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大導演胡金銓以一部《大醉俠》掀起“新武俠熱潮”,又有張徹、劉家良、唐佳等人噴薄而出,陸續捧紅了由王羽、羅烈、鄭雷、張翼、解元組成的“邵氏五虎”。
4年后,鄒文懷、何冠昌和梁風共同創建嘉禾影業,并成功將李小龍攬入麾下,再有洪金寶、成龍、林正英等實力打星加盟,勢頭一日無倆。
邵氏和嘉禾“雙雄爭霸”時期,香港功夫片輝煌無限,成為幾代功夫迷的福音。
本期,思琦帶大家了解“武術宗師”李小龍的傳奇故事,一起重燃逝去的青春。
01功夫小子誕生記
往期作品中,思琦曾提到“好萊塢四大武術家”,即邁克爾·加·懷特、杜夫·龍格爾、斯科特·阿金斯,以及尚格云頓。
這四位國外武癡,他們從小將李小龍當成終極偶像,繼而通過自身努力向偶像靠近,最后成為享譽全球的國際巨星。
另有托尼賈、周星馳、李連杰、甄子丹等重量級打星,他們也是因深受李小龍影響,這才一步步在演藝之路扶搖直上。
翻開李小龍的武術成就,每一項都很難有人超越:
他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UFC開創者、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
能夠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李小龍不僅憑著對武術的癡愛,更秉持華夏兒女砥礪奮進的精神。
1940年,李小龍出生于美國加州舊金山,原名李振藩,祖籍則是中國廣東順德均安鎮。
“龍之父”名叫李海泉,是家喻戶曉的粵劇名丑;
母親是歐亞混血美女,名叫何金棠。
僅3個月大,李小龍便被父親安排在電影《金門女》中亮相。
7歲開始,他陸續出演了《富貴浮云》《細路祥》《人之初》等經典影片,成為一顆享譽港澳臺的童星。
孩提時期,父親看李小龍身體單薄,便讓他學習太極拳,以此強健體魄。
自此,李小龍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武術,并立志為此奮斗終生。
除了是一名成癡之外,他還是不折不扣的舞蹈迷,尤其擅長跳恰恰舞。
據悉,為了學習中國拳法,他以教授著名拳師邵漢生跳舞為條件,以換取這位大師教他練拳。
由此可見,李小龍對習武近乎到了癡狂的地步。
14歲時,李小龍正式拜在“一代宗師”葉問門下,開始系統性地學習“詠春拳”,也由此開啟了傳奇人生。
練習木人樁之余,他還接觸了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腳、節拳、白鶴拳等多個拳種,可謂“博眾家之長于一身”。
就讀圣芳濟書院期間,李小龍便以好勇斗狠著稱,是學校里的有名的“小霸王”,經常將同學們打哭。
為此,李海泉夫婦沒少接到家長的舉報,老師甚至還多次上門“勸退”。
非但如此,就連社會上的窮兇極惡的小混混,李小龍也無所畏懼地觸其逆鱗。
好不容易,李小龍終于熬到高中部,和“未來喜劇之王”許冠文成了同學。
此間,李小龍在恰恰舞公開賽中摘得桂冠,并在校際西洋拳擊賽中擊敗“三連冠”得主查理歐文。
1959年,因成績實在太差,李小龍被父母送往美國念書,就讀于西雅圖愛迪生技術學校。
獨自生活的日子里,他經濟拮據,過得十分艱苦,但從未放棄過對武術的熱愛。
02獨闖美國譜輝煌
學習之余,李小龍勤學苦練,還在學校里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深得老師和同學們喜歡。
此間,他練成了“李三拳”、寸拳”和“勾漏手”,對刀槍劍戟棍等武器均有研習。
尤其他的雙節棍,刷起來虎虎生風,令人眼花撩換。
為了更有效地宣揚中華武術,李小龍在校園的停車場租了一個小角落,“振藩國術館”自此成立。
那時,大多外國人把李小龍看成笑話,認為他的夢想太過天真,一個黃皮膚小子根本闖不出名堂。
也有少部分人因李小龍而愛上中國功夫,他未來的妻子琳達便是其中之一。
兩人相戀時,正是李小龍最艱難的歲月。
即便到了結婚當天,他們的婚禮也十分簡單。
