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被《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支配的快樂嗎?
街頭歌手撞到黑道交易,被人雇殺手買兇。
結果在一次次音樂交鋒中,卻將殺手狠狠拿捏。
初創公司團建玩三國劇本殺。
玩著玩著陷進去了,打開洗腦模式。
在父親的葬禮意外發現驚天秘密。
自己的父親竟然和大佬干過架、和科學家握過手、和半人馬相聚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智斗過羊人族。
甚至……還和土星是好朋友。
憑借形式各異的喜劇形式,優秀的文本和演技。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去年在一眾國綜中脫穎而出。
收官成功拿下8.5高分。
第一季結束,無數網友盼星星盼月亮就等著第二季回歸。
最近,第二季終于上線(下面簡稱《二喜》)。
成色如何?
能延續輝煌,還是陷入續作必爛魔咒?
我們搬好小板凳,一起走進——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
剛開始派爺對《二喜》確實有點擔心。
一是上季實在優秀,讓人期待值拔高,對比之下很容易陷入失望。
二是因為……那英。
這季導師馬東、黃渤、于和偉、李誕都在。
徐崢換成了那英。
想想她在隔壁《脫口秀大會》的吵鬧和不適合。
還沒看就已經開始頭大。
不過沒想到的是。
在幾位導師的帶領下,那英適應得很快,能接梗了。
加上和李誕插科打諢,還能產生不錯的化學反應。
那英講自家孩子。
他打岔:您倆孩子,也都煩那什么的人嗎?
那英努力拉回正題,講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自己玩手機時,孩子也有樣學樣在玩。
他見縫插針:也發微博?
最后,硬是“逼”那英說出了她的經典名句:
我TM就是煩裝逼的人
此話一出,現場炸了。
那英也跟著順眼不少。
當然,節目最重要的還是看作品。
那么這季作品質量如何呢?
同樣精彩!
有網友稱:
第一期,幾乎每個作品都是上一季前五的水平。
從《一喜》到《二喜》。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為什么能一直戳中觀眾的笑穴命門?
它對于現在的喜劇節目又什么意義?
只能說。
這么“敢笑”的喜劇節目,現在獨它一份了。
“敢笑”的最表層——
笑。
搞笑,當然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宗旨。
馬東也說過:
我覺得喜劇說出大天來
還得是喜慶
所以在這里。
你能看到各種搞笑風格:灑狗血、無厘頭、愣來直上、一本正經……
無論你笑點如何清奇,總有一款能逗笑你。
當然,《喜劇大賽》之所以能出圈。
特點不止于單純的傻樂,更是因為能從中看到自己。
比如:
《最后一課》講述在密室做NPC遇到熟人的社死瞬間。
《三毛保衛戰》將頭皮僅剩的三根頭發擬人化,打響一場“頭皮保衛戰”。
《時間都去哪兒了》則精準捕捉到拖延人不想工作,本想打開手機玩五fin鐘,結果回過神已經過去一小時的情景。
每個作品都精準狙擊到觀眾的生活,引發強烈共鳴。
所以在看完這些作品后。
很多網友紛紛喊道:這是在我家裝了監視器啊。
而相比《一喜》,《二喜》的作品明顯離時代熱點更近了。
拿《排練瘋云》來說。
背景是疫情之下無法線下見面,只能通過線上連線進行排練。
而線上連線能出現的問題,都被他們用夸張戲謔的方式演繹了出來。
沒開麥聽不見聲音。
開麥了沒帶耳機有回聲。
網絡延遲,導致跨頻道聊天。
這邊兩人已經吵完一架,過了半天另一個人才來勸架。
還有聊著聊著網絡太差,強行下線。
聊著聊著網絡太差,突然卡頓。
好不容易一切妥當。
人齊了,耳機戴上了,網絡也換5G了。
結果,只有你一個人在認真排練。
底下不是在玩換聊天背景,就是戴上狗頭豬頭虛擬頭像。
最后還不忘記開個瘦臉美顏。
看著策劃排練的大哥愈發暴躁的表情。
派爺在屏幕外就笑得有多大聲。
當然,這笑聲不是嘲笑,而是一種深深的共鳴。
疫情這三年來,相信無論是學生、老師還是打工人,都體會過線上連麥的痛苦。
之前甚至看過一個新聞。
一位男生上網課意外把麥克風和攝像頭一起打開,結果被全班同學看到走光。
而這些共同的生活體驗和回憶,正好構成了大家能默契爆笑的底。
再結合精巧的道具,三位演員出色的表演。
最后炸場rap,更將情緒頂到最高點,全場都被點燃。
《排練瘋云》最終也拿下了本場最高分。
有這種利用共同生活體驗制造笑點的。
就有走心掛,主打相似情感經歷讓大家又哭又笑的。
其中,《黑夜里的脆弱》最為亮眼。
郭哥,一個世間難得的好社畜。
日常老板說啥是啥,讓加班絕不含糊。
甚至還主動PUA自己:加班為什么要給加班費呢?
在三十歲生日那天,他又被老板叫回來加班。
他還是樂觀堅強,毫無怨言……
嗎?
