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去世61年的好萊塢早期華裔女星黃柳霜,今日登上熱搜。
據(jù)報道,美國將于10月24日推出新版硬幣。美國鑄幣局為實施“杰出美國女星鑄幣計劃”,將在新推出的25美分硬幣上,印出首位亞裔女星的面孔。
這位女星,就是黃柳霜。
選中她的理由是:黃柳霜的職業(yè)生涯橫跨電影、電視和戲劇,為從事文娛產(chǎn)業(yè)的美國亞裔女性留下了永恒的遺產(chǎn)。
在新出的25美分硬幣上,印刻著黃柳霜圓潤的面龐,以及她標志性的柳葉眉、齊劉海,和修長的手指,同時還印刻著她的英文名字Anna May Wong。
看起來,這似乎是很榮光的事情。
但所有浮華的背后,其實都藏著鮮為人知的辛酸。
黃柳霜也是一樣。
盡管在很多人看來,她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其在好萊塢的地位,連陳沖等女星都望塵莫及。
她還是首位在美國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名的華人演員。
還與朵樂絲·德里奧、多蘿西·丹德里奇、梅·韋斯特和瑪麗蓮·夢露一起,成為“好萊塢銀鑄四淑女眺望臺”上的雕像人物。
然而在黃柳霜闖蕩演藝圈的幾十年里,她卻嘗遍了人間冷暖,飽受了種族歧視。
她的演藝事業(yè)并非如同人們所想象的那般順利,感情經(jīng)歷也是支離破碎。
她終身未嫁。
而且常常都在背地里哭泣。
56歲就去世了。
多么年輕。
如果有得選,她還想擁有這樣的人生嗎?
我想不一定。
一、
1905年1月3日,黃柳霜出生于洛杉磯唐人街的花街,取英文名叫ANNA。
她的祖籍是廣東臺山人。
她的爺爺,早年間為了討生活,遠渡重洋,成為了最早一批前往加州淘金的華人。
經(jīng)過辛苦的勞作和省吃儉用,有了一點積蓄,然后就在唐人街上,開了一家洗衣鋪。
黃柳霜出生的時候,她的父親黃善興,就是一家洗衣鋪的小老板。
黃善興人很勤奮,很能吃苦耐勞。
可是家里人口多,他一共生了8個孩子,所以日子也是過得捉襟見肘。
黃柳霜在家排行老二。從小就長得很漂亮,走到哪兒都引人注目。
但這并非完全是件好事。
比如她在白人學校讀書,就經(jīng)常受到白人學生的欺負。
那些男生總喜歡扯她的小辮子,然后就夸張地哈哈大笑。
有個白人男生甚至還用別針扎她,目的就想看看這個華人有沒有“痛”的感覺。
小小年紀的黃柳霜,身心受到巨大的傷害。
覺得自己成為了別人取笑的對象,常常以淚洗面。
后來黃善興知道后,也很氣憤。
但在美國處于弱勢地位的華人家庭,面對校園霸凌,也只能是“躲”。他將幾個女兒都轉(zhuǎn)到了唐人街上的中國學校。
黃柳霜能夠與電影結(jié)緣,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別具東方特色的長相,和出類拔萃的身高。
另外她的手也長得很漂亮,纖長的手指,被譽為“好萊塢第一美手”。
那時候很多電影劇組會到唐人街取景。
因為這里充滿神秘氣息,濃郁的異國風情,很能滿足西方人的獵奇心理。
黃柳霜往往會是圍觀拍戲的看客中的一員。
而且她膽子大,好奇心也重。不懂的問題,會主動跑到工作人員那里去認真詢問。
久而久之,大家都注意到了這個漂亮的中國女孩。
1919年,導演艾伯特·卡佩拉尼帶領《紅燈籠》劇組再次來到唐人街拍戲,他便邀請了黃柳霜在其中出演一個小角色。
這個小角色為黃柳霜打開了一扇通往銀色世界的大門。
這一年,她只有14歲。
然而她高挑的身材,美麗的形象,以及神秘的氣質(zhì),卻使她獲得了眾多導演的青睞。
于是眾多片約找上門來。
不過找她演的,都是一些沒名沒姓的邊角龍?zhí)住?/p>
可縱然這樣,黃柳霜仍是樂此不疲。
第一她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實現(xiàn)了一個演員夢。
第二她通過參演電影,獲得了不菲的酬勞。
這大大緩解了她原生家庭的經(jīng)濟壓力。
她很為自己小小年紀就能養(yǎng)家,而感到自豪。
事實上,黃家?guī)讉€孩子,除了黃柳霜之外,都得到過高等教育,而他們的學費,卻全都是黃柳霜負擔的。
可是黃父黃善興卻并不認為這是什么“好事兒”。
盡管黃父是在美國的第二代華人,但他的內(nèi)心,依然固守著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
中庸、含蓄、低調(diào),是他的處世原則。
然而他的二女兒黃柳霜卻屢屢做出離經(jīng)叛道之事。
比如四處拋頭露面,比如做事風格張揚而大膽,這些都是黃善興所無法接受的。
所以盡管黃柳霜賺錢多,來錢快,而且名氣越來越大。
可黃善興還是一眼就看穿了這虛華背后所掩蓋的真相。
一個人,你得到了別人沒有得到的東西,那必定得付出別人難以交付的代價。
黃善興希望女兒能夠早早嫁人,然后在家相夫教子,平安過一生。
