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檔央視節目征服了全國觀眾,
《舌尖上的中國》。
在這個民以食為天的國家,
你什么都可以不關注,除了吃。
以至于,十年后的今天,
這個節目的余溫仍在。
它留下了兩樣現象級的遺產:
門頭上印著“舌尖上的中國推薦“的餐館,
和模仿節目腔調的大量美食短視頻。
它們無一例外都使用了節目的原配樂,
沒什么特別的原因,
因為這些旋律有一種挑起味蕾的魔力,
經典到已經成了“中國美食”,
在聲音維度的代名詞。
而創作它們的人,
正在成為中國配樂界的小漢斯季默,
他的名字,叫阿鯤。
/
《舌尖上的中國》配樂的幕后,
跟慣常的想象有所不同。
因為準確地說,
是“片配樂”,而不是“樂配片”。
阿鯤介入配樂工作較早,
導演也對他很信任,
所以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讓阿鯤先創作配樂,
再根據配樂剪輯畫面素材。
“實際上,在成片出來前,
我已經寫了幾十分鐘的音樂了。“
/
阿鯤,生于四川自貢,長于成都,
從小就是個學霸,高質量理工男的標準范例。
高中在理科尖子班,
全市編程比賽拿下第三,
大學順利進入電子科技大學,
一切跡象都表明,阿鯤的將來屬于科學。
不過連他父母可能都不甚了解的是,
他還有另一面,
感性、藝術的一面。
/
據阿鯤自述,
他跟配樂的初識很意外。
從小喜愛電影的他,
某天起夜上廁所,
突然意識到自己在哼小曲兒,
哼的是《教父》主題曲的旋律。
“當時我就覺得,
以后可能會干這一行吧。“
也許是一見鐘情,
也許是自我暗示,
也許是一語成讖,
總之,這個深夜,
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阿鯤的未來。
/
4歲學琴,11歲鋼琴十級,
跟同齡人的興趣班不同的是,
阿鯤不是在卷,是真的感興趣。
于是,進入電子科大這個純理工大學后,
阿鯤沒有任何猶豫,加入了交響樂團。
同學在ACM競賽,他在樂團打雜,
演奏打擊樂聲部、彈鋼琴、
彈電子琴、指揮助理……
他獲取了一個音樂生都不一定有的寶貴經驗,
這個理工男的內心,
早已“身在曹營心在漢”。
大三,阿鯤注冊了一家公司,
沒什么經驗的他,
只能在網絡論壇上一個個發帖子拉業務。
整整五個月沒有一單,
當阿鯤開始懷疑自己的時候,
他想不到,互聯網的浪潮即將到來。
/
數不清的游戲公司找到阿鯤,
他也借此賺到了作為一個理工男,
在不務正業的“配樂”上的第一桶金,
《劍俠情緣網絡版Ⅱ》、
《軒轅傳奇》、《幻想三國志Ⅳ》、
《大富翁Ⅲ》……
很多人不知道,
不少經典國產游戲的配樂都出自他之手。
攥著這筆錢,
阿鯤開始了一段普通人難以想象的轉職,
他決定去四川音樂學院玩玩,用考的。
/
關于靈感,阿鯤有自己獨到的理解。
每一個音樂人,或者說每一位藝術從業者,
都逃脫不了靈感枯竭的掣肘,
貴為大師,也不能免俗。
不過具備理科思維的阿鯤,
卻有自己的獨門解決方案。
“每首曲子都有其內在邏輯,
我很喜歡分析和總結。“
結果就是,
同行還在碰運氣等靈感找上門的時候,
阿鯤已經主動把靈感抓到了手里。
/
2019年,《流浪地球》,
給中國科幻電影開了一扇門,
這部劇的背后,也有阿鯤的身影。
補給站仰望星空
音樂:
阿鯤 – 流浪地球 電影原聲大碟
他用電子合成器預示人類的新征程,
他說:“我們不再回望過去,
而是奔向全新的世界”。
一個優秀的科幻電影,都是全方位的科幻,
至少,在配樂這點上,阿鯤毫無保留。
他的合成聲波,
就跟主動選擇命運的主角團一樣,
不惜沖向黑暗未知的宇宙,
也不會選擇留在原地等待命運的循規蹈矩。
/
阿鯤說,“我最大的樂器是電腦”。
他在大學里學會了計算機和編程,
于是,這成了配樂人生中的殺手锏。
他有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臺MIDI鍵盤,
而這兩樣,幾乎構成了阿鯤配樂宇宙的全部。
“音樂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波,
波形是可以被調制的。“
有了數字制作技術的阿鯤,
化身為光影世界的聲音造物主。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一本音頻處理書籍,
《Adobe Audition2.0音頻處理入門》,
阿鯤寫的。
/
阿鯤的偶像,是德彪西。
“作為印象派音樂的代表人物,
他在東西方音樂混合上所做的努力,
非常具有吸引力,
這種音樂風格非常打動我,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
他的音樂都是我極力去探索的方向。“
于是,整個大學期間,
他的網名都叫“德彪東”。
這也許是最不理工的理工男網名,
誰叫他一心投身音樂呢。
/
《我和我的祖國》里有一個單元叫《奪冠》,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氛圍背景,
如何用背景音做到?
在觀眾的閱片經驗中,
大部分電影會選擇找一首當年的老歌,
伴隨著留聲機的爆豆音效處理,
簡單,直接,但讓人審美疲勞。
阿鯤是這段戲的配樂師,
他用合成器調制了一段弦樂,
最現代的方式,
阿鯤成功還原出了那個年代的上海弄堂。
/
阿鯤的創作過程,用他自己的話總結,
兩個字,“感受”。
郭導告訴他,
要做一個中國人的科幻,
太陽系要毀滅了,
我們要走,要帶著我們的家園一起走。
他很受激勵,創作出了《流浪地球》的配樂。
讀完《紅高粱》劇本大綱,
感受到九兒的犧牲背后的滄桑,
《九兒》應運而生。
沒有什么驚天動地,沒有什么強烈刺激,
阿鯤說他是個容易被感動的人,
所有的配樂,都來自于靜靜的感動。
/
有人說他是中國的小漢斯季默?
可能跟他曾師從漢斯季默本人有關,
可能跟他配樂自帶的好萊塢味道有關,
可能跟他對電氣化聲音制作流程的追求有關。
但最關鍵的,還是他們身上共有的屬性:
擁抱未來。
漢斯季默,不會在《珍珠港》式的,
好萊塢經典配樂浪潮里退休,
他是傳統好萊塢大師,
他也配得出《敦刻爾克》;
阿鯤也不會因為《舌尖》而陷入舒適圈,
《流浪地球》和《紅高粱》也不會是終點。
/
紀錄片、動畫、游戲、電影……
作品是什么樣子,
配樂就得如變色龍一般去適應。
擁抱現代,擁抱潮流,擁抱未來,
不止藝術家,每個人都應具備的視野,
但沒有太多音樂人敢大膽邁出這一步,
不外乎情懷、標準、
不符合常理、違背祖宗……
有人做到了,
他叫阿鯤,
一個配樂家。