沒有婚紗,也沒有熱鬧的婚禮,更沒有通知岳父岳母。
就連結婚戒指,也是向好友嚴鏡海的太太所借。
那天,李小龍信心滿滿地對琳達說道:“我現在什么也給不了你,但將來一定能讓你穿上最美的婚紗,戴上最貴的戒指,過最幸福的生活。”
為了達到“中西結合”的目的,教授中國武術期間,李小龍還特意報名參加了西洋拳訓練班。
而這時,眼看美國好萊塢市場極大,他因此萌生了通過電影弘揚中華武術的想法。
一念及此,他報讀了華盛頓大學,主要修習戲劇,對哲學和心理學也有深入研究。
1965年,李小龍正式簽約好萊塢電影公司,參演了《青蜂俠》《蝙蝠俠》《破壞部隊》《可愛的女人》等電影。
此間,就連拳王阿里也曾多次登門拜訪李小龍,和他一起交流武術心得。
而美國各流派的拳師,更是將“振藩國術館”當成聚集地。
1970年,李小龍參加了世界搏擊大會,并以截拳道橫掃各國功夫高手,成為真正的“功夫之王”。
此間,李小龍一邊教學,一邊四處挑戰對手,曾先后擊敗過“黑市拳王”桑德尼姆、“巴柔高手”杰尼勒貝爾、“形意拳高手”黃澤民、“棍王”伊魯山度等人,從未嘗過敗績。
李小龍到泰國度假期間,“泰拳王”乃福早就想挑戰李小龍,兩人便約好一戰。
這場備受矚目的王者之戰,吸引了很多人親歷現場。
大家本以為此戰會相當激烈,哪想李小龍僅用了不到一個回合,便將對手秒殺。
一路過關斬將,李小龍成了聲名遠播的“中國功夫小子”。
而此時,他的“振藩國術館”也開遍了美國各地。
之所以到處“惹是生非”,李小龍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提升“振藩國術館”的影響力,從而更有效宣揚中國武術。
而他自創的“截拳道”,也在諸多實戰中得到了驗證。
截止至今,仍有很多人在質疑李小龍的實戰能力,因為他的確沒參加過真正的格斗賽。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之所以能成為享譽世界的武術家,都是靠著硬實力“打出來”的。
03邵氏與嘉禾的恩怨
上世紀70年代初,邵氏影業迎來巔峰期,卻也是跌下神壇的開始。
彼時,邵氏手上握有兩張“王牌”,一張是“新武俠電影,另一張則是綜藝節目。
尤其《歡樂今霄》,主持人由“許氏兄弟”中的許冠文和許冠杰擔任,兄弟倆“一唱一和”,不但笑點頻出,才藝方面的展示同樣令人嘆為觀止。
1970年,邵氏“重臣”鄒文懷,因不滿其“家族管理模式”而憤然出走。
非但如此,就連宣傳部的得力干將何冠昌和蔡永昌,也因他“振臂一呼”而倒戈。
同年,鄒文懷籌措40萬港元組建了嘉禾影業。
緊接著,他又挖走了羅維、王羽、吳家驤等邵氏武俠片創作主力,令邵氏痛失半壁江山。
1971年,隨著嘉禾的武俠片《獨臂拳王》拍攝完成,兩家公司正式結下梁子。
邵氏的《獨臂刀》一片中,王羽扮演獨臂俠“方剛”,行事果敢、殺伐冷血。
該片不但成為首部在香港破百萬票房的電影,更是新武俠電影的“奠基之作”。
到了嘉禾的《獨臂拳王》中,王羽自導自演,扮演斷臂俠“俞天龍”。
諷刺的是,嘉禾編劇在該片中安排了一個“邵老六”的反面角色,從販煙土到包娼妓,最后死于俞天龍之手。
眾所周知,邵逸夫在眾多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嘉禾卻故意安插 這么一個角色,著實不由得令人遐想連連。
舊部紛紛叛逃、還被對手暗諷,邵氏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以侵權為由將嘉禾告上了法庭,兩家公司的仇恨越來越深。
1970年4月9日,邵氏誠邀李小龍參加《歡樂今宵》。
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邵氏其實早就瞄準了這顆未來的功夫巨星。
在此之前,李小龍在國外影視圈的發展并不好,因此萌生了回港的想法。
但他也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凡是自己參演的電影,投資不得少于60萬港元。
如此高投入的前提下,諸多實力薄弱的影視公司只能望而卻步。