然而黃柳霜卻更想走自己的路,和擁有自己的人生。
而且那電影明星的生活,是多么光鮮亮麗,多么誘人啊。
所以黃柳霜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虛幻的光影世界。
她果真如父親黃善興所預料的那樣,品嘗了別人沒有品嘗過的辛酸,也體會了別人難以體會到的艱難。
二、
1921年,16歲的黃柳霜終于獲得了在電影《人生》中,與好萊塢大牌男明星朗·錢尼對戲的機會。
在這部電影中,黃柳霜扮演朗·錢尼的妻子。
造型師為她設計了“清湯掛面”式的人物造型,令看慣了金發(fā)碧眼美女的西方觀眾眼前一亮。
黃柳霜因此走紅,她的美人照也大量出現(xiàn)在美國的電影雜志上。
一些美國記者也發(fā)現(xiàn)了這位華裔女星的崛起,但所寫的文章卻帶有明顯的歧視意味。比如有一篇文章的標題為《黃禍!中國入侵影屏》,就將美國人那傲慢無禮的心理,展現(xiàn)得分毫畢現(xiàn)。
盡管如此,黃柳霜還是沒有停止自己追求的腳步。她很快又出演了一部名為《海逝》的電影,在其中出演美麗的中國少女蓮花。
黃柳霜在這部電影中呈現(xiàn)了令人驚嘆的演技,將一個被命運所捉弄的東方女性的悲憤和凄婉,都演繹得細膩生動。
因為這部電影,黃柳霜名聲大噪。甚至還搶走了男主角的風頭。
《海逝》在日本上映時,連一向苛刻的日本電影人說,這位華人女明星,比所有日本女演員的演技都要好。
那么黃柳霜為何能將蓮花塑造得那么楚楚動人?
我想這其中有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黃柳霜對蓮花這個中國少女,在美國所遭遇的不公平對待,有強烈的感同身受。
也因為這部電影,使得黃柳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那就是通過中國人所特有的情感表達方式,來詮釋和演繹劇中人物。
這之后,黃柳霜又在《巴格達竊賊》中出演了一個蒙古女奴。
這并不是劇中的女主角,而是配角。
然而黃柳霜在其中所表現(xiàn)出的香艷,卻令觀眾一片嘩然。
也因為黃柳霜的出現(xiàn),使得這部電影成為好萊塢當年最賣座的影片之一。
黃柳霜徹底地紅了。
然而她不幸生在美國種族歧視最為嚴重的年代。所以就算她擁有美艷的外形,精湛的演技,然而她卻根本得不到出演女主角的機會。
就如同當時的華人,無法進入美國的主流社會一樣。
黃柳霜只能無休止地被作為一個符號,出現(xiàn)在各種好萊塢電影中,扮演美國人眼中的亞洲人,要么是女奴,要么是出賣色相的女子,要么就是沒有性格的逆來順受的婦女。
而且人設大都低眉順眼,唯命是從。
黃柳霜也不是沒有抗爭過,然而都以失敗告終。
1937年,美國導演西德尼·富蘭克林將旅華作家賽珍珠創(chuàng)作的小說《大地》搬上銀幕。這是一部以中國農(nóng)村為背景的電影,黃柳霜認為這對自己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她對于出演其中的女主角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
所以她向劇組進行了自薦,并且表示劇中的兩位女性角色,無論演誰她都愿意。
然而她的心愿卻最終落空。劇組寧愿選擇西方白人出演中國農(nóng)民,也不愿將這個機會交給黃柳霜。
黃柳霜為此大受打擊。
她似乎也看透了好萊塢那些電影商虛偽的嘴臉。
他們只是想利用黃柳霜滿足西方觀眾的獵奇心理,而并不想讓她成為真正的演員。
所以,他們只是將黃柳霜打造成了一個絕美的艷婦,銀幕形象永遠都那么軟弱且充滿屈辱感。
她幾乎在每部電影里的結(jié)局,都是含恨而死。
黃柳霜要想翻身,無異于比登天還難。
我想,也正是因為好萊塢的種族歧視,令黃柳霜苦不堪言。
所以她于1928年前往歐洲尋找機會。接連主演了《歌》、《唐人街繁華夢》等電影,還學會了英語、德語和法語等多國語言。
這時她那獨特的造型被歐洲少女們爭相模仿。伊麗莎白·泰勒1963主演《埃及艷后》名聲大振。而她在片中的發(fā)型,就借鑒了黃柳霜的經(jīng)典發(fā)式。
1930年,黃柳霜在派拉蒙影業(yè)公司的邀請下重新返回好萊塢,并陸續(xù)主演了《龍女》、《上海快車》、《大飯店》等電影。
這些電影要么在票房上創(chuàng)造了佳績,要么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影響。然而作為演員的黃柳霜,卻并未獲得她最想要的認同。
1932年,好萊塢首部以上海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大飯店》在上海上映,然而作為片中女二號扮演者的黃柳霜,卻連名字都不配印上海報。
主要是她留給中國的影迷和觀眾的印象,實在太糟糕了。
試想,哪個中國觀眾,愿意看到一個華裔女演員,一直都在銀幕上以被欺辱被玩弄的形象出現(xiàn)?
