內部消化,最后則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入門市場和中高端市場的蠶食。
【來源:中關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