喜歡老港片的朋友都知道,邵氏一向以“高產高能”著稱,另有劉家良、張徹等實力大佬坐陣,根本不愁票房。
正因為手上王牌較多,因此邵氏有驕傲的本錢,既想得到李小龍,同時也想挫挫其銳氣。
邵氏向李小龍提出了一個條件,大投資沒問題,但必須來香港簽約。
心高氣傲的李小龍,雖然有意效力邵氏,但也咽不下這口氣,便果斷放棄。
這年,嘉禾公司為了繼續“補血”,派人遠赴美國與打女鄭佩佩商談簽約一事。
遺憾的是,鄭佩佩彼時已經嫁做人婦,一心只想著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因此并未答應嘉禾。
雖然沒談成鄭佩佩,嘉禾卻也因此得到了李小龍。
相比如日中天的邵氏,剛成立的嘉禾羽翼未豐,李小龍其實并不看好后者。
但對方開出了每部片酬7500美元的優厚待遇,這讓他不由得為之心動,便答應先拍兩部戲試試看。
04踢碎了“東亞病夫”牌匾
1971年7月,嘉禾把拍攝地點選在泰國,歷時3個月后,由羅維執導,李小龍、田俊聯袂主演的《唐山大兄》登上了香港院線。
該片上映后,不但創下了驚人的320萬票房記錄,觀眾也因此欣賞到較之以往更震撼的打斗場面。
更重要的是,鄒文懷的嘉禾名利雙豐收,迅速在香港影視行業站穩了腳跟。
在拍攝《唐山大兄》期間,李小龍始終堅持“一鏡到底”,難度相當之大。
為此,他與導演羅維發生了爭執,甚至還揚言要殺了羅維。
且不論事實真相如何,自李小龍離世后,“羅維蓄意謀殺”的江湖傳言便從未斷過。
緊接著,嘉禾再接再厲,把拍攝大權交給李小龍,陸續獻出了《猛龍過江》《精武門》《龍爭虎斗》等影片,票房屢創佳績。
為了和嘉禾一較高下,邵氏請回了在臺灣發展不順的李翰祥。
事實證明邵氏的眼光的確獨到,商業頭腦更是毋庸置疑。
此間,李翰祥以《大軍閥》掀起風月片的熱潮,繼而推出《風月奇譚》《風流韻事》等5部風月系列,總票房累計高達1500萬,超出了李小龍三部曲的1300萬。
而此時,鄒文懷也突破了邵氏之前的管理模式,成功推出了“分紅制度”,鼓勵旗下藝人自己開公司。
如此一來,嘉禾遍地開花,邵氏繼續一枝獨秀,整個香港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東方好萊塢”由此得名。
1973年,李小龍已經是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這是他曾經放過的豪言),成功實現了對妻子琳達許下的諾言,讓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與此同時,“龍之子”李國豪8歲,“龍之女”李香凝4歲,兒女雙全的家庭羨煞眾生。
然而就在這年,正當他雄心萬丈地為下一個目標發起沖鋒時,厄運卻驟然而降。
彼時,嘉禾正在拍攝《死亡的游戲》尚未殺青,李小龍卻意外去世。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于女星丁佩家中昏迷,隨后被送到伊麗莎白醫院,卻被證實已經死亡。
為此,丁佩蒙上了“不白之冤”,鄒文懷也因謊稱“李小龍死于自己家中”而飽受千夫所指。
至于事實真相如何,截止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隕落塵世時,李小龍未到34歲,無論用“英年早逝”還是“天妒英才”來形容,似乎都失去了意義。
金庸老爺子親自提筆撰寫社論緬懷李小龍,他不無感慨地寫道:“一顆光芒四射的彗星,原不能在天空停留太久!”
追悼會當天,區區彈丸之地的香港,竟然有幾萬人為他送行。
而整個娛樂圈,更是沉浸在悲痛的氛圍中。
俱往矣,國人飽受各種欺凌,受盡了屈辱。
作為一顆東方之星,李小龍不但讓中國功夫在世界范圍內發揚光大,還用一個個鮮活的實例,證明了中國人真正的“實戰能力”。
如今,李小龍已經去世49年,他靜靜地躺在美國西雅圖公墓園,身邊有“龍之子”陪伴。
時過境遷,他們父子的傳奇故事已經告一段落,但“中國睡獅”已覺醒多年,正四蹄騰空,帶領著華夏兒女勇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