就算你再有名,再美艷,又會怎樣?
所以,在中國,抵制黃柳霜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大家看,這個看似被花團錦簇所包裹的黃柳霜,她是個多么尷尬的存在?
在美國,她無論如何抗爭,都無法進入好萊塢主流圈,只能隨波逐流。
而在中國,她更難以得到愛國公民的接受。
為此,黃柳霜痛苦難當,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三、
1936年,在爭演《大地》女主角無果后,黃柳霜決定回到祖國尋根。
這時,她的家人已經(jīng)從美國回到了廣東臺山定居。
這次故鄉(xiāng)之行,沿途所見,令她十分激動。
胡蝶、梅蘭芳等表演大師熱情地款待了她。
當年的《良友》雜志還對她進行了專訪,還將她的大幅照片刊登在了封面。
久違的鄉(xiāng)音鄉(xiāng)情,令她熱淚盈眶。
她說:“我真希望我能生在中國?!?/p>
這句話,道出了一位在好萊塢打拼的華裔女星的無限悲涼和哀傷。
黃柳霜在家人的陪伴下,去了很多地方——上海、南京、漢口、天津、北平等地,她不僅學會了用普通話交流,而且更喚起了她的愛國之情。
當時正值抗戰(zhàn)爆發(fā),令黃柳霜憂心如焚。
為了宣傳抗日,她回美國后多次在慈善聚會上發(fā)表演說,呼吁美國人民支持中國。她還將自己的珠寶首飾進行義賣,所得義款全部寄回中國支持抗戰(zhàn)。
1942年,她接連出演了《轟炸緬甸》和《重慶夫人》兩部反日電影,并將所得片酬都捐贈給了中國聯(lián)合救濟會。
可見她有一顆愛國心,也為抗日宣傳做出過貢獻。
可縱然這樣,似乎也很難改變她在中國觀眾心中的“固有形象”。
這又成為了她的一塊“心病”。
游離于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之間,黃柳霜似乎在哪一邊,都得不到真正的認同。
美國人認為她是中國人。她自己認為也是。
然而中國本土又認為她早已忘了祖宗的訓誨,以“嘩眾取寵”的方式吸引眼球,算不上是華人精英。
她的情感經(jīng)歷,也屢屢受挫。
她的初戀男友,是個比她大40多歲的白人制片人米奇·尼蘭。當然也是因為這個人的存在,給了黃柳霜很多演出資源。
他們曾經(jīng)一度發(fā)展到談婚論嫁的程度。然而當時加州的法律規(guī)定,華裔女子不許和白人結(jié)婚。
再加上米奇·尼蘭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換女友比換衣服還勤,所以這段感情,也就不了了之。
后來黃柳霜又交往過幾位男友,但都無疾而終。
她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
她的父親曾勸她找一個門當戶對的華人男子結(jié)婚生子。然而這對于黃柳霜來說并不容易。
一般的男子對黃柳霜是望而生畏的。恪守“老實本分”原則的他們,怎么能輕易駕馭得了個性要強而且生活奢華的電影明星呢?
而那些出國留學并選擇定居美國的精英,又不屑于和黃柳霜這樣“傷風敗俗”的女子出雙入對。
所以在面對感情問題時,黃柳霜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的存在。
這之后,她就干脆不找了,一門心思撲在事業(yè)上。
1937年,她曾與好萊塢男星克拉克·蓋博聯(lián)袂出演《好萊塢派對》。1951年又在專門為其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柳霜夫人的畫廊》中,以本名出演自己。
1960年,她作為首位華裔女星,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的落成典禮上留下名字。
并在電影《黑色肖像》中出演了角色。
這是她所出演的最后一部電影。
1961年,黃柳霜因患心臟病而去世,年僅56歲。
我想,她怎么也不會想到,在她去世61年后,她會成為首位登上美國貨幣的亞裔女星。
她這短暫的一生過得精彩嗎?
當然也算得上很精彩。
她敢于沖破桎梏,以在當時來說十分前衛(wèi)的方式,躋身于好萊塢明星之列,極盡奢華與富貴。
然而她這一生真的快樂嗎?
一個一直都不被主流社會所認同的女子,她埋藏在心底的孤單和辛酸,又有幾個人真正明白呢?
關鍵是,哪怕現(xiàn)在幾十年的時間過去,在美國好萊塢,像黃柳霜一樣的女明星,仍然不計其數(shù)。
誰說美國進步了?我看跟幾十年前一樣,沒有太大變化。
各位覺得,是不是呢?
文/DJ雅清編輯部:小靜
?原創(chuàng)丨文章著作權(quán):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