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許多的劇種,每一個劇種傳承至今已經許多年歷史了,并且出現了許多的名家和名角。
然而如何評價一個戲曲藝人,像現在一些媒體將一些藝人隨便地稱之為“藝術家”、“大師”,這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因為這種稱呼都是他們想當然的做法,而觀眾是不承認的,所以最終只能夠是名不副實。
樣板戲是文革期間的產物,十年時間創排出了許多的優秀劇目,但是對于這些劇目和主演的評價一直不客觀。像戲曲演員裴艷玲老師就曾經直言樣板戲藝術價值并不高,并且演這些戲也比較容易。
其實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士的評價與觀眾的評價是有很大沖突的,因為時隔幾十年了,但是對于樣板戲和革命現代戲的評價依然是很好的,并且各大劇院團也在復排,這就說明了這些劇目還是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
而對于那些主演的評價也應該公允一點,他們不僅僅能演傳統戲還能演革命現代戲,這就是名副其實的角兒。
再有就是趙本山,其在春晚的舞臺上活躍過年,并且多年來為觀眾帶來了歡樂,這一點是不可忽視的。
而近些年對于趙本山老師的評價也有爭議,很多人認為他不能夠被稱之為是“藝術家”。但是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說,趙本山就是藝術家,因為幾億人民的笑聲不能夠忽略,這也是不能忽視的。
(聲明:此文章內容文字系愛傳統的少年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