當然不是。
只要一陷入黑暗,他就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前一秒燈亮著,在展望自己的無限可能。
我雖然三十歲
但我依舊的年輕、健康
充滿著無限的可能
下一秒燈暗了,突然化身馬景濤咆哮著否認自己。
無限的可能……個屁啊
原來,郭哥在玩真心話大冒險,關燈真心話,開燈大冒險。
開個玩笑。
原來,郭哥真實的情緒只有在黑暗中才會表露出來。
有多少人,在白天的時候假裝“我很好”,可一到晚上,情緒無法消化只能獨自emo。
而郭哥在黑暗中的那句質問:
我做得完嗎?我一個人干了三個人的活!
哪個打工人聽了不狠狠共情?
而這個作品最扎心的地方在于。
郭哥最后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強撐,可即使如此他還是沒能說出:我不想加班。
只用了“我很帥”來掩飾。
雖然帥小伙自信擺各種pose很好笑。
但好笑之中,又透露出一絲悲傷。
不由讓派爺想起去年江東鳴的《生日快樂》。
除此之外。
還有《突突突突突圍》將點外賣時顧客和外賣員之間的矛盾轉接到特工世界。
《再見》表現女孩失戀后見前男友那股舍不得又不服輸的矛盾心理。
都十分具有普適性。
笑是笑了,但喜劇大賽不就是認真搞笑嗎?
為什么派爺會說它“敢笑”呢?
這就來到了“敢笑”的里層——
敢。
“敢”在哪里?
第一點,新。
在《一喜》時派爺就注意到這是一個特別的現象。
人,是新人。
皓史成雙、逐夢亞軍、大宇治水、江東鳴等等。
都是不被大眾熟知的“生面孔”。
馬東的目的也是如此。
他想挖掘出更多有能力卻沒有舞臺的喜劇人,為他們提供機會。
形式,是新形式。
見慣了相聲、小品、脫口秀?
這里有素描喜劇、音樂劇、漫才 、默劇、木偶劇等等表演類型。
絕對讓你目瞪口呆。
而且《二喜》還在探索。
從一次只制造一個包袱的超短喜劇形式,Black Out(黑場劇)。
放鴿子這種離譜梗真的爆笑如雷了家人們
到一個人出演的獨角戲。
雖然新形式不能保證每個都出彩。
畢竟,就算是無厘頭之王土豆和呂嚴、江東鳴的陷阱喜劇。
其實也是從一步步探索中走出來的,剛開始時好評并不算多。
就如馬東說:
我們在喜劇大賽的舞臺上看到不同的樣式
讓我們在一個個節目節奏里面跳出來一下
本身就是好事
第二點,尖銳。
不知道你發現沒?
在當下的娛樂環境,笑似乎沒有那么簡單。
前幾天,派爺就寫過隔壁《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的困境。
過度閹割,不敢笑了。
該說的話題不讓說。
說出來,不是給刪得一干二凈,就是不痛不癢,根本撓不到實處。
這就導致了,原本文本優秀的幾位老將無法完全施展。
只能反反復復提及離婚梗、內部梗這種八卦博觀眾一樂。
不然就如《歡樂喜劇人》。
前兩季,用層出不窮的想法和創意,給觀眾貢獻了一個又一個優秀作品。
到后面,好好的作品,底非要給你強行正能量,上價值。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喜頭悲尾,尬煽情。
你都懷疑自己看的不是喜劇,而是一個育兒節目。
喜劇原本來源于生活。
是將日常中所見所聞掰碎了再重組成好笑的段子。
而要想深刻,能擊中觀眾的內心。
尖銳顯得尤為重要。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這點就做得很好。
《一喜》中,有暗諷職場內卷、畫餅、996。
嘲諷IP改編亂象,耽改是流量密碼。
甚至,還黑了一把春晚煽情小品。
而《二喜》膽子更是大。
在賽前的發布會。
提問環節:你見到愛豆時最想對TA喊的話是什么?
就敢將觀眾回答的“記得交稅”納入其中。
之后的作品《全民運動會》。
更是直接將“核酸互測”搬到臺前。
在這種環境下,顯得尤為難得。
你能感受到《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是想表達些什么的。
雖然比不上脫口秀自下而上的冒犯那么明顯。
但它一直將指責和反抗都隱藏在更大的笑聲中。
隱晦,卻充滿力量。
此時,再對比《脫口秀大會5》演員們只能講自己居家隔離時自己的窘迫。
也難怪豆瓣短評高贊第一位會是:
馬東實力證明,米未才是笑果唯一的姐。
在如今喜劇節目衰落。
甚至,捂住聲音不讓笑的大環境下。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意義是什么?
也許是給編劇演員們一個機會。
用整整8個月時間進行創排。
只為篩選打磨出自己最好的作品。
也許給同行們一個榜樣。
讓他們看看喜劇節目真正該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但派爺站在觀眾的角度。
覺得節目最重要的是——
給了觀眾一個發泄的出口。
讓我們在壓抑的生活中找到共鳴,得知自己的“難”并不是個例。
然后笑一笑,自嘲似的發泄出來,繼續向前。
畢竟笑聲,本身就是一種治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